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书名:明末之钓鱼佬 作者:菘菜汤 本章字数:4829字 发布时间:2024-10-27

汤三与汤小九回到家中,照例把两桶鱼放入水缸中。时间还早,倒不急着做晚饭。

汤小九看了看院门,小竹棍做的标记已被取走了,看来古家人来过了,也没有进院,这还差不多。

汤三准备在院子里搭个烤棚,用来熏制腊鱼,汤小九拦住了他。

“爹爹,一个烤棚怎么够,最少要三四个,还要建一个专门放腊鱼的房子,另外院墙也要换成土坯的,大门也找木匠打一个。还有,家中最好雇一个长工!”

“雇长工,屎蛋,你怎么想的,短工一日二十文,长工一日十二三文,一年就是四五贯钱,都能买一亩地了!你是不是心疼爹爹,爹爹没有事的,不就是熏个腊鱼么,现在不用种地了,爹爹有的是功夫!”

汤三这些时日赚的钱还没有捂热,就要花出去,心疼得不得了!

“爹爹且放宽心,你想啊孩儿前几日给你算过,一年家中最少赚四十八贯钱,除去一些用度,还能剩四十贯的。若是爹爹天天都要陪孩儿去河边、去墟市,那家里没人,危险就大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汤家发了财,家里定会藏着大把大把的银钱,到时候不把房子拆了才怪,爹爹也不想辛苦一大年到头来两手空空吧!”汤小九细心的解释道。

“听你这么一说,爹爹就明白了!爹爹一会儿就去找人来建烤棚砌墙盖房子,现在人都窝在家里,没什么事,雇工也便宜些!只是这长工雇谁才好?你六叔怎么样?”汤三一想到有好处,最先想到还是自己的亲弟弟。

“爹爹且问问六叔吧!自己家里人,多给些钱都不成问题!”

汤小九心中最佳人选是毛二,年轻、有把子力气,还会武艺,但是没法和爹爹提,若是找六叔,爹爹可就要辛苦些了。

二人商议已定,汤三随后出去找人帮工。村里的人都知道汤三家钓鱼赚了钱,给的酬劳定然不会少,故此都欣然前往,随随便便就招来了八九个人。

这些人各有分工,有搭烤棚的,有制土坯的,有建房子。

汤小九闲来无事,就在院中看着他们干活。

按理说用青砖砌院墙建房子最是结实,只是几间正房都是土坯的,也不能本末倒置,让人看着不伦不类,况且花费也不菲。

干活的人中倒是有人不时拿汤小九打趣,问这问那的。

“九少爷,你看这墙准备砌多高呀?”说话的是二狗的爹爹石启杰。

“石家叔叔莫要取笑,这墙别人家都砌多高呀?”

“多高都有,有四五尺的、七尺的,还有就是九尺的。”石启杰想了想说道。

这五尺就与常人的身高差不多了,隔着墙能看到外面人的脑袋,五尺显然是不够。七尺?家里还要熏腊鱼,野猫什么的进来怎么能行!汤小九想了想还是有点矮。

“石家叔叔,砌一丈高吧!”

“啊!”汤小九此言一出,把几个人吓了一跳。

石启杰看向汤三汤达川,“三爷,果真按九少爷说的砌?”

自从知晓汤达川汤世信爷俩会那神乎其神的钓技,村里人对二人的看法大为改变,连称呼也与往日不同。汤达川已经从汤三、三哥变成了三爷。

“不错,都按我儿说的做吧!多砌一尺,老……嗯嗯,我就会多给一尺的工钱。”汤三爷本想自称老夫,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改成了我,让人听起来怪怪的。

“好咧!我们都听九少爷的!”石启杰几个人纷纷说道。

“我说九少爷,为何不砌成三丈高的?”一个年轻汉子嘻笑着问道。

“砌三丈高,你以为本少爷是夯货么?不过你这个想法也不错,把我家墙砌成三丈高,等哪天刮大风把墙刮倒了,我就去县衙告状,定让县太爷斩了你的狗头!”

众人听了汤小九的话无不哈哈大笑。

趁着众人闹哄的时候,汤三爷把汤六叫到了一边。

“六弟,我与屎蛋商量过了,想雇一个长工,平时就是熏制腊鱼加上做一些杂务,每个月可以歇三日,一年五贯钱,赶上年节还能给些鱼肉鸡蛋什么的,怎么样,你能来做不?”

“这个……”

汤六楞住了。

要说在这宁远县,做一年长工多是三贯五到四贯钱,城里头给到五贯的也不多见。

“好了,六弟,你还在顾虑那五亩地吧!等晚上回去与弟妹好好商议一下,明日还要来哥哥这干活,到时再告诉我也不迟。”

汤三爷说完就走开了,继续看着这些人干活。

到了晚上,汤三爷没有安排干活的人吃饭,只是每人给了一斤的鲫鱼,工钱是按每个人十文半日,实际上也只干了半日,等完工以后一起结算。

众人拿着鱼欢欢喜喜地回去了,约好了明日再来。

汤六也拿着鱼回到了家中,别人拿的是鲫鱼,他的却是三斤多重的鲤鱼。

一进家门,一家人围上来问长问短。

“爹爹,这条大鲤鱼就是三伯他们钓的吧?还活着呢!”牛蛋开口说道。

“是你三伯给的,牛蛋,快把鱼放到木盆里去!”汤六吩咐儿子。

“六哥,忙了许久,都饿了吧,妾身已经把饭做好了,快来吃吧!小兰、小花,去端菜盛饭!”杨氏说道。

一家围在桌子旁吃饭,吃的饭是大米掺的糙米,没掺野菜还是好的,菜就是一大碗酱菜。

“娘子,今日到三哥那里干活,三哥告诉我,他家准备雇个长工,一年五贯钱,问我可有心思去。还让我回来与你商议,明日再给他信。牛蛋你们几个人,也帮爹娘想一想。”汤六把三哥的话原原本本说给几个人听。

“这一年五贯钱可真不少咧!小花在娘家的时候还没听过谁家用这样高的价钱雇人,三伯先与家爷说,足见三伯顾念与家爷的兄弟之情!”姜氏先开口说道。

“那是自然,谁不知道屎蛋从小就是娘亲喂大的,他们家能有今日,多亏了爹爹和娘亲!”牛蛋骄傲的说道。

“爹爹若是做了长工,家里的田地怎么办?这可是五亩地,弟弟还小,再说还有徭役要做的!”小兰说道。

“若不是顾虑那五亩地,为父早就应下来了!”

“六哥,你还记得屎蛋刚生下来时,李道长在家里说过的话了么?”杨氏似乎想起了什么。

“他说什么了?过去这么久,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汤六挠了挠头。

“我们问牛蛋的前程,李瞎子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尽管跟着三爷的公子’,妾身那时还想,什么是三爷的公子?现在看来,可不就是三哥家的屎蛋么!牛蛋昨日到河边也看到了,屎蛋钓了不少鱼,加上前几日被城里的什么大人收为弟子,日后前途无量啊!”

还是女人心思细致,把几年前的事都想了起来。

“娘子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这回事。要说三哥对咱们家可真好,今日干活的不留吃饭了,每人给了一斤鱼,大的就一条,小的两条,只有我是三斤多的鲤鱼,那几个人看了我的鱼,都羡慕的不得了,谁让三哥就我这一个亲兄弟!”一说起这个事汤六就十分高兴。

“事情就这么定了吧!今后就跟着三哥干了!家里的地我就早晩干一会儿,再说一个月还可以歇三日的,牛蛋也不小了,快要立门户了,白天辛苦些,到地里干活去,少去外面玩耍。至于徭役,没办法,只能学三哥的,花钱请人去了。好在剩下的钱还是大头,多辛苦几年又能置办几亩地了,哈哈哈!”汤六接着说道。

“爹爹,那条鲤鱼!”听汤六说得高兴,牛蛋不禁惦记上了那条鲤鱼。

“你个馋鬼,鲤鱼三斤多,值四五十文呢!唉,罢了,明早把鱼剖成两半,让你娘送一半回娘家去,剩下的咱们吃了吧!”汤六佯装发怒。

“谢谢六哥,谢谢六哥!呜呜呜!”杨氏连忙起身向夫郎道谢,说着说着竟哭了。

“谢什么谢!你我夫妻一体,给岳父岳母送半条鱼去,让他们也知道没白养你!娘子,你怎么还哭了?”

“家娘,不要哭了,你一哭,小花心中也不好过!”姜氏连忙劝道。

杨氏忙把眼泪擦干,“我哪里是难过,我就是太高兴了!我们一大家人守着这五亩地,一年能得五六百斤粮食,平日里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还总是不够。听你们爹爹一说,这好日子就要来了,我这是高兴的!六哥呀,跟着三哥好好做事,可千万不要忤逆了人家!”

“这个我自然晓得!”汤六应道。

……

第二日早上,汤三爷和汤小九都没有按时起来,平日里公鸡早就叫上三遍了,汤小九擦着朦胧的睡眼,这是怎么了?

原来村里的公鸡昨日晚上都遭了毒手,不是被人杀了炖汤,就是被硬生生的拔去了羽毛。

待汤三爷父子赶到黄华河边时,那里已聚集了不少人,看样子比昨日还多些,有几个竟然不是本村的。

河边的老钓位上赫然已经有人开始作钓,旁边隔不多远,还有两个人也在钓鱼,众人都在围观,看到这些,汤小九不禁哑然失笑,鱼岂是那么好钓的!

二人走到近前,只见老钓位上坐着一个年轻的汉子,屁股下面坐着一个蒲草编的垫子,身上穿着粗布的衣服,膝盖屁股和胳膊肘处都打着补丁,褐色的衣服已经很旧了,头上挽着松散的发髻,单薄的身躯在寒冷的空气中不时发抖。

这汉子右手持着一根一丈二尺长的竹制鱼竿,水面上浮着一根鸡毛做的浮漂,左手中拿着一团黑色的东西,周围的人如同昨日一般,站在距其三丈远的地方,汤小九也看不仔细,不过估计是黑面做的鱼饵,里面可能加了一些油啊糖啊之类的东西,这种纯素饵夏季在这水广鱼稀的大水面钓鱼还能起点作用,冬季想都不要想。

另外两个钓鱼人的情形也与这差不多,汤小九摇了摇头,分开众人,与汤三爷一起往下游走了。

众人已经看了一阵子,见到汤三爷父子走了,也纷纷跟了过来,站在原地不动的,不过三五人。

人群中有一个径直走到汤三爷身边,一看却是牛蛋。

“三伯,小九,昨日之事,爹爹已经答应了,今日你们钓完鱼,我就叫爹爹过来。”牛蛋压低了声音说道。

听到六弟能来帮自己,汤三爷心中高兴,连声说好。

走了有一百多步,汤小九选了一个水草多的地方作为新钓位。众人还是在三丈之外看着。

接下来还是如昨日一般,先用大钩抽窝子,再换小钩调平水钓两目。半个多时辰后,又陆陆续续开始上鱼了。

老钓位那边三个钓鱼人的浮漂还是一动不动,附近看的人已经都走到这边来了。

“九少爷真是厉害了!俺老汉是服了!那边三个人早来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现在浮漂还是没个动静,哪怕能钓上一条鱼也好哇!”后过来的一个老汉低声说道。

“汤三爷真是好福气,九少爷这么能钓鱼,怕是每日都有几吊钱的进帐!这百步岭还有谁比得上汤三爷!”围观的人低声议论着,皆是羡慕不已。

又到了午时末,由于下午还要找人干活,不得已先收了竿,虽说换了新钓位,又晚到了半个多时辰,还是钓上了十五六斤鱼。

回到家中,牛蛋早已把汤六叫了来,昨日招的那几个人也陆续来了,接着昨日的活干。

后面几日皆是如此,人多力量大,终于在第七日将所有的活计干完了,连带窗格上的纸都换了新的,屋里院内又洒扫了一遍,汤三爷感慨良多,没想到几年间,家中的变化如此之大,当然这次扩建花费也不少,仅人工就六吊多钱,还不算送的鱼,而请人做的木门、搭烤棚用的木料、院墙顶铺的青瓦这些材料加起来差不多有一贯钱了。

钱花的多也有好处,以后众人再提起汤三爷,都竖起大拇指,汤三爷为人仗义,不像有些人,做什么都悭吝得紧!

这些日子忙着搭烤棚砌院墙,倒没顾得上去广缘。

剩下的鱼已交给汤六来熏制腊鱼了。

钓回来的鱼先过秤,按重量做好标记,再将鱼从脊背剖开,取下内脏,不破鱼腹,保留鱼鳃,也不用刮鳞,将整条鱼压成一整片,用清水洗净,腌上盐,放到竹篦上,装满一竹篦,就可以架到烤棚里熏制。

烤棚下部将树枝、稻草、谷物壳子之类易燃物点燃,不要明火,只要轻烟,通过烟来熏制,好天头一般熏个四五日,阴雨天则加一两日,熏好后就可以放到仓房内挂起来了。

这些日子汤六也是尽职尽责,早出晚归,把鱼熏制香喷喷的,让人闻一下都会流口水。

二月份居然有几日下起了小雨,雨后天气又冷了几分,汤小九破例连着几日没有去钓鱼。

村里人这些日子差不多都去河边观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

有一些人已经买好了鱼钩,用鸡毛鹅毛浮漂也好,用木头浮漂也好,都做成了自己的渔具,拿到河边纷纷试着学钓鱼,当然都是空费功夫,一无所获!

众人愈发觉得汤家钓技如神,不止能钓到鱼,而且钓得大钓得多!正在千方百计想学钓技的时候,汤小九居然不去了,弄得不少人愁肠百转,甚至于没事就到汤家附近来转一转。

汤三爷在家里也坐不住,看着自己的儿子叹气。

“屎蛋,我的九少爷,你怎么不去钓鱼了,这耽误一日就是十几二十斤鱼!”

“这几日没法钓了,且歇歇吧!六叔也不用来了!”

“为何呀?”汤三爷问道。

“天气不好,孩儿曾经和爹爹说过的,不是每日都能钓鱼的。尤其是这种突然变冷的天气,鱼根本就不开口吃饵,去了也是白受冻。”

“那也只能如此了!你也曾说过,要找什么陶五么,正好现在无事,不如明日让你六叔来家里守着,爹爹陪你走走!”汤三爷说道。

“好!还是爹爹想得周全,不过孩儿今日就想出去,到毛大、毛二两位叔叔家看看!”汤小九想起了两个猎户。

毛大、毛二都是本村的,汤三爷倒不担心儿子出什么意外。今时不同往日,汤家家境变了,汤三爷不敢让儿子一个人走远路,哪怕是去广缘,也定要陪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末之钓鱼佬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