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变革
书名:穿越后,我成了摄政王心尖宠 作者:希语 本章字数:4020字 发布时间:2024-10-22

“人生何处不相逢,来,先坐下,品一口茶。”

慕容玉雪轻盈地提起茶壶,手腕轻转,茶水如细流般注入对面空置的茶杯中,她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揶揄。

“茶香四溢,果然是好茶!”上官衍墨身形矫健,从围墙上一跃而下,稳稳落在慕容玉雪对面的座位上。

他轻轻端起茶杯,浅尝一口。

随即赞声连连,那双黑眸中充满着满意。

一旁的季凌寒,目光掠过眼前这不同寻常的一幕,心中暗流涌动,嘀咕声细若蚊蚋,却藏着忧虑:如此行事,真的能够安然无恙吗?

“明日如何面对群臣,可有对策?”上官衍墨的声音清冷而直接,就像是穿透了夜色的迷雾,直击问题的核心。

“还在思考中。”慕容玉雪慵懒地半倚在椅背上。

月光如水,透过雕花窗棂,轻轻洒落在他身上,为慕容玉雪月白色长袍镀上了一层银辉,每一道衣褶都在这柔和的光影下显得格外分明,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引人遐想。

他的眉眼温婉细腻,如同古画中的佳公子,眼神清澈中带着几分书卷气的淡雅,又似乎隐藏着深不见底的智慧与秘密,让人不敢轻易窥探。

上官墨衍被这份超凡脱俗的气质所震慑,不由自主地移开了视线,随后卷起了袖口,向那位身着白衣的少年投去了一个眼神,并提出了建议:

“不如,明日我们携手共进,如何?一同面对那未知的挑战。”

自腿部伤势痊愈以来,便重新拾起了早朝的习惯,每日黎明即起,风雨无阻。

“同意。”少年的回答简洁而坚定,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

随着皇命的下达,群臣的书信如雪花般纷至沓来,字里行间满是恳求撤销新令的迫切,然而,这些信件最终只能堆积在宫门之外,连皇上的面纱都未曾触碰到一分一毫。

次日清晨,天空尚未完全褪去夜色,晨星依旧在天际充满,慕容玉雪与上官衍墨已并肩站在太和殿前的石阶之上。

群臣早已列队恭候,当他们看到摄政王身边站着的那位白衣少年时,心中立刻明白了,这便是陛下亲自册封的少年智囊。

少年年纪约莫十六七岁,一身白衣如冬日初雪般纯净,黑发如夜空般深邃,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就像是天界误入人间的仙人,不染尘埃。

群臣恭敬地弯腰行礼,心中暗自赞叹这位少年智囊的非凡气度与年轻英姿,同时也不免有人心存疑虑。

“哼,乳臭未干的小子,也妄想在这朝堂之上翻云覆雨?”

人群中,不知是谁低语了一句。

声音虽小,却足以让周围的空气瞬间凝固。

好在皇帝及时驾临,他那威严而不失慈祥的身影,瞬间化解了这份尴尬的气氛。

宇文毅的目光迅速锁定在慕容玉雪身上,他快步向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慕玉,你来了,真是辛苦了。”

“为皇上排忧解难,是臣的职责所在。”

慕容玉雪回答得坦荡而从容。

在宇文毅的带领下,众人依次跟随,穿过太和殿的朱红大门,按照官阶高低有序排列,四列队伍整整齐齐,静默无声,等待着朝会的正式开始。

“慕玉,站到我这边来。”

宇文毅轻轻挥手,示意慕容玉雪站到他下手边那个最为显眼的位置,这个位置比在场所有大臣都更接近权力的中心。

丞相李大珉见状,眉头紧锁,他快步上前,直言不讳地对陛下进言:“陛下,此人来历不明,且之前意图刺杀陛下的凶手至今逍遥法外,我们不能排除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目的就是为了接近您。还请陛下三思,撤销册封,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

“丞相所言极是,此举确实有违常理。”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场面一时显得有些紧张。

而上官衍墨,始终在一旁保持着沉默,那双眼眸中,似乎藏着千言万语,却又未吐露一字。

面对众人的质疑,慕容玉雪缓缓开口,她的声音平静:

“诸位,试想,在无尽的争斗中,人们往往自视过高,视他人为谬误。如果我正确,他人错误,那我便是正义的化身,他人则是卑劣之徒。

但若仅凭此正义之名,便对那些所谓的宵小施以伤害,不顾自身安危,不顾家人幸福,不顾君主的安宁,这难道不是一种极端的偏执吗?

就如同狡猾的狐狸用其利爪去抓取污秽,自以为聪明绝顶,实则愚蠢至极;渴望得到利益,却招致更大的灾祸;追求荣耀,却反受其辱;渴望稳定,却使自己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

人世间,为何要有无休止的争斗?或许,这可以归咎于一时的冲动或是心智的迷失,但在一位圣明君主的治下,这样的借口不应被容忍。若说人性本恶,如禽兽般争斗,却又忽略了我们身为人类,拥有相近的情感与理智。

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实则是对和谐共处的背离,令人感到厌倦与疲惫。诸位,你们对此有何见解?”

“嘁,真是牙尖嘴利。”李大珉心中暗自嘀咕,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不甘。

他目光微闪,试图在脑海中寻找反驳的话语,却发现对方言辞犀利,难以招架。

“我国向来崇尚礼仪,尊老爱幼,陛下念及各位年轻时为国鞠躬尽瘁,特赐俸禄,授以官职。而今各位年事已高,却仍有余力质疑陛下,我倒是建议,让这些老臣光荣退休,返回故乡安享晚年。毕竟,朝中不乏年轻有为之士!”

慕容玉雪的声音清冷而坚定,字字如珠,掷地有声,她的眼神中充满着锐利的光芒,就像是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顾虑与私欲。

“你……”

李大珉,这位在官 场沉浮数十载的老臣,首次遭遇如此直接且不留情面的指责,脸上闪过一抹尴尬与恼怒混杂的复杂神色。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抓住些什么来稳住自己的情绪,但最终只是愤愤地哼了一声,带着满腔的不甘,缓缓退下了那金碧辉煌的殿堂。

“我有个提议,如果各位自信有能力,愿意继续留在朝廷,无论文臣武将,都应每年接受一次由陛下亲自主持的考核,通过者自然可以留任,继续为国效劳;未通过的,很遗憾,国家不需要无所作为之人,通过考核者还需经过大理寺的严格审核,以防腐 败侵蚀,当然,我也包括在内,我愿意与大家并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最公正的考验,陛下意下如何?”

李大珉不得不承认,慕容玉雪的话确实击中了要害,他们这群人,曾经也是满怀激 情与理想的青年,却在官 场的尔陆我诈中渐渐迷失,那份最初的热血与纯真,早已被岁月的风尘所掩埋。

以往,这些老臣总爱摆出一副资历深厚、不可一世的姿态,但在慕容玉雪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反驳面前,他们竟都哑口无言,就像是被剥去了华丽的外衣,露出了内在的空洞与无力。

宇文毅目睹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慕玉说的在理,从今天起,咱们就推行全民荐贤制度,不管是谁,只要有能力,都能来一展身手。相关负责人赶紧拟个详细的方案,报给我审批后立即执行。

不过,慕玉,你觉得这事儿交给谁牵头比较好呢?”

宇文毅的眉头轻轻皱起,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忧虑。

他知道,朝中的局势盘根错节,要找一个既能服众又清廉无私的人选,绝非易事。

“依臣之见,摄政王最为合适。”慕容玉雪的话语中透着自信,就像是一切早在她的预料之中。

摄政王上官衍墨,在朝野上下有着极高的威望。

“臣领命。”

一直沉默寡言的上官衍墨,在听到慕容玉雪的提名后,眼中闪过几分意外。

慕容玉雪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她虽年少,却拥有超越年龄的睿智与勇气,让在场众人无不心生敬佩。

朝堂之上,一股新的风气正在悄然酝酿。

众大臣面面相觑,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意识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变革,可能将彻底颠覆他们长久以来的安稳地位。

官 场的风雨,从来都是瞬息万变。

智囊慕容玉雪的这一系列举动,不仅让在场的所有人瞠目结舌,更是在朝野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智囊言之有理,是我们这群老骨头跟不上时代了。”君尚书,这位军部的重臣,一位历经三朝皇帝、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君不魏,也在慕容玉雪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君不魏表态支持之后,其他官员就像是找到了方向,纷纷响应,一个接一个地站出来,呼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维护朝堂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

而那些被慕容玉雪点名批评的大臣,此刻更是如坐针毡,他们的脸色涨得通红,就像是煮熟的猪肝,周身散发着一种寒意。

在这股新兴力量的冲击下,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昔日的权威与地位,似乎正在一点点瓦解。

宇文毅的笑容中带着几分欣赏与欣慰,他知道,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朝代,能有如此深思熟虑且愿意倾囊相助的臣子实属难得。

他目光炯炯地望着慕容玉雪。

“至于奖赏,”宇文毅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待此事圆满解决,本王自当在朝堂之上公开表彰你的功绩,同时,晋升你为正二品的御史大夫,让你的正义之声响彻朝野,如何?”

慕容玉雪轻轻摇头,笑容温婉而坚定,说道:“晋升与否,微臣并不介意。真正让微臣挂怀的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否安居乐业,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只要陛下心中有民,微臣所做的一切便已足够。”

上官衍墨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暗自赞叹。

慕容玉雪不仅智计过人,更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这在权力斗争激烈的宫廷中,如同一股清流,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探知更多。

“那么,就依慕玉之言。”宇文毅最终点头同意,眼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期许,“接下来,我们分头行动。上官卿,你负责协助大理寺彻查此案,务必做到公正无私,不留任何遗漏。”

上官衍墨躬身领命,眼神中闪过几分激动。

这不仅是对他的信任,更是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

“微臣遵旨,定不负所托。”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透露出决心。

随着一声令下,众人各司其职,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乾清宫内,气氛由先前的凝重转为一种蓄势待发的紧迫感。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

“陛下所言,实乃过誉。此等微末之举,仅系臣子应尽之责耳。”慕容玉雪浅笑轻吟,其眸光流转间,似有万千星河隐匿,这些年累积的财富,早已如山峦般厚重,难以计数。

今次慷慨解囊,不过是那金山一角,因她知道,金银之贵,在于流通生利,囤而不用,无异于朽木顽石。

次日,晨曦初破,皇帝的圣旨如同破晓的曙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整个皇城。

圣旨之下,马固安私通敌国、图谋不轨,其滔天罪行终得昭彰,被判灭三族,株连九族之内老弱妇孺,皆贬为卑贱奴隶,驱逐出繁华的皇城,永世不得翻身。

而刘丞相等贪污蛀虫,因侵蚀税款,玷污朝纲,亦被判处死刑,其家族成员同样难逃厄运,沦为奴隶,命运多舛。

为抚慰民心,彰显皇恩浩荡,全国范围内,农业税得以下调十个百分点,百姓肩头的重担得以稍缓。

至于那些舍身忘家、保境安民的士兵,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每年军饷增补三两白银,其背后的家小则会收到优待金,由各地官府按籍贯发放,享受军属尊荣,探亲政策亦大为放宽,使得骨肉分离的痛苦得以缓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