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被撞到的歹徒在被送往医院后没多久就不治身亡了。法院认为,黄中权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就因为黄中权是在歹徒逃跑的过程中将其撞倒的。
而此时,歹徒的侵害行为已经中止了,所以黄中权的行为不满足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的。最终,黄中权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还需要赔偿歹徒家属3.6万余元。
澎拜新闻的一篇报道指出,曾有研究者从全国各级法院公示的正当防卫的案件中调取了 226 份判决书
其中绝大部分被判为不构成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认定为正当防卫的案件比例仅为 6%。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样本已经算是对正当防卫的认定存有一定争议的案件了,而更多实施防卫行为的案件,由于不满足法律条件,压根就没被考虑。
怪不得会有人把刑法第二十条比作一具处于休眠状态的僵尸,说它的身上布满了人们的血与泪,多少年来,无数人趴在这具僵尸身上又哭又喊,可它就是不醒。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以「昆山反杀案」为例,谁敢说最后的判决结果与汹涌的舆情毫无关系呢?
是「昆山反杀案」把刑法第二十条这具僵尸从休眠状态拖了出来。
有人说,这也是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公正的典型案例,可我想说的是,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不就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诉求吗?
在昆山反杀案发生的同一年,河北农村还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件。
河北省巨鹿县地方恶霸刁一水,闯进了老实农民董民刚的家中,当着董民刚的面,霸占其妻子李燕,还让董民刚跪着「观看」,并逼迫董民刚写下一份离婚协议书。
董民刚忍无可忍,在反抗中杀死了刁一水。随后,警方以董民刚涉嫌故意杀人罪,向邢台市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但与以往的无数起案件不同,董民刚的行为最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检察院决定不对其起诉。
电影《第二十条》就借鉴了这个真实案件。
电影中,聋哑妈妈郝秀萍在经历了自己被村霸强占,丈夫因反击村霸、导致村霸死亡而被警方逮捕,女儿被村霸亲属绑架
自己又村霸亲属逼迫签下「自愿发生关系」同意书等一系列变故后,绝望地站在了楼顶,任凭检察官韩明和吕玲玲如何劝说都不愿下来。
郝秀萍纵身一跃的瞬间,观众们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底层人的无助和痛苦。
电影中,检察官吕玲玲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灵魂拷问:「一个母亲,为什么愿意丢下在监狱的丈夫、5岁的残障女儿,为什么选择去死啊!是她的绝望,是她对法治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
然而,与电影中,检察官们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为其据理力争不同的是,现实中,正当防卫成僵尸条款,检察院难辞其咎。
电影《第二十条》上映后,曾引起律师群体的强烈不满,他们表示现实中,为正当防卫的当事人四处奔走、洗脱冤情的往往都是律师,电影中,这竟都成了检察官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