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龙泉胜景
书名:秋浓叶红时 作者:夕雨 本章字数:3017字 发布时间:2024-10-19

枫叶带着吴永刚来到了离敬老院并不太远的龙泉山风景区游玩。

也许是老天爷也喜爱这两位好青年而眷顾他们吧,本来江城武汉的夏天几乎天天都是酷热,却偏偏今天老天爷收起了酷热,还刮起一阵阵南风,所以枫叶和吴永刚一路走到龙泉山风景区并没感到炎热。

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江城武汉市东南郊20公里的江夏区内。龙泉山古称江夏山、灵泉山,《江夏县志》记载:“龙泉山古称灵泉山,因灵泉寺山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

龙泉山顺龙盘结,它濒临盛产“武昌鱼”的梁子湖,群峰高耸,其山三面临牛山湖与三汊港,在无边碧浪之间,逶迤崛起云山、大龙山、二龙山、龙嶂峰、玉屏峰、天马峰、马鞍峰等,自古这里被视为山环水绕、湖山钟秀、林泉幽穆的“福地仙壤”。

据史料载:当年汉高祖刘邦赐武昌为大将舞阳侯樊哙的封地,樊哙死后就葬在龙泉山天马峰下。后龙泉山一带为樊哙的孙子樊建的封地,樊建为方便百姓祭奠樊哙,在龙泉山修一石桥通行,此桥毁于明朝,但今又重建,名樊哙桥。

从汉代起,就有许多隐逸之士迁到灵泉山来隐居,遂成灵泉古市,“形胜甲于一邑”。清同治《江夏县志》有载:“灵泉古市始于汉,迄唐宋而兴盛。”

在环龙泉山7平方公里的幽谷盆地上,或倚山为亭阁,或随水为轩榭,建有灵泉寺、听松阁、远眺亭、大观桥、春露亭、秋爽亭、晴雨井、百卉园、龙龟戏鱼池、蓼莪堂、含山楼、万卷书楼、拜寿台等共十二大景观。这些金碧辉煌的楼台亭阁,都是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官府隐逸之士在此修建的,如“万卷书楼”是唐代宰相李奚修建的;“含山楼”是宋代诗人张芸臾修建的;“万寿台”是元代宰相沈如筠修建的。 此外历史上有名的晋代荆州刺史陶侃也葬于此地。

到了明代,这里成为历代楚王的陵园。《明史》记载:“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时之’。”公元1381年,朱桢17岁就藩武昌为楚王,在黄鹤楼下的蛇山之阳的王府内,统治武昌诸地达43年之久。

朱桢每年都到灵泉山避暑,他见此地山环水绕,风光幽美,常常感叹道:“惜乃阳宅,若为阴宅极佳。”于是,经卜工师勘定为“五龙捧圣的吉地仙壤”,并镌上“龙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悬”的诗碑,从此,灵泉山易名为“龙泉山”。

因龙泉山内有汉舞阳侯樊哙、元相沈如钧、明吏张添佑等大官的墓和后裔,朱桢采取要么改姓朱,要么用别处两亩地换此地一亩的方式将其迁走,当地八大姓不服,把事情告到了皇帝那里,但官宦难抗天潢。在皇上的默许下,朱桢最终在此为自己修了茔墓。不久,将八大家族居住的数千户人家的大集镇迁往山外,将环山一带划入王陵区。

此例一开,历代楚王均在此修建茔墓,这里于是成为昭、庄、宪、康、靖、端、愍、恭、贺九王的陵寝与陵园,逐渐形成“三龟九寝十二景”,繁盛的“灵泉古市”就此被蚕食成森冷的楚王茔域,形成了“北京有明十三陵,武汉有明九王墓”的奇观。

这九座陵园,以朱桢的昭园为最,它坐落在天马峰下,占地100余亩。王妃是安远侯王弼之女,与朱桢合葬。昭园城墙外左侧建有碑亭,内竖石碑一座。碑下龟高1.4米,碑高5米,宽1.5米,是朱桢的孙子楚宪王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园的垣墙呈四方形,总长1400米,厚1米,高2.8米。砖为官窑特制的青砖,每口重18公斤。正门3个拱形圆门,左右各一侧门,均为汉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从正门直到大殿,全用1米见方的白凡石铺陈路面,依秩是金水拱桥、朱氏皇堂、享殿、拜台等建筑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汉白玉雕刻的九龙头、玉柱、屏栏等依然保存完整。

吴永刚和枫叶首先参观了昭园楚王寝墓,寝墓下面保留有地宫和棺木。枫叶见吴永刚对每一样物件看得十分仔细,满眼都是兴奋和好奇。枫叶十分理解吴永刚:永刚哥哥很长时间都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他这是想把十几年没有看到的都弥补回来啊!

因此枫叶也十分体贴吴永刚,许多年代久远的石刻碑文她拦住吴永刚不让他看,是想保护永刚哥哥的眼睛,枫叶则是一个字一个字辨认着读给吴永刚听。

在昭王寝陵背后不远处有一棵樟树名叫“婆婆树”,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这棵树虽然历经几百年历史风雨的侵蚀却依然婆娑蓬勃,照旧每年四月开花,十月结果实,生命力旺盛。这棵树乃是明朝洪武年间的状元曾泰的母亲亲手所种。相传当年楚昭王朱桢在建寝陵以这棵树“压龙脉”要将它伐去,后来被几个婆婆保护了下来,故取名“婆婆树”。

看到这棵婆婆树,枫叶不由联想到身边的永刚哥哥。永刚哥哥十几年双目失明,但是从未向多舛命运屈服,终于迎来了今天的光明。枫叶由顽强的婆婆树到不向命运低头的永刚哥哥,收获良多。

枫叶看见婆婆树上挂满了各色的彩丝带,她听解说员介绍,这是来瞻仰这棵婆婆树的游客们挂上的,表示祈愿平安幸福的美好心愿的。枫叶想了想,于是把自己长长的秀发上箍着的彩丝皮筋取下来,也过去挂在婆婆树上,并十分郑重地合掌祈愿。

离开婆婆树,吴永刚好奇地问枫叶刚才许下啥心愿,枫叶告诉他说:

“我许下的第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永刚哥哥你的眼睛迅速恢复健康,你的未来越来越美好。第二个心愿,就是祈愿咱奶奶、咱舅舅舅妈、咱亮亮哥哥还有宗宗弟弟,还有咱妈咱叔,也就是咱们两家人吧,未来都平安、健康、幸福啊!”

吴永刚凝视着枫叶美丽且兴奋的俏脸,心里十分感慨这位妹妹纯洁善良的心境……

吴永刚和枫叶随后进入灵泉寺参观。他们俩在寺内读到了历代文人墨客赞美灵泉名胜风光的诗歌。如张天佑的《灵泉游春》:

遥看青山山郁郁,

近观碧水水溶溶。

吐梅白玉树树异,

销柳苍烟处处风。

明代黎淳的《龙山消夏图》:

水声到地尽,

山色入楼多,

明月双溪柳,

香风十里荷。

唐代李奚的《灵泉山夜》

全诗虽然不曾见一个“秋”字,秋意却从诗句中盎然溢出:

山静云生石,

水清月满川,

邻鸡声喔喔,

寒雁影翩翩。

明代张祥的《灵泉冬景》:

松骨挺天坚耐冷,

梅腮破雪晴飘香,

欲识灵泉景色好,

凭楼百幅当盈窗。

吴永刚和枫叶兄妹俩不仅从实地,而且也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龙泉山胜景的旖旎无比。

参观完昭园楚昭王寝陵,枫叶和吴永刚来到了龙泉山的山脚下。

龙泉山海拔232.5米,是一座并不算很高的山,它在真正的山区只能算一个小丘而已,可在江城武汉这样的平原湖汊之地就算得上是一座山了。

枫叶和吴永刚站在山脚下抬头就可看到山顶。枫叶见吴永刚跃跃欲试,就对他说:

“永刚哥哥,你的眼睛刚做过手术,你需要休息,咱们就不用去了登山了吧。”

枫叶这样说,是因为她带吴永刚的初衷:是因为刚才在敬老院,周院长为照顾吴永刚的身体而只让他干半天义工,吴永刚有些怏怏不乐,所以她带吴永刚来龙泉山是让想他快乐起来。现在她已经达到了目的,她就想阻止吴永刚登山以免他过度劳累。

可是吴永刚这会儿则不愿意了。他央求枫叶说:

“叶子妹妹呀,哥哥我十几年眼睛啥都瞧不见,平时在平地上走路都磕磕碰碰的,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山,好妹妹你就让哥哥今天尝尝登山的滋味吧!”

枫叶瞧着吴永刚那双明亮的眼睛,他的目光里除了少数央求,绝大部分都是顽强!枫叶不忍心让永刚哥哥失望,她答应他说:

“好吧。那你慢点往上山登,我走在前面你走在后面,啥时候你感觉不行了,你赶快告诉我,咱们就撤下山去!”

吴永刚被枫叶的话逗笑了,他说:

“傻妹妹,我一个十八岁成年的小伙子还要你一个小姑娘照顾呀?再说登山又不用眼睛去登,是用手脚去登呢,我一定比你行!让哥哥在前面,妹妹你在后面,你拉着我的手,咱们一起往上登。这就叫‘兄妹同心,其利断金’!”

“嘻嘻,听你胡诌!”

枫叶被吴永刚的话逗得嘻笑,她只好同意吴永刚的央求。

兄妹俩于是手拉着手,开始向龙泉山顶奋力攀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秋浓叶红时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