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站 第八节
书名:诡事实录 作者:青果 本章字数:1432字 发布时间:2024-10-18

时间已至中午,阳光斜洒在院子里,阿玲正蹲在洗衣池边忙碌地洗衣服。我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望着远处的蓝天白云,思绪却如潮水般涌动。

突然,我想起了李叔,那个作为粮站看守多年的老人。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无数个日夜,对这里的一切都了然于心。这些诡异的现象,他应该早有所知吧?可是为什么从不曾听他提起过呢?难道他有什么难言之隐?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拨通了李叔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李叔沉稳的声音:“喂,小伙子,怎么了?”

我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希望能得到他的答案。李叔听完后,沉默了片刻,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其实,这些诡异的事情对我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了。”

听到这句话,我心中一惊。原来李叔早就知道这些诡异现象,但他选择了沉默。我忍不住追问道:“那您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难道您在隐瞒什么?”

李叔苦笑一声:“我只是害怕因为这些事情丢了看守粮站库房的工作啊。”他告诉我,人鬼殊途,各自存在于不同的世界,只要互不侵扰,自然就能相安无事。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出现,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挂断电话后,我陷入了沉思。李叔的话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决定亲自探查粮站的每一个角落,企图揭开这个谜团。

我首先到厨房查找,在碗柜旁边的小木箱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有“为人民服务”的字样,我把它挪了出来,上面的锁已经锈迹斑斑,轻轻碰了一下,锁就整个掉了下来,原来锁扣已经锈穿。

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份施工图,还有一本小册子。我仔细翻阅着那本册子,从中大概得知了一些往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还没有能力建设专用粮库,而土堡、祠堂、庙宇等场所宽敞,方便粮食进出,各地政府只能借助这些地方作为临时储粮场所过渡。

这个粮站的前身就是一个土堡,曾临时用于屯粮。到了 60 年代末,粮站扩建,推平了土堡以及土堡旁边的十几个坟头。当时,“破四旧,立四新,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响彻各地。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充满了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和决心。

这本小册子,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粮站的历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奋斗。

我轻轻地将那本小册子放回原处,随后,我目光落在了那份简单而略显粗糙的施工图上。这张图纸,虽不如专业设计师笔下的作品那般精致细腻,却承载着这个空间最原始的构想与布局。库房、宿舍、厕所、厨房、工具房,这些基本的设施区域一一在图纸上标注得清晰明了,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地方的骨架。

然而,当我的目光在这张图纸上缓缓移动,一个显而易见的空缺却让我心头生疑——后院,这个本应也是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却并未在图纸上留下丝毫痕迹。难道说,后院是后来才根据需要被添加进来的?这个念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让我对这个地方的历史与变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带着这份好奇,我迈开步伐,穿过那些标注明确的区域,直奔后院而去。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后院的每一个角落,我停下脚步,环顾四周,试图从眼前的景象中寻找答案。

后院的布局确实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它既没有遵循常见的对称美学,也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一切都显得那么随性而自然。树木、花草、小径、石凳,这些元素随意地散落其间,仿佛是大自然与人工的巧妙融合。

我沿着小径缓缓前行,每一步都踏出了不同的感受。这里的空气似乎带着很浓的泥味,我仔细打量着后院的每一个细节,从每一片叶子的脉络到每一块石头的摆放,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随意的布局,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怪异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诡事实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