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梳理 (上)
书名:陈史 作者:安铜 本章字数:2653字 发布时间:2021-04-03

也确实如同盛明之之前所料,州府根据目前长宁郡的情况,为他配备了缺失的官员,也于昨日就动身赶往长宁郡了。


不过接到了他的调人公文后,俯首对这位还没见过面的下属请求也不敢轻视,直接将此事飞禀了朝廷,没想到朝廷直接就回复同意,并且让他不用操心,一切由朝廷置办。


这让俯首又吃惊了一回,不仅是他,措手不及的柯元吉和莫西安更是大吃一惊。


一位修士一前一后地找到这两人,不由分说地就给了两个时辰交代下紧急事务,时间一到,修士就不管不问的将两人统统扔到了飞禽背上,直接就升空飞走了。


于是第二天下午,盛明之就再次看到了那位带自己空降了一回的金丹修士,当着自己的面,扔下了两个人来,然后不发一言,又腾空而去。


他一看就乐了,柯元吉还好,毕竟是位修士;而身为普通人,年龄又不小的书记莫西安,这时候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想到之前自己的经历,盛明之忍不住哈哈大笑一番,连连道:“怎么样啊?莫老头,这神仙的滋味不好受吧?”


莫西安忙着揉腿,对盛明之的调笑不理不睬,柯元吉也跟着哈哈笑,等能站起来的时候,这老头照着柯元吉就是一脚。


柯元吉一边笑,一边侧了下身子,道:“好你个老小子,这是要谋害朝廷命官不成?”


到了第四天,州府派来的官员终于也抵达了长宁郡,随行的还有位督管,现在看来,在人员上是已经给配置完善了。


这些人都是骑乘蜀马赶过来的,州府考虑得很周全,选用的大都是年富力强的官吏,但即使这样,几日的连续奔波,也让这些人累得够呛。


这样子是没办法处理政务的,当晚,盛明之和李良高仍旧在之前的酒楼包下了整个顶楼的场地,给这些舟车劳顿的官员办了个接风宴。


考虑到路途辛苦,盛明之干脆就给这些官员第二天放了假,按照他的本意,是要直接放假三天的,但是目前的郡府状态就是这样,最多只能让大家休息一天的时间。


众人闹哄哄的,盛明之不免又喝多了一些。


但是第二天,老官吏们仍是照常升堂办公,进过最初的几日磨合,盛明之也渐渐地将长宁郡的情况大致掌握了。


对于自己要来的手下,他的安排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柯元吉任捕快副职,而莫西安则出任书记一职,对于像柯元吉的捕快副职之类的职务,老官吏们并不看重,现在出现了空缺,即使他盛明之不调来自己信任的人,那肯定也是上面会安排其他人。


而书记一职则是比较重要一些的职位,大家都认为这个年龄不小的莫西安是新任郡首的心腹,所以也没打算抵制。


听见盛明之宣布的职位后,反而有些个意外。


其时的各级官府都设置有书记一职,主要职权为秘书以及财物之责,向来是由各级衙门长官的信任之人担当。


郡府是比较重要的府门了,共设置有书记七名,为密、册、吏、入、收、遣、责七大类的分别。


其中密为上级的秘书之类;册为官府各类事件的记录造册;吏是专门考察下面官员的操行和才能;入为记录朝廷和上级发放的各种物资调配;收则是各种税收登记做账;遣则是各项财政、公益和赈灾之类的各项支出;而责则是负责官府各种派发的劳务和管理各类商业问题。


在这其中,以册职位最轻松,也是最为无关紧要的一名书记,其他六个书记,均是相对重要而且油水最为丰厚的职位。


这次的贪腐案牵涉了其中五名书记,现在只剩下了册和吏两名负责的书记,盛明之直接任命莫西安负责商业管理的书记,即前文所述的“责”书记。


这出乎了大家的意料,虽说这个职位并不像册书记那样位轻人微,但这也是个让人头疼的位置。如今商业发展迅猛、繁荣,但是商人俱都是极为精明之人,没有两把刷子,这就是个炭烤的窟窿位。


尽管不明白盛明之的算盘,可是这也说明这位新郡首不是个莽夫,一定是有备而来的。


等到州府派来的官吏各就各位后,长宁郡的政务处理就大大加快了,一周之后,郡府政务就重新走上了正轨。


盛明之一直有些焦虑,不明白自己这次怎么这么顺利,不说朝廷和上级的大力支持,连留下的老官吏都很配合自己,是不是真心,盛明之还是不少这点眼力的。


不过既然郡府运转一切正常,那就是件好事,他所焦虑的则是上任的那天,自己接到的第一份政令,现在已经过去快十天了,调集长宁郡所有备用的桑木,时间马上就不够用了。


根据前几天暗中留意,所得到的情况表明,目前长宁郡所剩的桑木基本集中在几家大族和一些经营桑木生意的商户手中。


桑木是典型的军事物资,因为极具战略价值,所以从一开始,陈国朝廷是根据长宁郡的实际桑木产量来制定每年收缴的数量的,但是随着桑木种植面积扩大、种植技术的提高,桑木的产量一直是在逐年增加的。


朝廷不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厘定整个长宁郡的桑木产量,涸泽而渔,总要让些利给民间的,否则反而会导致桑木的产量逐年下降。


这并非耸人听闻,俗话说“杀头买卖有人为,亏本生意没人做”。


在桑木所带来巨大的利益面前,如果无法分上一杯羹的话,那些大族和商贾不使坏才怪。


于是,在每年足额上缴过朝廷的数额之外,就是一片灰色的地带了,这片灰色地带带来的利润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但是这次郡首邢东明贪腐一案,就足以证明这里面的利益已足够让人铤而走险。


根据现在查明的案情,邢东明采取的手段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词:以次充好。之所以定性为贪腐,也是因为这样做,能给他和他背后的势力带来巨大的利益。


桑木当然也好好坏之分,无论是部位还是年份,都是桑木好坏的区分标准,换言之,这就是个技术含量高的活,一般人是分辨不了的。


这也给邢东明找到了其中的漏洞,只要贿赂好验收的技术官吏,那就能瞒天过海,根据整个案件现已查明的证据,就以表明此案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越到后来,这帮人胆子越大,甚至从外收购其他产地的桑木来鱼目混珠,冲抵上缴数额。


那些被替换掉和隐瞒下的优质桑木去哪了呢?当然是流进了这帮人背后势力的口袋中了。


要不是齐国方面有战争的动作,使陈国不得不全国动员,这类案件,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发现。


当时,负责制作法力弓的修行门派纷纷找到官府,表示官府提供的桑木好坏掺杂,很大一部分甚至都不合格。


大吃一惊的司马部紧急调查之下,才发现国库中收存的桑木确实如修行门派所说,当下朝堂震动,一查之下,就牵出了本案。


后来朝廷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挑拣出合格的桑木交给制作的门派,一边紧急调任盛明之出任新的郡首,并下达了一个月之内收缴所有现存于民间的桑木命令。


朝廷如此肯定的原因,就是现在长宁郡民间的桑木是无法调运出去的,因为案发前,陈国就早已对这些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了禁运。商贾们也不敢去冒着被扣押地风险,进行桑木的系列交易和运输。


突如其来的时局变化,加上原本就习惯库存的原因,导致长宁郡的民间一定会积压有不少数量、而且都是质量上佳的桑木材料。


符离为这事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用常规的手段,温和的收回这些本该是朝廷的物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陈史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