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梳理 (下)
书名:陈史 作者:安铜 本章字数:3139字 发布时间:2021-04-04

盛明之对这份政令琢磨了很久,内容其实很简单,只有寥寥数句,可是为官老辣的他知道,越是简单的政令,背后的含义就往往越复杂。


首先,政令只说了收集备用的桑木,那这些桑木在哪里?当然肯定不会在郡府的库房内。


这批需要收集的桑木有多少?政令未有明言,说明朝廷也不太清楚,如果说根据国库内次品桑木的数量来计算的话,那也不可能,邢东明那帮人和背后的势力也不会是桑木收集者。所以数量有多少?上到朝廷,下到各级官府,谁都不清楚。


该如何收集?政令只简单地用了“收集”二字,这就学问大了去了,即没说是用钱收购,也没说是武力强收。


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盛明之觉得也不用多去思考了,仅仅是这三条就足够让他头痛的了。


晚饭后,他叫来了柯元吉和莫西安,一起商量此事。现在也只有他两人能让他真正的信任。


两人听完介绍后,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说起自己地感受,也确实,以郡首的才能都感觉棘手的问题,让他们一时如何能想出什么好主意。


尽管盛明之一再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之类的话,可是两人也开玩笑说,在这方面,他俩连个皮匠都不是,充其量只有郡首大人可以算一个“臭皮匠”了。


盛明之知道这确实有些为难这两人了,于是想了想,将自己主要思考的三点分开说。


这一来,柯元吉和莫西安总算是能跟上他的思维了。


先看这第一条:要想收集桑木,首先要知道这些桑木在哪?当然谁都知道肯定在那些大族和商贾手中,可是哪家有多少?都有哪些家?


你总不能带着政令直接上门去讨要吧?可能胆小一些的会交出点,胆大心黑的直接让你吃个闭门羹。要是这样,那朝廷也不会花费那么大的力气,调他盛明之来当这个郡首了。


现在首要的就是要摸清桑木都集中在那些人手中,这时候,柯元吉和莫西安算是明白了老乡首万里调任自己的打算了,甚至直接就让莫西安出任“责”之书记一职。


明白过来的莫西安知道,这是要靠自己去和那些商贾打交道了,于是他也暂时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听着盛明之和柯元吉的对话。


其实问题虽然可以分开看,但也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比如第二条,桑木的数目问题,如果第一条解决了,那么第二条桑木数目也就不是问题了。


于是,三个问题就变成了两个问题,在哪和如何收集。


第一个问题肯定是在屋子里商议不出来的,需要他们分头行动,接触大族和商贾;那现在要商讨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该如何收集。


本来,如果不是时间紧迫的话,第二点现在根本不会被谈及,你都还不知道桑木在哪,有多少呢,如何收集就是空谈。


现在情况特殊,时间紧迫,于是三人商定什么手段好用,就用什么手段,按照莫西安和柯元吉共同的意见,就是一手拿着钱,一手拎着棍,或者说他莫西安捧着前,柯元吉在一边挥着棒。


这个说法倒是让三人哈哈地笑了一阵。不过这样让他们轻松了一点,盛明之想想,其实只要说办法,也不外乎这文武两道,于是也就这样定了下来。


莫西安这时候才开口说起自己的想法,他被盛明之推到与商贾打交道的风口,知道这是看重他的经历。


之前在永丰乡,他也管理着商贾一事,虽说一乡之地无法和一郡相比,但是盛明之一时之下,能想到的也只有他了。


如果严顺之还在的话,因家族背景的原因,他也是比较熟悉商贾的,但是缺少直接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也是之前盛明之偶然想到了,但是不会调严顺之而是莫西安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莫西安这人比较狠辣,行事风格果断而且敢于担责。不过盛明之看重的是他的经历和果断,而不是看重其他的。


莫西安要求,明日要将李良高派出配合自己,李良高出身也是望族,但是跟商贾没有多少明面上的牵连,李氏家族的主要经营在其他方面,对桑木这门生意涉及不多。


这里所说的涉及不多,是指需要上缴朝廷的桑木意外的枝干生意,桑木除了特定部位的枝干是制作法力弓的原材料,其他的茎叶、根须之类也有别的用处。


李氏家族比不过邢家和另外一家,所以就专门做桑木的其他部位生意,和另外不相干的一些生意,所以从这些背景来看,他跟盛明之要调查的,那些手中有桑木的商贾就不会有太大的牵连。


除此之外,他还需要柯元吉的配合,多年与商贾打交道的他知道,若是论起心狠手辣,谁都比不过那些商贾,为了利益,这些人甚至连自己的爹娘都敢出卖。


同时,之前严顺之的遭遇也在提醒着他。


盛明之倒是没有不同意的,柯元吉哈哈大笑:“老莫头,前日想踢我的时候,没想到要找我老何保护的一天吧?”


莫西安也不答话,又是伸脚就踢,每回都是踢不到,但他偏偏喜欢如此。


至于那些望族大户,两人表示无能为力了,这只能靠郡首大人自己了。


这个时候,盛明之渐渐地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之前郡府的事情都这么顺利,原因就在于人家早就猜透了朝廷打的主意。


又是空降郡首,又是州府配置官吏的,小小长宁郡能让朝廷如此大动干戈,能为了什么?


还不是看中了长宁郡的桑木了吗?你朝廷既然想要这些桑木,那就一定会有所行动的,现在都知道民间还有一些桑木,但是你朝廷可不知道谁有谁没有。吃到嘴里的,想要我再吐出来,可能吗?


我不知道你朝廷会想什么办法,但是现在的局面,就是个“法不责众”,如果你前来商量,那么就谈谈价钱;如果你用强,那么大家一拍两散,我就毁了桑木。


所以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安之若素,稳坐钓鱼台就好。


既然如此,那么这边也就按兵不动,大家现在都是在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好了。


在利益面前,什么道德教诲、国家法律,民族兴盛,统统不值一提,商贾们一面高喊着为自己正名,一边又最大限度的践踏良知和律法。


这种相互背饽的想法和行为,一直也是商贾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所编织的索命吊绳。


有了方案的盛明之和两位手下,第二天开始分头行动,同时第二天堂会,新任郡首大人在大堂上向所有官员宣读了这份政令,并下令从即刻起,所有郡府事宜,均以这条政令内容为首。


于是,在盛明之命令之下,经过简单的商议后,众官吏开始分头行动:清查郡府库房;详细调查长宁郡的桑木目前的种植情况;重新登记和核对长宁郡所有商贾的经营项目和范围:查对各项税款的缴纳情况;传令长宁郡下属七乡的乡首来郡府报道议事;另外核查长宁郡本地及外来的运输队的情况。


盛明之将自己的目的隐藏在一条条命令之中,他的想法主要是让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先在长宁郡的百姓面前塑造起一个忙碌的郡府形象,以便于之后的事务开展。


所有发出的政令都落实后,盛明之决定开始主动拜访长宁郡的望族,他只带了一个门房,就是那个当日给他行了跪礼的那位。


这第一户,就是赫赫有名的刑氏家族。


要说起这邢家,所有人都公认是长宁郡第一家族,不仅有之前的邢东明出任郡首,更有朝堂之上的大官在位。而邢氏也很注意自家的风评,不与本地乡民争小利,每每多行善事;而且还对自家子弟严加管束,极少出现欺男霸女之事。


所有的这些努力,打造了一个近三百年历史的望族。这些都是老门房絮絮叨叨地告诉盛明之的。


在出了郡府衙门后,盛明之就将他拉上了行撵,陪自己说话,一路说着话,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得到通知的刑府早已大门敞开,现在的族长亲自来到门口迎接盛明之,然后陪同郡首来到刑府的大厅入座。


盛明之一边夸赞刑府有诗书之家的气势,一边随口和族长闲聊着。族长叫刑安成,居然也是位郡首退休之人。


邢安成对于盛明之的话倒是能听得出真假的,自己家府中的底蕴,若是得不到句夸赞,那他也白活了这么大年岁了。


落座后,茶水奉过,就要开始正式谈话了,盛明之倒也很干脆,直接道明了来意,问起长宁郡桑木一事,他问的是长宁郡一年的桑木产量。


邢安成略做思索,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整个长宁郡最新的年产量在三十万木左右,桑木以木为单位计量,一木并非是指根数,而是指可用于制作法力弓的成材,根据一张法力弓的制作需求来算,三木可以制作一张弓,那么三十万木,刨去各自损耗,成弓应该是不低于八万张。


而根据他调阅的资料,去年官府是按照年产量十八万木不到一点的数目征收的,就这样还有近一半的废木,如果按照之前的估算,能出两万张弓就算是不得了了。


这一进一出就相差了四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陈史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