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发泄怒火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5179字 发布时间:2024-10-29

共和三年十月底,燕宁国的广南市沦陷,燕宁国本土仅剩的一个大港口沦陷,这使得晋国及其余各国与燕宁国对外交往瞬间陷入了瘫痪的境地。只能是的通过英、佛两国的属地进行贸易。

共和四年二月底,燕宁国南部最大的岛屿琼州沦陷,燕宁国的海岸线完全被东町国所占领,局势是异常紧张。

从共和三年夏季开始,卫衡昆就下令陆海空三军以演习的名义暗中进入战备状态,下令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从农民手中大量收购粮食,从尼兰国大量增购原油等燃料,从英、米、独三国大量购买武器弹药,尤其是重炮炮弹、发动机,观通设备等国内无法或者产能较少的装备。

共和四年三月十二日,卫衡昆召集国防部长李成梅及三军高级将领等在自己的私人庄园——永康山庄召开秘密军事会议,一开就是十多天。

在这次秘密军事会议上,卫衡昆一改往日先听后说的风格,上来就直奔主题,他说:“如今北方的局势,你们各位都知道了。燕宁国东部富庶之地已经全部沦陷,连琼州也丢了,而海山洲也在不断的被东町国抓紧建设,铁路、机场、港口的建设非常快,我们的处境可想而知,各位有何高见。”

林凤荣:“依我看,一两年内,他们暂时不会打过来,我们必须早做准备。尤其在危险的宁河港、永宁港、宁阳港这几个最容易登陆的地方修建工事加强防御,有备无患。”

林凤荣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这是一项最简单的积极防御的建议,然而卫衡昆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这是一直以来都在做的实情,准确说自当年海山洲易手后的几十年时间都在做的实情,只不过重点有所不同。

三月二十三日,在永康山庄的第七次军事会议上,空军总司令杜文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说:“兵法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建议我们以攻为守,至少是要进行有限度的攻击,不能让开枪的主动权总掌握在敌人手里。”

杜文佑的这个建议,卫衡昆很感兴趣,让他接着说。

杜文佑:“目下我们三军三十多万,是有一定的攻击力的。可以避实击虚。我认为我们有两个可以攻击的选择,第一是联合英米两国集中主力进攻海山洲,如果运气好的话能拿下最好,运气差一些也能够让他们的准备时间缩短,简单说就是以攻为守,为我们的准备争取时间。再说的不好一些,也能够对他们进行破坏。而第二个攻击点就是东大洋上东町国控制的几个岛屿据点,虽然距离我们较远,但以我军主力舰艇的火力搭配登陆舰艇攻取的话,难度应该不算很大。”

曾廷玮:“杜将军的想法很有新意,不过拿下这几个孤岛对我们意义不大,反而会拖长我们的补给线,耗费我们宝贵的燃料弹药,不如北进更有意义,虽然难度更大,但如果能联合友邦,还是有些作为的。”

林凤荣这才明白,原来卫衡昆已经早有北上反击海山洲的计划了,出于对卫衡昆权威的畏惧,他也开始附和海空军的想法,但态度并不坚决。而海军副司令沈成辅、陆军副总参谋长苏武昌等少数人却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样虽然会有军事战略上的出其不意,但是外交上的交涉会非常难,而且造成的政 治后果也很大,即使是单纯的军事上,也会消耗几十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底。

对于他们的反对意见,卫衡昆也不计较,毕竟这本身就是个冒险的计划。

虽然有人反对,但是几天的军事会议已经定下了北上反击的作战计划,计划于本年九月中旬,最迟十月份开始行动。

行动计划主要是在八月份开始先行于海山洲及晋国北部的交界海域制造挑衅事件,然后以东町国侵犯晋国渔民的权益为由向东町国提出难以接受的条件,然后大军以演习为名北上,重点攻击宁安港,海军要北上炮击,空军要首先轰炸宁安港的港口、炮台、指挥中心等设施,为陆军的登陆做准备。计划动用陆海空军主力十七万人,并征召预备役三十万入伍。

这个计划是最理想的方案,而且卫衡昆有一定的把握得到英米两国 军方的支持,至于外交方面,米国孤立主义盛行,不指望支援,但获得武器支持是可以的。英国方面,英国海军历来崇尚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英国政界历来看重利益,只要晋国能做出巨大的利益让步,只要能打好第一枪,那么英国肯定也会跟着有所行动的。另外,如果这个计划不可能实现,那么就实行第二方案,即相机夺取东町国在东大洋的几个重要属地,如波瑠岛、速绍岛等地。

三月底,国防部长李成梅密令三军进入最高战备等级,海军主力一部分部署于宁阳港一带,随时准备东进进攻波瑠岛、速绍岛,而大型主力舰艇集中于汉宁港,中小型舰艇集中在宁河港一带,并在永宁港、宁河港一带大搞军事演习,北部的演习一次次毕竟三屿县北部地方。另外陆军主力开始向铭英市一带集中,并以演习为名不断征调船只。

演习代号德淳一号。

为何叫德淳一号,卫衡昆的解释是定隆时代是马文慧当年东进拿下海山洲时代的年号,如今他希望也能拿下海山洲,故而取名叫德淳一号。

虽然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但是牵扯到十几万人的大规模军事调动,不可能完全不让人知晓。

五月底,英国驻军司令巴莱恩中将就已经察觉到了晋国 军方不寻常的动向,毕竟英国在宁河港、永宁港都有驻军,在晋国海军有顾问。

六月初,英国驻晋国大使埃斯顿请见晋国外交部长丁肇聪,询问此事。丁肇聪以此系军务为名而婉拒了,其实丁肇聪事先已经知道了一部分的消息。卫衡昆、李成梅已经向他透露的一些情况,但并没有告知其核心内容。

六月十日,巴莱恩请见国防部长李成梅元帅,军人之间的交流是坦率的,没有那么多外交辞令。

巴莱恩:“元帅阁下,贵国调集大量的兵力向北集中,是有什么重大的行动吗?”

李成梅:“是演习。”

巴莱恩:“如果仅仅是一般的演习,即便是扩大演习,也不至于如此大的阵仗,你们完全是要准备作战啊。”

李成梅:“我们是防御性的演习,当然了,如果遇到什么突发性的情况,演习也是随时会成为作战的,毕竟战争本来就有偶然性,我们无法预测,但应该做好准备。”

不等巴莱恩说,李成梅接着说:“根据条约,贵国与我国是盟国,对我国有保护之责,我们如果被攻击,你们必须参战。”

巴莱恩:“条约是如此,如果贵国遭受侵犯,我们当然会遵守我们的义务,但是不能让你们把我们拖入战争之中,而且不能是进攻性的作战。”

李成梅:“那是,我已经说了我们从不会有进攻性的行动,我们的国防战略是防御性的,从来都是防御性的。”

巴莱恩对李成梅的话是半信半疑,但总体上是怀疑的。

六月十二日,卫衡昆邀请米国在晋国的驻军司令官道拉瑟来兴京府密谈,两人算是熟人,卫衡昆很欣赏其才能,也知道他的傲慢。而道拉瑟也知晓卫衡昆的威望和能力,故而也应约前来。

当晚,卫衡昆在永康山庄与道拉瑟谈了整整一夜,大体上向他坦露了东町国对晋国乃至整个东方及世界的威胁,他不得不预做准备。对此,道拉瑟深以为然。

其实,话说到这里,道拉瑟已经明白了卫衡昆的意图,知道了他想发动一场预防性的攻击行动,不过他是军人,且其身份不能明白的表态,但是道拉瑟也表示将会遵守秘密,并表示将在自己权力许可的范围内向晋国提供一切必要的后勤和物资援助。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商谈了很多具体的事宜,也加深了二人的印象。

卫衡昆和道拉瑟这几天的私人交谈,全部由詹妮弗.艾伦做翻译,没有任何人陪同,其实卫衡昆也不需要翻译,但有翻译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能为他提供一些思考的时间。

道拉瑟比卫衡昆小六岁,算是一代人,也都是军人出身,还是有不少共同语言的,尤其是在反对东町国的扩张方面,二人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

道拉瑟对卫衡昆这几年的作为表示赞赏,也对这位大自己几岁的总统很尊敬,卫衡昆很欣赏这个小自己六岁的将领,然而也有一定的隐忧。但是当时什么也没有说。

道拉瑟说话还是算话的,从六月底开始,他以处理废旧物资的名义向晋国出售了价值上百万米金的军事物资,没有进攻性的武器,但是子弹、炮弹、车辆还有军用医疗物资、钢盔、发报机等却不少,这也是晋国所需要的。

十七日夜,卫衡昆约见埃斯顿、巴莱恩。

埃斯顿、巴莱恩当晚来到了永康山庄,其实当他们知道被卫衡昆约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且有重大事情商议的会见。

参加夜晚这次秘密会见的英方人员只有三人,除了埃斯顿、巴莱恩外就是一名翻译,晋国方面是卫衡昆、丁肇聪、李成梅,总计只有六人。

从参会人员及其级别、官职就可以看出此次会面的不同寻常,而且能看出这将是一场军事为主的会议。

卫衡昆直奔主题,说:“打扰了几位的好梦啊,其实我这半年多来甚至是几年来都没有睡好。”

埃斯顿:“不知总统先生为何事烦扰。”

卫衡昆:“北方的威胁越来越大,我怎么能安枕啊。”

巴莱恩:“总统先生的担忧可以理解,请您放心,有我们在,您一定会没事的,您的国家也没事。”

卫衡昆:“我们是签有条约,但我们不是你们的保护国,是同盟国,另外恕我直言,你们很难保证我们的安全,从军事力量角度对比而言,我国和你们在这一地区的军力即使加起来,也很难应对北方威胁。我是军人出身,不打诳语,巴莱恩将军,你也是军人,想必你也是明白的。”

埃斯顿:“那总统先生是意思是什么。”

卫衡昆:“不妨直说,我们需要携起手来,联合将这种威胁压制下去,至少是让其拖后。燕宁国是北方最看重的核心地带,自然无力,你们也只能是口头表示加一些援助,而如果我国及附近这些地方有损失,你们在整个东方的根基将会动摇,因此你们应该行动起来,我们联合起来。而要压制这个威胁,必须将其前进基地予以压制下去,使其无害化。”

除了这些之外,卫衡昆也明白无误地暗示只要能拿下海山洲,会给予他们重大的利益回报,如可以在海山洲设立租界,允许有治外法权,租借地也可以商量,同时允许驻军、开矿,进行任何的投资。

话说到这个份上,埃斯顿、巴莱恩终于明白了,也印证了他们之前的猜测,晋国想对海山洲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反击作战,而且已经基本上是准备就绪了,就在等待最后的时机了。

埃斯顿、巴莱恩不敢表态,只是不断表示理解,不断表示会根据条约一如既往地表示会遵守条约保证晋国的安全。

卫衡昆对他们的表示虽说是理解,但是很不满意。

丁肇聪见这种状况很是尴尬,打圆场说:“兹事体大,总统既然开诚布公坦言相告,两位也应该有所表示,并遵守秘密。我们也希望等几位最后商议的结果,但是这不会太久的。”

埃斯顿、巴莱恩同意,于凌晨三点多离开了永康山庄返回了大使馆,然后两人紧急商议,同时电告外交部。另外巴莱恩也下令驻晋国的海军进入紧急状态,一方面密切关注晋军的动向,同时也向北开进,关注东町国 军队的动向,一旦有事随时上报。

六月底,英国大使馆及军方最后得到了外交部的指示,尽力避免晋国与东町国发生战争,避免任何一方面单方面改变这种现状。在不违背英晋两国条约和不引发与东町国直接交战的情况下可以帮助晋国。当然如果东町国主动挑事,将明白无误的根据条约出动军队保证晋国的安全,进行联合防御作战。

七月初,埃斯顿、巴莱恩将英国方面的态度告知了丁肇聪、李成梅,卫衡昆得知很是不满,这看起来较之前有了一些进步,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卫衡昆大怒,说:“绥靖,好好的绥靖吧,总有一天他们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许用不了多久。”

在得知英方是如此的态度后,卫衡昆于七月十日下令改变作战计划,向英方提出举行联合演习,得到了英方的迅速反应,表示予以同意。这既能够避免战争,同时也展示了英国保卫盟国的“决心”。

演习代号不变,仍为德淳一号,但取消北上进攻计划,改为在宁河港、永宁港、宁阳港三地进行英晋两国的联合演习,演习是反登陆作战,但在晋国的强烈要求下,添加了反 攻的内容。时间定在了九月一日。

虽然取消了北进计划,改为了大规模的实弹演习,但是这不过是幌子,卫衡昆下令以海军为主,于八月份先对波瑠岛、速绍岛先进行小股侦察,然后视情况而定进行攻势作战。可以说,卫衡昆还是不甘心,他认为如果不及早下手,等着东町国打进来,将毫无把握。

八月二十日,就在晋国的三军和英军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开始要同时进行演习和战前最后侦察前,在汉南行省、宁西行省和那峨岛北部的晋国土地及米国控制的西部地方同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总人数高达五万多人,而且不是简单的乌合之众,虽没有海空力量,但却拥有机枪数百挺和火炮上百门,还有一些高射炮,实力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汉南行省四处皆乱,那峨岛北部与汉京市的联系几乎中断,只能通过空中联络,甘银岛内部也是混乱不堪。而比之于汉南行省更糟糕的是地形条件极为复杂的宁西行省几乎完全沦陷,官军和政府只能控制宁西行省省府周围的狭小地方,而晋军主力都在天雄市。

这场大规模的叛乱,晋国的三军情报部门及安全部竟然毫无消息。

这让卫衡昆、安泽隆大怒,严令安全部门、情报部门三日内迅速查明原因,同时下令给驻守宁西行省的第四独立师凌子焕部、驻守汉南行省的第六军刘道符部可以不必请示,一旦有事可以自行镇压。

二十三日,安全部门和当地的地方部门终于调查清楚了结果,这是一场东町国在幕后暗中策划组织的武装叛乱,为首的首领是当地的望族,汉南行省方面是盘踞在内罗岛山区的孙兴龄,宁西行省是土著黑人雷洛伦,那峨岛地方是信奉回教的森巴洛兄弟三人,他们在当地都经营多年,同时还都对东町国非常有好感,并在东町国接受了培训,于今年初返回了晋国,在此潜伏下来,准备伺机进行起事。

他们原计划是长期潜伏,但是因为卫衡昆突然打算北上,彻底让海山总督府的东町国高层乱套,被迫提前动用他们,以此来打乱晋国的计划。那么他们的武器是哪里来的,很简单,只有两个渠道。一是利用汉南、宁西两省较之于北部特殊的环境,通过从米国控制的那峨岛中西部地带偷运走 私到境内,毕竟这一地方的晋军海军相对较少,防御较为薄弱。这是最主要的途径,第二就是花高价买通晋国的军政警高层,从军需、警用的库存或者报废、淘汰武器中买来的,这一部分也不少,但相对前者少一些。

二十五日,道拉瑟致电卫衡昆,表示那峨岛西部的叛乱因为米国陆军兵力有限,希望晋国能协助派兵镇压,卫衡昆次日回电表示同意,下令驻守汉南行省的第六军酌派数千人在海空军掩护下登陆那峨岛西部地方。

同日,晋国方面照会英国大使馆和军方,希望他们也出兵镇压宁西中西部的叛军,并希望暂时允许晋国主力舰艇进驻宁西中西部海域,事后将返回原有驻地。二十八日,得到了英方的同意。

二十六日,卫衡昆召开最高安委会,下令原定与英方的演习行动不便,对波瑠岛、速绍岛的进攻计划搁置,同时下令海空军立即南下掩护陆军进行平乱,由陆军总参谋长林凤荣南下汉京府坐镇戡乱东部,主要是剿灭汉南行省的叛乱及那峨岛北部的叛乱,只要这几个地方安全,一切就都好说。晋升独立第四师师长凌子焕为上将,全权指挥最艰难的宁西行省平乱作战。

凌子焕不是别人,是马鸿松曾经最宠爱的妃子凌菲菲的侄孙,生于弘凤三十二年,昭成年间陆军大学毕业后,去东町国留学学习陆军,是晋国陆军中少有的非留独的人员,昭隆二年回国,成为了卫衡昆的参谋。因其出身特殊,卫衡昆对其很是关照,而在跟随卫衡昆的日子里,卫衡昆发现凌子焕受东町国陆军军校教育影响很深,服从命令、忠诚和勇敢方面完全没的说。而且他特别喜欢研究地形,分外喜欢探险,经常闲暇时候去丛林之中探险。卫衡昆在昭隆十三年将其晋升为陆军中将,不久后提拔为陆军独立第四师师长。

二十五日,空军出动轰炸机三架,三架战斗机,对汉京市东部的赖特岛地方进行了轰炸,炸死叛军上百人。

赖特岛与萨描岛都归属于汉南行省的宁阳市,而且因为两地距离非常近,只有两公里多一些的狭窄海峡,而且海峡上还建有一座弘凤大桥,是米国建造的,历时五年建成,之后多次加固。叛军在赖特岛叛乱时,曾希望占领此桥,然后东进赖特岛,或者是炸掉,但都没有成功,所以赖特岛的作战很顺利。

二十五日,空军简单轰炸一番后,驻守东海行省的陆军援军第五军仅用了一个团的兵力就从萨描岛经弘凤大桥开进到赖特岛,到次日夜,基本稳定了赖特岛的形势,赖特岛作战结束。

同日,在海军安宁号重巡洋舰、绍龄轻巡洋舰及驱逐舰的掩护下,晋军第五军一部登陆内罗岛的通宁市,当日即消灭叛军上千人。

二十六日,汉京市的第六军主力在海空军掩护下渡海登陆通宁市东部,与驻守通宁市的第六军一部联合对通宁市中部的山区进行搜剿。

二十七日到九月十日,第六军军长刘道符下令兵分两路对汉南的匪患进行清剿。派师长赵重城率部在通宁市进行围剿,协调空军对叛军营地进行低空扫射,甚至投掷燃烧弹。然后下令将一个师的兵力以营为单位,配备轻机枪、迫击炮和火焰喷射器对山区的叛军分散单位进行搜剿,而且给这些作战单位配备电台,让他们随时与空军及陆军重炮部队联系,需要火力支援时候进行陆、空军联合打击。

他则亲率第六军另外的主力及增援而来的第五军一部在海军掩护下向甘银岛及那峨岛北部进发。

刘道符参加过当年的保宁平乱作战,那时候他还只是个民间自卫武装的头领,后进入陆军深造,对卫衡昆很是忠诚,也倍受赏识。他虽在军校深造过,但更信奉那句老话,即猛将必发于行伍,故而他手下的将士有正牌军校文化的不多,甚至不少还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但个个好勇斗狠,打起仗来不要命。这种军队普遍战场纪律一般,但战斗力如果激发出来极为可怕。

九月三日,刘道符下令海军的重炮对甘银岛滩头的叛军工事进行猛轰,这些工事自然难以抵挡海军大口径舰炮的攻击,在硝烟还未完全散尽的时候,他就亲率陆军抢滩登陆,登陆之后二话不说开炮就是猛轰,而且动用了一五零口径的重炮,他事先已经侦察清楚了叛军在此的阵地。另外,下令空军出动轰炸机对甘银岛山区进行无差别轰炸,投掷燃烧弹。

晋军为何总喜欢对山区无差别轰炸,很简单,南方沿海这些岛屿最容易出叛乱的都是山区匪徒及土著。平日都十分刁蛮,战时则经常出没沿海滩头平原地带劫掠,官军一到又喜欢躲在山区。以前没有空军,只能依靠人一步步平推,死伤太大,如今有了空军,可以直接让山区燃烧起来,让他们自生自灭。

刘道符的做法很是残酷却也有效,当然死伤也不算小,不过这也是无奈。

靠着这种残酷的做法,到九月十日,甘银岛匪患全部剿灭,下来就是南下那峨岛北部了。

叛军在那峨岛北部归化市的是匪首森巴洛兄弟三人,这些人有万余人,多是从西部回教地方逃过来的,是有疯狂的信仰,虽然战斗力不高,但是非常狂热,因此不能盲目武力打击,否则这些匪徒就会对归化市及邻近的上百万其他平民进行疯狂迫害。而且这些人造反与孙兴龄还有所不同,他们没有过高的政 治追求和理想,只是希望能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能够在归化市居住生活,因为归化市汉人和其他人太多,他们这些回教人是少数,常受虐待和欺辱,所以他们的目标是改善待遇的普通民生追求,而非政 治诉求,是可以招抚的。

归化市有第六军的两个步兵团驻守,还有一个炮兵营及其他直属部队,总计五千多人,凭借装备精良,一直与叛军两万多人相持。不是说政府军没办法剿灭他们,还是因为投鼠忌器。毕竟叛军已经将归化市的百万民众当成了人质,而且这里不少商旅,还有不少洋人,有不少大族的企业,一旦动用重火力,必将成为一片废墟,所以陆军只能是防御。

九月十三日,刘道符登陆归化市,在得知情况后,决定派人去与森巴洛兄弟谈判,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归顺政府,一切都好说。

和谈由刘道符的参谋长安英勤及归化市政府副秘书长何文昭出面,谈判是艰难的,也是漫长的。

从九月十三日到十一月底,和谈持续了两个半月,在两个半月里,刘道符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行动,只是派空军侦察机进行侦察,并严令无他的命令不许轰炸市区。

到十一月底,和谈最终达成,主要是:

允许森巴洛兄弟及其部属居住于归化市,给予正常的国民待遇;

森巴洛兄弟交出武装及所有武器装备、弹药等;

森巴洛兄弟可以一千五百人的武装,被编为归化市独立加强营,隶属于第六军直辖;

归化市政府允许在城内划设一个村级区域供森巴洛兄弟居住;

森巴洛兄弟及其部属居住之地按章纳税,政府不干预其风俗及正常生活。

在这样的条件下,森巴洛同意归顺,十二月七日,刘道符只携带两名警卫和森巴洛兄弟会谈,双方握手言和。彼此也都为对方的勇气所折服,就此,归化市的叛乱平定,汉南行省基本恢复了平静,只剩下宁西行省了。

就在刘道符与森巴洛谈判僵持的时候,林凤荣一直坐镇汉京市,同时不时亲往内罗岛督战。

内罗岛是汉南行省大乱的大本营,孙兴龄匪徒多在此地。内罗岛不大不小,但是经济颇为发达,晋国糖业的近乎一半都在此地,蔗糖产地多在此地。虽说事先政府军提前控制了蔗糖厂及原材料生产地,但仍然损失不小。

九月二十日,林凤荣亲往内罗岛,并调集空军大批作战飞机对内罗岛中部的山区进行侦察,瞄定目标,然后由轰炸机和重炮进行不间断轰炸。在空中打击的同时,赵重城一个师的化整为零的部队也开始逐步向山区内陆清剿。海域方面,海军已经将内罗岛的所有可以出海的地方完全封锁,叛军根本不可能逃出去,可以说抓住孙兴龄只是时间问题。

即便如此,林凤荣、赵重城仍担心有不足,严令沿海居民私自进山,彻底断绝了叛军的粮草弹药来源,并在 十月 中旬,向叛军投下传单,招降他们。条件开的很优厚,只要他们投降,一切可以既往不咎。孙兴龄如果不放心,可以送其出国考察,保证不会伤害。

在内外压力逼迫下,十一月十七日,孙兴龄手下的史文仲将孙兴龄抓捕归顺了官军,林凤荣大喜过望,下令授孙兴龄少将军衔。

十一月二十日,史文仲将孙兴龄亲自绑送到林凤荣的指挥部,同时孙部残余共六千余人也被编成两个团的规模,将其送往东海行省安置。

二十七日,孙兴龄、史文仲及其残部六千多人等登上了前往东海行省的船只。临行前,林凤荣热烈款待了史文仲,还说等他们上岸后,将奖赏给他们三十万现款,并将电文给了他们。

待他们上船之后,林凤荣致电海军总司令曾廷玮,要他在他们即将登岸时候,务必将其击沉。

林凤荣身怕曾廷玮不忍心或者不屑于做这种龌龊事情,还直接给总统卫衡昆发电,并给空军总司令杜文佑发电,让他协助。

卫衡昆得到林凤荣的电报后,召来曾廷玮、杜文佑,询问他们的看法。

杜文佑表示服从总统命令,让炸沉就绝对炸沉。而曾廷玮则说:“虽说是叛军,可他们归降了,就不该如此,何况杀降不吉利啊。”

卫衡昆走到曾廷玮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说的都对,我也都明白,但是现在不同于平日,我也不想啊。”

曾廷玮:“为什么?”

卫衡昆:“如今的形势,你也不是不知道,独义志国已经发动了在欧洲本土的作战,英、佛两国已经顾不得东方了,如果此时或者不久之后东町国对东方开战,我们必将孤立无援。而内部如果不安定,有这些亲东町国的人存在,还是大量存在的话,我们到时候必将腹背受敌。为了日后的万众一心,我必须将一切隐患提前解决。”

曾廷玮点点头,这是表示理解,但是还是有些不甘心。

卫衡昆:“明白你的苦衷,骂名我来担吧。”

听卫衡昆这么一说,曾廷玮想起自己与卫衡昆多年的情谊,加上还是姻亲关系,也是不忍心,说:“还是属下来吧。”

十一月三十日晨,当载着孙兴龄、史文仲的船只即将抵达宁阳港的时候,海军岸炮部队奉命下令击沉两艘舰船,同时空军的飞机也低空进行扫射。

在海空火力的联合打击下,这两艘船只和所搭载的人群可想而知。

海军奉命对两艘船只原有的船员进行搭救,但其余人员全部置之不理。

十二月三日,海空军联合向卫衡昆报告,发现了孙兴龄、史文仲的尸体,卫衡昆终于算是安心了。

随着孙兴龄、史文仲被杀和森巴洛兄弟的归附,汉南行省的叛乱到十二月初已经稳定了下来,剩下来就是最艰难的宁西行省了。

宁西行省最艰难,还是因为地形太复杂。

宁西行省就是巴望岛,该地中部、北部是晋国辖区,南部虽说也是,但却和巴克岛及其附近岛屿一样都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晋军无法在此驻扎,重型军舰不得部署此地甚至不得巡弋,虽说战事开始后,英国允许晋军部署,但该地地形复杂,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是狭长之地,岛屿最窄处只有九公里,最宽处也不过只有三十八公里,均在舰炮的射程之内,但正因为如此,更无法瞄准轰炸。另外岛上到处都是高山、茂密的原始森林,海上海况极不稳定,难以进行有效看海陆空联合立体作战。也正因为茂密的原始森林、丛林,空军的飞机很难低空侦察和轰炸,即使是轰炸之后,反而是更难准确判断敌军的位置。此外,该岛居民极度分散,农业实行轮作制,很难就地取粮。可以说大兵团作战根本在此没有施展的空间,只能是小股作战。

如果说这是外部客观环境的话,内部就是因为土著黑人雷洛伦了,雷洛伦是黑人,但受过良好的教育,所辖部众虽说只有不足万人,但基干力量都在东町国培训过,战斗力、战斗意志和作战技巧均不同于孙兴龄、森巴洛等人。而且他们有明确的纲领,即要求将巴望岛、那峨岛及其附近的岛屿合并,独立出晋国,组成一个名叫“邦萨摩洛共和国”的政权。

八月二十七日,海军出动海翔号战列舰、安海号重巡洋舰及轻巡洋舰一艘,在空军五架战斗机、三架轰炸机的支援下对宁西行省东北部的叛军滩头营地进行了狂轰乱炸,尤其是对山高林密的丛林地带,进行完全的无差别轰炸。

二十七日,在海空军掩护下,凌子焕先派兵一个团进占布加岛和柯伦岛,避免叛军攻占这两个岛,两地一旦有失,必将让进攻宁西失去前沿基地,也会对后方的天雄市构成威胁,同时急电陆军总部要求增援天雄和宁西地方。

二十八日,卫衡昆下令调集陆军禁卫军各部共计万人由儿子卫敬柏率领从兴京府开拔,向天雄进驻,一切均归凌子焕节制。

卫衡昆临走时候特别告知儿子,不要自以为是,一定要听凌子焕的。

八月三十日,叛军雷洛伦手下精兵千余人突袭宁西行省首府宁西市,省长林昌恒宁死不屈,捐躯殉国,市长郑荣渊及以下官吏数十人被俘虏,成为人质。驻守宁西市的独立师第一加强团的三千余正规军在王康承上校的率领下宁死不降,但也只能是龟缩到营区,进行防守。

虽然三千人仅仅是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但该部却是独立师之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装备精良,除步机枪之外,还配备十二门七五山炮、六门七五野炮、三门四零高射炮,各型卡车上百辆,战斗力是不容小觑的。凭借着坚固的营区及火力优势,还有较为充足的弹药,足可以死守一段时间,但是军营内没有足够的粮草和饮水,这是一个问题。

九月二日,凌子焕抵达了宁西北部滩头阵地。

九月三日开始,凌子焕下令陆军步步为营,不紧不慢地稳扎稳打步步推进。集中优势兵力逐步消耗叛军的精锐。

九月五日,卫衡昆下令实授王康承上校为少将,其余坚守的陆军将领全部官升一级,同时派空军不惜一切代价向坚守在宁西市郊区的晋军独立师驻守部队进行物资空投。

九月十日,卫敬柏率领的禁卫军各部陆续抵达了宁西北部地带。

卫敬柏抵达后,本想凭借兵力优势主动出击,凌子焕不许。卫敬柏多多少少还是有大公子的傲娇,凌子焕索性让他试一次,果不如然,还没怎么开打,地形就让他退后了。

巴望岛夏季是雨季,道路根本泥泞的无法走,把仅有的可以走的路也全部冲毁了,别说车辆了,就是人,如果不熟悉地形,也会陷进去。而且周围到处都是茂密的丛林,还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不少都有毒,而且还有穿梭的河流,让人根本不知方向。

回来之后,凌子焕对他说:“小将军,怎么样。”

卫敬柏:“凌将军,我服了,现在知道父亲为什么要由你指挥了,这鬼地方,真不是人来的。”

凌子焕:“是啊,这也是我为何一个多月按兵不动的原因啊。”

一个月的时间,凌子焕下令所有各部要立即熟悉地形,同时训练丛林作战技巧,尤其是野外生存技能,都是为了日后的作战。

十月二十日,在雨季结束,道路可以通行的情况下,凌子焕作为上将级的独立师师长,将部队拆散成七个加强营级的战斗群,每个战斗群只有七百余人,每人携带七日的干粮,只装备步枪、轻机枪、冲锋枪、迫击炮、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及电台等轻型装备从北部开始向南分三路缓缓向前推进。

前三路为主力,向前推进,是开拓者。中间的两路是接应者,在前路的开拓下稳固开拓的地方,后面的三路是跟进者,继续在前两路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另外剩余的重装部队在北部驻守,以稳固后方。

凌子焕步步为营,从十月中旬到年底,晋军在付出了阵亡三千多、受伤、俘虏、失踪六千多人的惨痛代价后,终于是推进到了宁西市北部二十公里外的地方,卫敬柏作为前锋,已经和王康承联系上了。

其实晋军的伤亡主要不是叛军造成的,而是恶劣的地形所造成的,因为山地、丛林密布,加上疾病的困扰,以及没有合适的道路,物资补给几乎都是肩挑人扛,代价之大可想而知。其实这还是凌子焕熟悉地形,并提前训练了部队一个月,如若是其他人,又没有训练,那么伤亡数字只能是更多。

雷洛伦原以为晋军会主动进攻,但是没想到晋军竟然能耐着性子跟他耗,而且两个月的时间就在茫茫丛林之中推进到了省府二十公里之外,更重要的是王康承竟然还不投降,而自己竟然还没有消灭他们。

雷洛伦无法消灭王康承,归根结底是火力及兵力问题。他手下能战之军不过万人,要以主力应对凌子焕,又要包围住王康承,必然限于顾此失彼的境地,这就给了凌子焕以时间。

共和五年元月,也是元旦节。谁都没有心思过节,都在为战事发愁。

元月前半个月,卫衡昆特意飞抵宁西北部,视察了前线战事,并和凌子焕商议对策,定下了中路开花、多路并进的办法。中路开花即以凌子焕为主力,向南进攻,铺排一定要大,以吸引敌军主力。而多路并进则是海空军搭载陆军登陆宁西市的两侧,以解救被困数月之久的王康承部。另外,卫衡昆已经协调好了英国方面,双方以北纬九度线为界,划分在宁西的势力范围。英军也将从巴克岛向北推进,双方将在二月十日前于北纬九度线附近的松博城会师。如越期未见对方踪迹,双方可各自向前推进。

另外,卫衡昆下令各军反 攻会师之后,凌子焕驻守宁西,维持稳定当地局势。苏武昌率军南下前进到北纬九度线附近,沈成辅率海军在宁西西部海岸巡逻,以防英军做出不轨的行动。

按照英军原来的想法,是希望根据原来的条约所规定的阿博兰城,但此次晋国坚决要求,英军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略微向南退了退,选择了松博城。而晋军则希望将分界线划在巴望岛南部最高的山,即灵汉山附近,此山约两千多米,如果以山划界,不仅方便,也便于晋军防守。然而英国方面坚决拒绝以山划界,只能以经纬度划界,而且让步的底线选在了松博城。

元月十七日,晋军在准备了几个月之后,熟悉了宁西附近海域的地形、水流等情况后,海军陆战队在海空军掩护下从宁西市西南、东南两部的滩头抢滩登陆成功。两路并进,终于登上了宁西市境内。

西南方向由海军副总司令沈成辅亲自带队指挥,总兵力三千余人。东南方向是陆军副总参谋长苏武昌亲自带队,兵力三千余人。

雷洛伦当日接到了数面遭到敌军攻击的报告,一时间完全懵了,但毕竟也是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人,立即意识到凌子焕所部虽然炮火连天,但极有可能是佯攻,而重点在城内及市郊或者滩头地带,立即留下少量兵力凭借工事死守宁西市北部前沿地带,然后集中兵力去堵塞市郊可能被登陆的地方,但是为时已晚。当晚,沈成辅、苏武昌已经登陆,而且已经进抵市郊。

十七日和十八日相交之时,王康承在确定准确无误的消息后立即投入了反击,到十八日中午已经反 攻到宁西市政府地带。

十八日下午,沈成辅、苏武昌也已经进抵宁西市政府南部。

十八日夜,凌子焕、卫敬柏也终于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攻入了宁西市北部地方,距离市政府中心地带不足两公里。

到此时,雷洛伦深感大势已去,立即和亲信十余人在东町国顾问的帮助下从尚未完全封锁死的宁西市西南地方的一个小港口突围而出。

伴随着大军到来,宁西市终于被收复了,但是从八月以来,宁西市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本来宁西市人口就不多,只有不到十余万人,如今更是只剩下一半,而且建筑物损毁更严重。

十九日,按照卫衡昆事先的命令,苏武昌率陆军总计五千多人在十八门火炮及后方十二架飞机的掩护下立即向南开进,因为此时不是雨季,而且有了熟悉的向导,虽然道路仍然不好走,但是到二月九日的时候,已经抵达了北纬九度线附近约定的松博城附近,但是并未见到英军。

苏武昌在此情况下决定继续向南,只要见不到英军就继续向南,最好能控制整个巴望岛,彻底解决宁西问题。而且这是总统事先已经约定好的。

苏武昌见状,还是较为冷静的,决定先等一等,等了一天无果,十二日早上七点后,立即向南推进,而且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拼命向前推进,如果可以要抵达巴望岛最南端的卡潘城,就是当年马玉隆赐名为镇南关的地方,到了那里,隔海就是巴克岛了,岛屿南面就是巴克海峡,海峡南部就是纳福岛,距离英国控制下的原苏禄丹国的北境只有四十公里。虽然晋军无法拿下巴克岛在北面封锁海峡,但是如果在卡潘城架设重炮、修筑炮台和飞机场,那么即使巴克岛是英国租借地,晋军也能凭借炮台、机场监控英军租借地,让英军坐卧不安。若真能实现那一步,那么这将是陆军的光荣。

自思文七年甘银岛、那峨岛作战之后,多少年来,海空军都有表现,都有成效,而陆军自甘银岛、那峨岛作战之后并无外战的功绩,都是对内平乱。而且自昭成晚年平乱后一直没有大的作为,进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陆军在三军中的地位,全军上下都憋屈啊。为此,已经年过花甲的苏武昌下令马不停蹄地往前冲,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前进。而且他下令如果能抵达卡潘城,他将向总统为他们请功,出了事情也不怕,有他一个人来承担就好了,而且做好了被免职的准备。他内心发誓,即使被免职,也要向前冲,争取陆军的光荣。

在苏武昌的鼓励下,陆军五千人分三队,前对两千人由苏武昌亲自带队冲锋,中路由独立师参谋长林敏宏少将指挥随后跟进,也是两千人,后路由禁卫军副参谋长程肇卿少将指挥,驻守北纬九度线附近,有千人。另外急电凌子焕,让他向北纬九度线增兵。

凌子焕在二月十一日接到了苏武昌的电报,深以为然却也感到有些难。他决定让卫敬柏这个总统的儿子率军三千人立即增兵北纬九度线,必要时候也可以越过去,同时致电卫衡昆和陆军总参谋长林凤荣。

英军方面,本来也早早出发了,但他们不熟悉地形,加上对东方人的轻视,直到二月八日才抵达了巴望岛南部地带,十二日才前进到了北纬九度线,但却没有与晋军联络,既没有发电,也没有派人寻找。也是继续向北推进。

二月二十六日,苏武昌的前队两千人在付出中途死伤失踪二百余人的代价后终于抵达了卡潘城。

来到这里,从苏武昌到下面的普通士兵,都非常高兴,感到无上光荣,自思文六年晋军在这里被英军突袭赶走之后,距今三十多年了,如今晋军再次踏上这块地方。而附近一些年岁大的居民当看着晋字军旗再次飘扬到镇南关附近时候,无不激动,有的老者说:不图今日复见晋字旗帜。

苏武昌几乎流泪,这让他想起了东晋桓温北伐兵临关中时候,灞上父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

苏武昌来到此地后,下令将卡潘城重新改名为镇南关。

卡潘城附近是有英军驻守的,人数也有千余人,装备精良,且配有重武器,而且南部不远也有大队英军在北上。

英军很快也发现了苏武昌的晋军抵达了,认为他们无故而来,且按照条约,南部不许晋军进驻,直接开火。

苏武昌大怒,交涉无果,也下令反击。

二月十五日,北纬九度线前进的英军遇到了驻守该地的程肇卿,双方也发生了“误会”,均直接开火了。

苏武昌虽说坚守待援,但兵力有限,直接呼唤海空军协助,空军驻守该地的何思绍少将是个民族情感很重的将领,不请示,直接下令轰炸机轰炸了卡潘城附近,炸死炸伤英军多人。

比起空军的激 情,海军沈成辅率领一艘轻巡洋舰、两艘定字号的驱逐舰、三艘鱼雷艇共六艘舰艇和英军十余艘舰艇对峙,兵力上出于劣势,但也不胆怯,不过他也冷静许多,此时他已经航行到了卡潘城附近,与巡航在这里的英军发生了对峙,但并未开火。他不是不想,而是后果太严重,而英军也没有开火,双方武装对峙。

从二月十五日北纬九度线附近交火,英国方面就向外交部交涉,埃斯顿、巴莱恩自然要抗 议,而晋国方面也抗 议。双方都各有各的道理,而其看起来谁也不理亏,但实际上还是英国方面更理亏。晋军先到,发电联系不上,派人找也找不到,还等了一天,结果也没人,只能独自向前。而抵达卡潘城附近,英军不加询问,就直接开火。

英军和晋军方面紧张对峙着,晋军轰炸了英军,英军也轰炸了晋军北纬九度线附近。三月初,巴克岛附近的英军立即登岸,到三月十日,将苏武昌及林敏宏的三千多人包围了,而北纬九度线附近,晋军卫敬柏及程肇卿部六千人也包围了英军前锋部近两千人,战场上陷入了僵持的局面。而且谁也不肯让步,并都在继续增兵,大规模交战都有一触即发之势。

双方谁也不让谁,谁都知道,多坚守一天,就能为谈判争取有利地位。

三月十五日,卫衡昆及巴莱恩下令两国 军队先就地挺火,等待最后谈判结果,从这时候开始,前线进入武装对峙状态,而且为了不让步,都在向这里增派海空军兵力。

实质性的谈判从三月十五日持续了一个半月,双方互不相让。晋国要求可以不涉及巴克岛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以北纬九度线划界,但这只是军事停火线,不是边界,而且要求晋军重新进驻卡潘城,英军虽可以驻扎,但晋军也有权在此驻军部署任何武器,海军可以巡弋九度线以南,可以在九度线以南任意部署驻扎。而英国方面要求将北纬九度线以南划入英国土地,至少是划为租借地,再不济也是特殊利益地区,晋军不得驻扎,海军不得巡弋九度线以南。

五月初,米国方面“主动”介入了晋国与英国的争端,在其对两面的压力下,到五月七日,在米国的斡旋“调停”下,双方达成和解,签署了协定,划分了在宁西的势力范围,主要内容是:

在巴望岛,双方以北纬九度线的松博城为界,南北两公里为缓冲区;

晋军、英军无故均不得跨越北纬九度线;

卡潘城为英军驻守之地,晋军从此撤离;

自签约之日起,英军允许晋国海军可巡弋北纬九度线以南;

英军保证不在卡潘城部署攻击性武器。

这个协定相对而言算是比较公平,英军做了较之于以往更多的让步,这主要还是因为欧洲战事紧张,在东方不得不退让。但是晋国并没有获得能驻守卡潘城的权力,相反还得从卡潘城撤军,只不过海军可从此巡弋宁西南部海域。而晋国方面卫衡昆不得不让步,内心他也不愿意,苏武昌是他的好友,也都是陆军出身,他何尝不想啊,但他是总统,一国最高统帅,不能像苏武昌那样不顾一切,而且他也担心北方的威胁,不愿意也不能在此浪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如果在这里耗着,宁西无法保证后勤。而且平乱刚结束,不宜再生事端,还是准备恢复和应对未来局势为好。

五月十日,程肇卿下令解围,英军在九度线松博城以北的军队逐步南撤到九度线以南。十二日,苏武昌所部两千多人也含泪从镇南关北撤。临走前,将此地不愿在英占区居住的百姓一千多人全部带走。不过他们没有走陆路,而是在沈成辅的接应下走海路返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