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有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就是现在他和谢怡娘坐的地方了,没有第三张椅子了,所以侯白朗只能站在谢怡娘的身后。最里边是一张床,被褥居然没有叠,上面还随意散放着一些衣服。还有一个柜子,柜门估计是关不起来了,里面塞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
郭小宝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他忍不住说道:“大婶,不如我帮您收拾一下屋子吧。”
“不用,不用,你是客人,哪能让你干活呢?”
“不不不,我应该的。”说着,郭小宝就想站起来,却冷不防脚底下一绊,一个踉跄就跌了出去,更离谱的是,那张桌子居然被他一脚带翻。郭小宝心想:这回完了,越帮越忙了。
谢怡娘手疾眼快,闪身上前,一把抓住了郭小宝,小宝这才幸免于难,避免了脸颊和地面的亲密接触。他忙不迭地道歉,一回头,却看见侯白朗一只手抓住了茶杯,另一只手平伸,上面整整齐齐排着那几只橘子,而一只脚则撑住了桌子的一条腿。郭小宝这才注意到,原来这桌子的一条腿断了,断腿上绑着一根木头,但是却还是短了一截,所以下面还垫了一块砖。真是想不到,金家居然落魄到如此地步。家里连一件完整的家具都拿不出来。
郭小宝忙上前帮忙把桌子撑好,侯白朗把茶杯和橘子都放了回来,嘲笑地说:“小宝哥哥,我看啊,您就不要添麻烦了,你帮啥忙呢,越帮越乱?”
谢怡娘忙呵斥道:“小白,不要无礼。”
可是,郭小宝此时的注意力,却完全被桌子后面的一块东西吸引住了。本来,这只是一块普通的木板,靠着墙放着,任谁都不会注意的,但是,刚才郭小宝不小心碰翻桌子,把它也翻倒在地上了,这才露出了它的本尊。木板的正面,赫然有三个字:“燕子门”。
郭小宝还来不及问什么呢,就看见门口传来了一个冷冰冰的声音:“想不到,你竟然还保留着这东西。”
郭小宝回头一看,是李义,金武明死后,他就是曼倩社的台柱子了,有人甚至传说,是他故意动了手脚,害死了金武明,不过,却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所以,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了。
“你?你怎么会来这里?这里不欢迎你。” 侯白朗冷冷地说道。
“哼,我为什么不能来这里,这里也算是我的家啊。”李义像是吃了火药,冷声说道:“不欢迎我?我可是她亲生儿子,你,只不过是徒弟而已,有什么资格教训我。”
侯白朗怒目而视,然后回过头看着谢怡娘,仿佛在等她一声令下,就要向李义扑上去。
谢怡娘却拍拍侯白朗的肩膀道:“好了,小白,别这样对小义哥哥。是我对不起他们爷儿俩。”
“师父!可是,你说了,那是一个误会,说开了就没事了,可是,你为什么就是不肯说呢?”
“有啥好说的啊,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和阿忠分手后,小义还能够时不时地来看我,我已经很高兴了,他已经很孝顺了。”
我晕,郭小宝这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女子,感情经历居然如此丰富。这么说来,金武明和李义应该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了?
“爸爸让我把这些东西给你。”李义从身后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是约莫两三斤的鸡蛋。“他说让你补补身子,他说最近你心里不好受。”
谢怡娘颤抖着接过鸡蛋,好像很感动的样子,说道:“替我谢谢你爸爸。”
李义嘟囔着说:“我才不做传话筒呢,要说,你亲口对他说去。”
郭小宝知道,李义虽然嘴硬,心里却是好意,他想让父母再见面,或许有破镜重圆的机会,只是,天真的李义不知道,就算可以重圆,镜子上那深深的裂缝也是抹不掉的。
谢怡娘道:“你坐坐,我给你做饭去。”
“我吃过了。” 李义拒绝得很干脆,水都泼不进。
谢怡娘叹了口气道:“听说曼倩社封社了?是因为小武的事情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的吗?”
“不是封社,是暂时歇业。”
“那啥时候恢复啊?”
“不知道。”
“那你和你爹的生活……”
“不劳您操心,我已经找到了新工作。我已经是大人了,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找工作也要父母操心的话,说出去笑死人了。” 李义道。
“小义,是真的吗?你爹知道吗?你师父知道吗?你爹希望你忠于曼倩社。”
“妈妈,你清醒一下吧。曼倩社,曼倩社,你们两个都是这样,开口闭口就是曼倩社。难道我卖身给了他了吗,为什么我就要一辈子在曼倩社,给他卖命?”李义越说越激动:“你们知不知道,在曼倩社,我已经三年没加过工钱了,我挣钱不够花啊。”
谢怡娘一个耳光,打在了李义的脸上。
侯白朗一惊,面色柔和了下来,拉着李义的袖子道:“小义哥哥,别说了,师父生气了。”
李义捂着脸道:“侯白朗,我跟你不一样,你家有钱,我穷,我比谁都知道钱的重要性。”
“不是这样的,钱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侯白朗道。
李义冷笑道:“侯白朗,你这么孝顺我妈,干脆,你把她接到你家里去得了。你怎么不肯呢?还不是舍不得钱?”
“胡说,你以为我不想啊,可师父不乐意啊。”侯白朗带着哭腔声嘶力竭地说:“她说,你随时会来看她,要是她离开了这里,你就找不着她了,你就会着急的。”
李义一愣,旋即道:“找人给我带个口信不是就行了吗?”
郭小宝实在忍不住了,叹息道:“李义,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傻啊,那是你妈关心你啊。你有爸爸、有妈妈,没错,他们是分开了,可至少他们还健在。”说到情深处,郭小宝居然噙着眼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最好记得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