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全权控股九龙仓
书名:大时代之1977 作者:晨曦之光 本章字数:5001字 发布时间:2024-10-23

九龙仓最大的股东是,怡和财团旗下置地公司,持股20%,由于之前股价波动,买了又卖,卖了又买,有亏有盈。

其中最影响最大,最出名的就是1973年置地吞并牛奶,不动分文,堪称资本市场经典。同样也是香港开埠以来第一场大规模的股权争夺战;也首开以股市为收购战场之先河,是第一次现代概念的收购战。同时,该战役也是1973年香港股灾的一大导火线。

而此时怡和主 席为纽壁坚。

1972年,亨利·凯瑟克任怡和主 席,为怡和第五任大班,总经理为纽壁坚。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怡和的鼎盛期,旗下公司300余家,遍及香港和海外。

纽壁坚在1975年至1983年出任怡和主 席期间,除了继续担任怡和旗下的九龙仓主 席一职以外,还出任同属怡和旗下的香港置地主 席兼董事总经理。此外,他亦在香港多所英资机构出任要职,其中包括兼任汇丰银行董事、香港电灯集团董事、香港电话有限公司董事、怡和富林明主 席、和以南非为业务发展基地的雷里斯综合控股(Rennies Consolidated Holdings Ltd.)董事等职。

………

会议的这一天,香港的街头熙熙攘攘,人们忙碌地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而在会议所在的大楼外,早有众多媒体记者等候,他们翘首以盼,准备捕捉这一重要商业事件的每一个细节。

走进大楼,能感受到一种紧张而庄重的氛围。股东大会的会场布置得十分严谨,整齐排列的桌椅,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人员,都显示出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股东们陆续抵达,他们身着精致的正装,有的携带着厚厚的文件资料,有的则与身边的同伴低声交流着。这些股东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经验丰富的商界大佬,也有初涉商场的新锐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场内逐渐座无虚席。人们的目光不时投向主席台,期待着会议的开始。

此时的香港,天空湛蓝,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会场,却无法驱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息。这座城市的脉搏似乎也随着这场股东大会的临近而跳动得愈发急促。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时,李博终于现身。他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穿过人群,那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志在必得的决心。

李博身着剪裁得体的高级定制西装,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他的品味与身份。他的身旁簇拥着几位得力助手,犹如众星拱月般凸显着他的核心地位。

走进会场的那一刻,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李博微微颔首,向熟悉的面孔示意,脸上挂着自信而从容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自从进入7月中旬后,九龙仓的股东们仿佛坐上了一辆疯狂的过山车,心情随着股价的起伏而大起大落。起初,股价上涨的喜讯如春风般吹拂着他们的心田,每个人都沉浸在财富增值的美梦中。看着那不断攀升的数字,他们的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以为这是一条通往无尽财富的康庄大道。

当有人提出要收购股权时,股价更是一路飙升,最高时溢价40%。然而,被财富冲昏头脑的他们,根本不把这当回事,坚信股价还能继续上扬,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股权,幻想着更加巨额的财富。

可市场是无情的,股价突然如断了线的风筝般急速下跌,从最高150元每股,跌破 20 元每股。那些曾经充满希望的眼神瞬间变得黯淡无光,懊悔和恐惧如阴霾般笼罩在心头。他们开始捶胸顿足,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卖出,贪婪让他们错失了最佳的时机。

但市场总是充满着戏剧性,股价又奇迹般地上涨了。那些还没从之前的惨痛经历中完全走出来的股东们,再次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心中又开始憧憬着财富的回归。他们庆幸自己没有在低谷时放弃,仿佛看到了命运的转机。

然而,还没高兴多久,一个充满着恶意的家伙,发起了对九龙仓的收购。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他们的心再次坠入深渊。他们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助,仿佛自己是被命运捉弄的玩偶。

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波动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股东老者,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股价上涨时,他兴奋得夜不能寐,想象着为子女留下丰厚的财富。当股价暴跌,他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每天守在最新的交易所门前,经过一系列折腾,让这个看着和蔼的老者,开始眼睛布满血丝,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后来股价的短暂回升让他重燃希望,可收购的消息又让他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

不止这位股东,其他股东也是神色各异。有的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无奈;有的则满脸通红,愤怒与焦虑交织;还有的呆坐在那里,目光空洞,仿佛灵魂已经出窍。

他们的心情随着股价的涨跌而跌宕起伏,从希望到绝望,再从绝望到希望,如今又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迷茫之中。

李博看到他们这般模样,心中明白,这些股东们早已被市场的风浪折磨得心力交瘁。他们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船只,渴望着能有一座灯塔为他们指引方向。

此刻这些股东们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利益的担忧。

李博环视了一圈神色各异的股东们,清了清嗓子,开始发言:“各位,目前九龙仓我已经拥有了超过 60%的股权,是绝对的股东控制者。各位手中剩下的股权我也志在必得。既然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我也不想让大家白白损失,目前九龙仓股价是每股50元,我溢价 20%收购。如果后面有不同意的,那我就只能增股优先购买了。”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与此同时,翻译助理也迅速开始在旁边同声翻译,确保每一位股东都能准确理解李博的话语。翻译助理的声音平稳流畅,将李博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给那些可能存在语言障碍的股东们。

李博说完后,会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股东们有的面露惊愕,有的则低头沉思,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自己的得失。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股东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李先生,这 20%的溢价是不是太少了?我们可是跟着九龙仓一路走来,付出了不少啊。”

李博微微皱眉,一时没有想起这位老者的身份。旁边的助手赶忙低声提醒:“李总,这是置地公司的负责人,之前是九龙仓最大单一股东,更是怡和财团旗下重要的子公司。”

李博这才恍然,脸上换上一副客气的笑容,说道:“原来是您,久仰大名。但如今的市场形势您也清楚,这 20%的溢价已经是我们能给出的最优方案。”

置地股东眯起眼睛,目光中透露出不满:“李先生,话不能这么说。市场虽有波动,但九龙仓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当年我们与各方周旋,历经风雨,才让九龙仓有了如今的地位。您这区区 20%,未免太过轻视我们的付出。”

李博轻轻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前辈,您不能只看过去的辉煌。如今行业竞争激烈,资金投入巨大,风险也随之增加。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这 20%的溢价是在充分评估后的结果。”

老股东冷笑一声:“李先生,您这是在给我画饼吗?风险?做生意哪有没风险的。我只知道,九龙仓的资产摆在那里,这个溢价远远不够。”

李博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我并非有意为难,如果您执意认为溢价过低,那您不妨提出您心中的合理价位,我们可以再探讨。”

老股东沉思片刻,伸出三根手指:“至少 30%,否则免谈。”

李博皱了皱眉:“30%?这实在超出了我们的预算,25%,这是我的底线。”

老股东态度坚决:“不行,就 30%,一分都不能少。”

双方僵持不下,会议室的气氛愈发紧张。李博深吸一口气,说道:“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28%,您看如何?这已经是我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置地股东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李先生,希望您能信守承诺。”

李博微笑着说道:“那是自然,合作愉快。” 一场激烈的博弈就此落下帷幕。

剩下的九龙仓小股东,看到大股东面对绝对控股权的股东,只能无奈加价卖出可还是有小股东不满的说道。

一位年轻气盛的股东说道:“李老板,您这增股优先购买的威胁可不好听啊,我们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利!”

李博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说道:“这不是威胁,只是在陈述事实。”

李博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说道:“这不是威胁,只是在陈述事实。”

那位股东涨红了脸,提高音量说道:“事实?您这分明是在强压我们!”

李博不为所动,冷冷地回应:“商场如战场,局势如此,我只是在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最优规划。增股优先购买能保证公司的稳定和控制权的集中,对大家都有益处。”

股东怒目而视:“益处?我看是您自己的益处吧!”

李博双手撑在桌上,身体前倾,说道:“年轻人,不要意气用事。好好想想,如果公司动荡,你们手中的股份还能值几个钱?”

股东一时语塞,喘着粗气不再说话。

李博放缓语气:“我溢价20%收购你们剩下的股份,已经算是为剩下的股东体面退出,做出最好的选择了。”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其他小股东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表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气氛愈发紧张。

在经过半个小时的拉扯,股东们被李博的能力和对现在的事实屈服。他们意识到,与其继续僵持,不如与李博合作,还能拿到溢价20%的利润,真到了增股那一刻就什么也拿不到了。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李博以溢价 20%的价格成功收购九龙仓剩余股权。当协议达成的那一刻,李博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收购完成后,李博没有丝毫的懈怠,他迅速发出指令,向交易所和港府申请“九龙仓”退市。

随后,李博神情严肃而专注,对着电话那头的下属说道:“立刻准备相关材料,以最快的速度提交申请。我们要抓住时机,让九龙仓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

下属们迅速行动起来,各个部门紧密协作。文件的起草、数据的整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李博心中却无比坚定。他深知,对九龙仓的收购不仅仅是一场商业交易,更是他对英资企业实现全权控制的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英资企业在香港的商业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李博一直渴望能够打破这种局面。他看到了九龙仓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也明白一旦成功掌控,将为本土企业在与英资企业的竞争中树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李博暗暗对自己说。他知道,掌控九龙仓意味着打破英资企业筑起的坚固壁垒,为本土企业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激动。李博明白,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众多本土企业共同的期待。一旦成功,将鼓舞无数本土企业家的士气,激发他们的斗志。

………

完成对九龙仓的全权收购,李博这边则马不停蹄地赶往和记黄埔。而这边九龙仓的收购信息,已经开始传出,立马让和记黄埔这家传统英资企业,惊慌失措的连忙商量对策。

和记黄埔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紧张。高管们面色阴沉,焦虑地围坐在一起。

“九龙仓竟然被收购了,这简直是难以想象,它怎么有实力,敢如此做!”一位高管忍不住大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惊慌。

“我们必须立刻想出应对之策,不能坐以待毙!”另一位高管急切地附和道。

“可对方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阻挡?”有人提出了关键的问题,让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不管怎样,我们要动用一切资源,保住我们在市场上的地位!”总裁用力地拍着桌子,试图稳定军心。

与此同时,各种小道消息在公司内部迅速传播,员工们人心惶惶,工作节奏也被打乱。

“听说我们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目标,这可怎么办?”员工们私下里议论纷纷,眼神中充满了担忧。

而在市场上,投资者们也对和记黄埔的未来产生了怀疑,恒指成分股股票价格开始出现波动。

和记黄埔如同惊弓之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中,努力寻找着生存的方向。

李博坐在疾驰的汽车里,正赶往和记黄埔。途中,他得知了港股的波动情况,也听闻了华人成功收购九龙仓的消息已经传遍大街小巷。

“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局面。”李博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精明。他深知,这一系列的变动必然会引起英资的恐慌,而他们的反应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此时,在其他公司的总部里,剩下的英资高层们如坐针毡。他们感到对公司逐渐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影随形,慌乱之中决定立马采取行动。

“必须尽快联系小股东,争取他们的支持!”一位英资高管焦急地说道。

“同时在市场上大量买入股票,稳定股价,不能让局势进一步恶化!”另一位高管附和着。

于是,他们迅速展开行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指令不断下达。

然而,他们的这一步恰恰落入了李博精心设计的圈套。李博早就料到英资会试图通过拉拢小股东和回购股票来稳住局面。他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赶往和记黄埔,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给予英资致命一击。

但李博的布局远不止于此。他早已安排好了自己的人手,在英资行动的同时,暗中收集更多的筹码,为最后的行动积攒力量。

李博在车里继续思考着接下来的策略。他回忆起过去英资企业在香港的种种垄断行为,心中的斗志愈发旺盛。

汽车在街道上飞驰,李博的思绪也跟着飞速转动。

当汽车即将抵达和记黄埔时,李博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交锋。他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退缩。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愈演愈烈,整个香港商界都在关注着和记黄埔的命运。而李博,正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他要打破英资的统治,书写属于华人的商业传奇。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时代之1977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