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不予批捕当事人增加到了187人,不予起诉当事人增长到了212人,同比增长超过了100%。这也是《第二十条》在此时能够被搬上大荧幕的环境因素。
电影拍的怎么样暂且不说,但它至少再次成功引发了民众对正当防卫法条的热烈讨论。
袁黄一开始也很听母亲的话,可后来在一个叫做慈云寺的地方碰到了一位道骨仙风的老人,老人自称姓孔,我们就叫他孔先生吧。
我曾看过一段影评写的非常好,说「为什么唤醒正当防卫条款这么难,因为它不是一两个案例能解决的事,它需要千百个案例,需要让正当防卫的理念成为共识,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习惯,再进一步成为每个人的潜意识和直觉反应。」
就像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法律存在的意义应该是让坏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的出手代价更大。」
中国有句古话是,「一命二运三风水」,还有句古话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但你是否也曾在某个饱受挫折、心情极其低落的时刻,仰天感慨过「为什么我不能改命呢?」
400多年前,中国古代有一个神人,他写下了一部教人如何逆天改命的书。此书传达了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愚者认命,庸者拼命,智者改命! 」
只要学会了如何改命,就能做到,「命中自有黄金屋,命中自有颜如玉」,什么功名利禄,统统不在话下。
晚清政治家曾国藩看了此书后拍案叫绝,将其列为子孙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胡适先生,称此书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在年轻时也拜读过这本书,并将其奉为管理和经营企业的「圣经」,最终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这本书就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改命」。
袁了凡原名袁表,后来改名为了袁黄,明嘉靖十二年,即公元1533年,出生于浙江嘉善县。36岁时,受教于云谷禅师,参透了人生真谛,此后自号「了凡」。
《了凡四训》其实是袁了凡写给儿子的4封家书,后来被整理成了一部著作。四封家书的主题依次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第一篇「立命之学」,实际上就是袁了凡改命的亲身经历。剩下三篇全是他总结出的具体的改命之法。
《了凡四训》虽然是文言文,但写得很通俗易懂,袁了凡还在书中穿插了很多实际发生过的案例,可谓是把「改命的秘密」掰碎了嚼烂了,喂给了儿子。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袁家原本是官宦世家,后来家道中落。袁黄,也就是袁了凡,童年时丧父,母亲希望他能学医,因为行医者既可以养活自己,又可以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