冬日的暖阳懒洋洋地照耀着大地,午后的光线并不强烈,开了一段路后,即使放了一些快节奏的车载音乐,可还是让人觉得昏昏欲睡。
从萧潇离开后,夏长安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不能让自己的思绪停下来,他很累,虽然车流量不大,但他还是要保证自己不犯困,他还不想死。
他想起半年多前他住在云染时许若虹问过他的一句话。
“哥哥,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要有思想、为什么这么痛苦?”
当时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有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他十三岁生日那晚窒息的感觉……过后,他就没有过那样的念头了。
正如《鬼谷子》上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也是人的自然规律,这世界有那么多不健全的人都在努力地活着,一个健康的人有什么理由要违背自然规律?
而有的痛苦,避无可避。即便刻意想忘掉,也总是会不经意间想起,让你痛彻心扉。譬如某个人,想起时也会有窒息的感觉,那种痛苦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半分。
他回答:“不痛苦,又何以话人生。我们接受自己的平凡,没有能力给这个世界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我们且安心地活着,有能力可以随心而活就随心而活,不可以的话,我们也要努力改变自己,好好生活。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呢?我们只需听从时间给我们的安排就可以了。”
差不多一天一夜的时间到了C市。
C市太大了,仅凭一个名字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知道姓名和出生年份,去当地公安机关查找同名同年的所有人,然后一个一个去找,总是能找到的,但除了一张没有身份证号码、完全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亲子鉴定报告,什么都没有,当地公安机关自然不会受理。
但夏长安是谁呢?不过耽误了两天,夏长安便拿到了C市所有一九九四年出生名叫萧潇的女性的户籍地址。
找人却没有那么容易了,C市面积广,萧姓也不少,那一年出生叫萧潇的竟有三十一个人,且都只有户籍信息,没有家庭住址,大部分都没有工作单位信息。
如果够幸运,第一个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可是快一个半月的时间,也才见到二十个叫“萧潇”的人,平均两天找到一个人。
除了没迁走户籍嫁到外地的,和在外地工作的,留在C市的只剩下四个人没有见了。
那几个不在C市的,她们家人看了照片,都说不认识夏唯安。那么,这四个人中应该有一个是他要找的人吧?
他很害怕夏唯安在S市用的是别人的身份证。他恨自己,当初拿身份证时为什么只瞟了一眼她的姓名和出生年份?连上面的照片都没仔细看……
有一个成语叫“好事多磨”,他安慰自己。
昨天傍晚从山区过来,开了将近四个小时,找了一个酒店住下。今天要见的这个萧潇离他住的这家酒店不远,十几天前来过一次,找了两天,都没找到人。
夏长安穿戴好,在镜子前站了片刻,他每天早上都将自己收拾得很干净,每次都以为要见的那个人就是夏唯安,可每次都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
夏唯安找不到。这都过去快五十天了,许若虹也没有消息。
每找到一个叫“萧潇”的人,他最后都会问有没有另外的人找过她。
他很珍视和许若虹的这份情谊。
也许是许若虹阳光灿烂的笑容感染了他,他学着对身边的人释放善意。
他从来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可偏偏没有在得知许若虹喜欢的人是苏子玫时,第一时间和许若虹说清楚他以前和苏子玫的事。
他也不是喜欢推卸责任的人,可周一实在是太讨厌了,他为什么要带温暖来S市呢?
以前早上醒来,经常能收到许若虹“早上好”、“别忘了吃早餐”之类的消息。
夏长安在心里自嘲,他不会原谅自己了,怎么会再给自己发这些消息呢?
他摁亮手机,不出所料,屏幕上除了时间,什么也没有。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
十多年前的这一天,他放学回家,有一个女孩子对他说:“长安,这是我熬的腊八粥,我奶奶说,吃了腊八粥,可以驱邪避害呢!你吃一点吧?”
他没有理她,转身倒水的时候,看到她自己吃了一口,然后就听见她自言自语道:“虽然没有奶奶熬的好吃,但是味道也还可以呢。”
她那段时间和他说话总是喜欢用“呢”这个语气助词,十七岁的女孩,声音软软糯糯,听起来就有种撒娇和讨好的意味,让他再做以捉弄她为乐的事时都觉得寡淡无味。
他喝完水,将杯子放到桌上,她把粥碗放到他面前,说道:“长安,在我们老家,腊八节吃腊八粥寓意平安喜乐呢,这还是我第一次煮呢,你就尝一点吧!”
他莫名地有些烦躁,捏着校服口袋里的玩具仿真蛇,说道:“你烦不烦!这样说话不累么?”
“什么?”她抬起迷茫的眼睛看着他。
他没说话,随后她又“哦”了一声,仿佛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从那之后她就更少主动和他说话了。
他写完作业从房间出来去餐厅吃饭,路过她房间时,他停了一下,最终没掏出校服口袋里的玩具仿真蛇。正准备走过时,听到了细微的啜泣声,鬼使神差地,他轻轻贴近她的房门。
“没有人欺负我,就是想奶奶了。好想。”房里的人似乎擤了一下鼻子,才又说道,“想你和爸爸。”
他知道她的奶奶前不久已经离世了。
是因为今天的腊八粥她想她奶奶了么?还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让她难过了?
她在和她弟弟打电话吧。
他只能听见她的声音。
“妈妈会伤心的,再说,我都高中了,还转什么学呀!”
“好。好想你快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