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与时间
书名:初中物理教材 作者:一曲雨霖铃 本章字数:9935字 发布时间:2024-10-16

第1节:长度与时间



 

考点一:长度的单位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单位换算:1km=1×103m=1×104dm=1×105cm=1×106mm=1×109um=1×1012nm。

4.光年:光年(light year,缩写ly),长度单位,常用于表示天文学距离,约为9.46×1012千米(精确值为9,460,730,472,580,800米)。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儒略年(365.25天)所经过的距离,由于带有“年”字,常被误认为是时间单位。


题型A: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1.宋·释宝印有偈颂曰:“佛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认为这里的“一尺”与“一丈”是下列哪一个物理量的计量单位( C )

A.密度     

B.光年     

C.长度     

D.质量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C )

A.6.5m=6.5×100=650cm              

B.7.2m=7.2m×100=720cm

C.4.2m=4.2×100cm=420cm            

D.1.2m=1.2m×100cm=120cm

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 )

A.12.56cm=12.56×10-2m=0.1256m        

B.12.56cm=12.56cm×10-2m=0.1256m

C.12.56cm=12.56÷102=0.1256m         

D.12.56cm=12.56×10-2cm=0.1256m

4.2023年8月29日,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华为Mate60Pro发布,引起世界关注。有国外研究团队认为:麒麟9000S采用了特殊工艺的14nm芯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了14纳米制程达到7纳米芯片性能的技术突破,这意味着华为在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方面的自主创新,使其拥有了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芯片结构设计。对于“14纳米”,下列正确的是( D )

A.14nm=1.4×10-2mm              

B.14nm=1.4×10-3mm

C.14nm=1.4×10-4mm              

D.14nm=1.4×10-5mm

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D )

A.4.2mm=4.2mm×10-3=4.2×103m         

B.42m=4.2×106=4.2×107μm

C.4.2km=4.2km×105cm=4.2×105cm        

D.4.2×106cm=4.2×106×10-2m=4.2×104m

6.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 )

A.20mm=200×1/1000m=0.02m         

B.20mm=200mm×1/1000m=0.02m

C.20mm=200mm×1/1000=0.02m        

D.20mm=200×1/1000=0.02m


题型B:常见的长度估测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m的是( C )

A.一个笔记本的厚度          

B.篮球的直径

C.家用电冰箱的高度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

2.空气质量指数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B )的微粒。

A.纳米(nm)  

B.微米(um)   

C.毫米(mm)    

D.厘米(cm)

3.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中“跬”为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一“跬”的距离最接近(     )

A.0.1m       

B.0.6m       

C.2m       

D.5m

4.多数8年级学生的身高在(  )

A.1.5m-1.7m之间             

B.15cm-17cm之间

C.15mm-17mm之间             

D.150dm-170dm之间

5.有一种水果,小明叫他“迷你西红柿”,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如图所示是迷你西红柿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计该迷你西红柿的直径约为(  )

微信截图_20241208232631.png

A.1mm           

B.1cm            

C.2mm             

D.2cm


基础检测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1.雾霾天气真正的“元凶”是直径小于2.5um的颗粒物,合      m;地球的半径约为6.4×106      

2.“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      (选填“长度”或“时间”)的单位。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3.纳米是      单位之一,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一种纳米材料直径是12nm=      m。

4.中学课桌高度约为800     ;中学生跑800m约需要3.2         。(均选填合适的单位)

5.测量就是为了进行可靠的_________比较,要进行测量,首先要确定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叫做__________,其次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

6.“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一千古名句。《说文》中记载:“仞,伸臂一寻八尺也”,即“一仞”相当于成年人双臂伸平时双手之间的距离,“一仞”大约为170______(选填“m”“dm”“cm”或“mm”)。

7.雾霾天气真正的“元凶”是直径小于的颗粒物,合______m;地球的半径约为______。

8.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光年”是___________的单位。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9-12小题为单选,每个2分;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个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14分)

9.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10dm             

B.手掌宽度约为10cm

C.物理课本长度约为10μm           

D.一个分子的直径约为10-1m

10.下列各种比赛用球的直径最接近6cm的是(    )

A.排球       

B.足球          

C.网球          

D.篮球

1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微信截图_20241208232654.png

12.“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可入肺的微粒。相当于(  )

A.2.5×10-6km         

B.2.5×10-3km

C.2.5×10-1km         

D.2.5×10-9km

13.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单人课桌长3拃,约0.6m(拃:张开手,大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14.纳米技术是各国竞相发展的一项技术,1nm=10-9m。当材料晶粒的直径小于1nm时,材料的性质就会出现奇异现象。如各种块状金属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的颗粒时,都成了黑色;实验室里使用的“还原银粉”黑色的,而“还原铜粉”仍为紫红色粉末;纳米氧化锌能吸收雷达电磁波,可用作隐形飞机的涂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银粉的颗粒小于纳米尺寸

B.还原铜粉颗粒大于纳米尺寸

C.小雨天气纳米材料的羽绒装不易被水淋湿

D.隐形飞机是肉眼看不到的飞机

 



考点二: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工具:刻度尺(常用工具)、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认识刻度尺:如图所示。

微信截图_20241208232706.png

(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2)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3)测量范围(量程):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度线的距离。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会选: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和精确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会认:观察刻度尺,认清刻度尺的量程与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及是否磨损。

(3)会放:刻度尺刻线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如图所示)。

微信截图_20241016183733.png 

(4)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图所示)。

图片2.png

(5)会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举例:

(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多用于测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公式为l=l/n(n为数量)。

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图片5.jpg

(2)化曲为直法(替代法):用于测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如:测蚊香的长度。

(3)滚轮法: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长度。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圆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如:测操场的周长。

(4)组合法:当刻度尺无法贴近待测的长度时,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的直径。

如:测硬币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

微信截图_20241208232941.png


题型A:基础检测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mm,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微信截图_20241208232950.png

2.乐乐同学在物理课上对自己铅笔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他记录的数据如下:13.33cm、13.32cm、13.53cm、13.3cm、13.33cm,则小明的铅笔长度是      cm;他选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3.如图中用刻度尺测量人手“一作”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      cm。

微信截图_20241208233000.png

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刻度尺A、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刻度尺测得物体长度是        cm,B刻度尺测得物体长度的精确程度比A刻度尺的     (选填“高”、“低”或“一样”)。

微信截图_20241208233009.png

5.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测出了一物体的长度为6.86cm,其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刻度尺的使用中正确的是(  )

微信截图_20241016202451.png

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0~30cm,分度值1mm

C.量程0~3m,分度值1mm          

D.量程0~10m,分度值1dm

3.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测量操场的宽度,应该选择量程较大的卷尺

B.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不能歪斜

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前一位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单位

4.对刻度尺的使用,理解正确的是(  )

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测量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C.刻度尺受热膨胀带来的测量偏差叫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5.(多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  )

微信截图_20241016202647.png

6.(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的密绕在一支粗细均匀的铅笔上,测出密绕部分的圈数与长度

B.用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长度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D.用一根弹性不大的棉线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棉线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题型B: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一、填空题

1.小蓉想要测量一枚纽扣的周长,她在纽扣边上做了个标记,然后让纽扣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如图所示。她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测量得到纽扣的周长为        mm。 

微信截图_20241208233159.png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小明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共缠绕了25圈,他测得细铜丝的直径D=        mm;如图乙所示,小丽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粗细不均匀的筷子上,她测细铜丝直径方法是       (正确/错误)的。

图片2.png

3.同学小杰尝试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图1、图2所示。①图1中圆的直径是           厘米;②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 会使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微信截图_20241208233220.png


二、选择题

1.小栗路过操场,她想试着测量操场一圈的长度,她应该使用哪种测量方式更加适合(  )

A.化曲为直法     

B.卡尺法     

C.滚轮法     

D.累积法

2.某人在测一段不太长的曲线长度时,用一条松紧绳与曲线完全重合,然后用力把松紧绳拉直,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则测量的结果比实际曲线(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定

3.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跑道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跑道重合来测量

B.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D.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4.如图所示的是从高空俯拍到的一条弯弯的道路的照片,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巧妙粗略地测出照片中道路的长度。其中一种方法如下(测量先后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测量顺序是(    )

微信截图_20241208233325.png

①取一圆规,将它的两个支脚张开0.3cm;

②计算图上道路的长度,为n×0.3cm;

③数出道路被分成的段数n;

④用圆规在图上将所要测量的道路分段,每段长度为0.3cm。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6.(多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    )

微信截图_20241208233335.png

A.如图甲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重合来测量

B.如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cm

C.如图丙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如图丁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L/N

三、实验题

1.小霞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小霞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是26.98cm、26.01cm、26.00cm、26.02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微信截图_20241208233343.png

(2)小霞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测量时细铜丝紧密缠绕,图中L=    cm,该细铜丝的直径是        c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小明同学书桌上有一叠A4打印纸,为了测定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①测量出A4纸的总厚度,记录为L;

②选用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刻度尺;

③数出A4纸的纸张数,记录为n;

(1)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          (填字母序号);

(2)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得出一张纸的厚度的表达式:d=          ;(用题中字母表示)

(3)下表是小明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学生用刻度尺准备进行实验时,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将两个空白处填写完整。

微信截图_20241208233353.png

(4)在进行步骤①时,若没有将A4纸压紧,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该实验的测量方法的应用还有                        。(举出一例)

 



考点三:时间的测量

 

一、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世界公认的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时间。这个定义是在1967年召开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大会提出的,这里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所在的环境是零磁场、海平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义的秒,与天文学上的历书时所定义的秒是等效的。 

2.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3.单位换算:1h=60min=3600s,1s=1×103ms=1×106us。

 

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秒表、机械钟、石英钟、日晷、沙漏等。

2.正确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1)秒表的刻度盘有两种规格:大表盘有60s一周的,也有30s一周的相应的小表盘有以1min为分度值的,也有以0.5min为分度值的,读数时首先要分清表盘的规格,然后进行准确读数(机械秒表不需要估读。

(2)秒表的读数(如图所示)

图片1.png

①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结果=小表盘读数十大表盘读数。

②小表盘1小格30s;大表盘1圈30s,1小格0.1s。

③图中停表读数为1min39.8s=99.8s。

 

三、误差与错误

1.误差:由于测量仪器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原因,加上测量者自身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与真实值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错误: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3.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以减小。

4.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2)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题型A:基础检测

一、填空题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用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为1094毫米,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小”或“偏大”或“无影响”)。

2.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有八刻钟,一刻钟有三盏茶,则一盏茶的时间是      min。

3.汽车经过某车站时,旅客手表指针恰好指在9时30分整。经过下一站时,已是9时32分18秒,该汽车在两站之间行驶的时间是         s。

4.如图所示,是一款实验用电子停表。它的上部除了正中央的“MODE”功能选择键外,左右各设置了一个按键,要将数据清零复位,应该按      (“左”“中”或“右”)键。当功能调整为可读到0.01s时,图中所示此次记时读数为     

图片7.png


二、选择题

1.在测量lmin内脉搏跳动次数的活动中,下列工具最适合计时的是(  )

A.室外阳光下的日晷             

B.没有秒针的挂钟

C.计时25分钟的沙漏             

D.带秒表功能的手表

2.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秒。

A.氢     

B.锂     

C.铯     

D.铍

3.(多选)如图所示的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

微信截图_20241016203133.png


题型B:秒表的读数

1.图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此时甲显示的时间是20        ,乙的时间是        ,丙的时间是            

微信截图_20241016203204.png


题型C:时间的估读

1.2022年2月15日未满18岁的苏翊鸣获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成为中国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在颁奖仪式上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完整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为(  )

A.10s     

B.50s      

C.5min     

D.10min

2.下面是小昀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身高大约是170mm             

B.脉搏跳动约70次/min

C.眨次眼的时间大约是1s          

D.手掌的长度大约是20dm

3.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3.5m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4.“常锻炼”“勤洗手”“要消毒”及“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下列对这些措施中相关数据的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常锻炼”:初中生完成八百米跑的时间约 3min25s

B.“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s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约为1nm

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长度约为15cm

5.下列关于一名初中生的估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约为1.7dm           

B.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C.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min      

D.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


题型D:其他工具的情况

1.如图(a)所示的仪器名称是        ,一秒内该仪器的振针上下振动50次,每次的时间间隔是        秒。如图(b)所示是该仪器记录时所打出的纸带,则纸带中B到D点所花的时间是      秒,纸带A到D点所用的时间和D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图片8.png

2.如图所示是      (填器材名称)打出的甲、乙两条纸带。在甲图中,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      秒。在乙图中,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      从D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微信截图_20241016203555.png   

3.在一条长绳的端系一个螺母,另一端固定在高处,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摆来回运动一次的时间称为周期(T),以下测量T的方法中,最精确的是(  )

图片9.png

A.用停表测量摆动1次的时间t1,周期T=t1

B.用停表测量摆动2次的时间t2,周期

C.用停表测量摆动10次的时间t3,周期

D.用停表测量摆动100次的时间t4,周期

4.(多选)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由一根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的摆,小明用秒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周期是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有两个:①与小铁块的质量有关;②与细绳的长度有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要验证猜想①,需要保持小铁块的质量不变,改变细绳的长度

B.为了计时准确,释放小铁块与按动计时按钮应该同时进行

C.若测出摆动30个来回的时间,再算出摆的周期,可以减小误差

D.若没有秒表,可以用脉搏细心准确地测定摆动的周期

5.小明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图片10.png

猜想 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有关;

猜想 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 L有关;

(1)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     

(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

序号细线长度 L/cm螺母摆动的最大角度θ/°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t/s
1100202.0
2140202.4
3140302.4

①对比 1、2 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      有关;

②对比 2、3 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得出的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最大的角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实验中我们采取的实验方法是      法;

(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且绳子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      ,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

 



课后作业

一、填空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填写中文名称),秒是      (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单位。

2.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应先观察      、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片10.png

3.为了减少测量时产生的误差。一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cm,2.52cm,2.52cm,2.72cm,2.53cm。其中明显记录错误的是      c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可判断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4.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选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 12.82cm、12.83cm、14.82cm、12.80cm。由测量结果记录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钢笔记的长度应该记录为           cm,这种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

5.如图所示。若钢丝线圈共有22匝,则钢丝的直径约为         mm。(保留一位小数)

图片11.png

6.小刚从广州到深圳,乘坐上午9时30分的汽车从广州准时出发,到深圳时是上午11时42分,那么他所用的时间是       h=       min=       s。

7.如图所示,硬币的长度是           cm,停表显示的时间是           s。

图片12.png


二、选择题

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C.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30s    

D.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6m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5s

B.正常人脉搏每秒跳动70次

C.课桌的高约为0.8m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

3.下列数据中,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5cm            

B.行走一步距离约为50cm

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D.心脏跳动一次需10s

4.图是小明准备骑自行车上学的情景,该自行车的高度(车把离地面的距离)约为(  )

图片13.png  

A.2mm        

B.10cm          

C.9dm           

D.40m

5.如图所示为某裤子吊牌上的截图;

图片14.png

其标注号型是“(L号)175/80A”,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腰围,则该裤子的身高或腰围的数据合理的是(  )

A.175mm      

B.1750mm        

C.80mm          

D.800m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C.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都应该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

D.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d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7.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周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片15.png

A.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

B.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大;

C.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

D.该测量方法正确。

8.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B.若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则测不出准确结果;

C.用一根细线和直尺可以测出一片树叶的周长;

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偏小。

8.下列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想测一段地图上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条无弹性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拉直细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

B.想测一个圆柱形杯子的周长可用纸带紧密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孔间距,即是水杯周长;

C.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先将金属丝的长度测出为L,再将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圈数为N,则金属丝的直径;

D.用一把刻度尺和两把直角三角尺就可以准确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

9.(多选)不方便直接测量时,我们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直径D;

B.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细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圆柱状铅笔上若干圈,测出铅笔上绕有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细金属丝的直径为;

C.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先测2张纸的厚度,再除以2;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10.(多选)小明要测量圆柱形水杯底面的周长,以下几种方法中,能够测量正确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水杯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水杯的周长

B.用塑料直尺绕着水杯转一周,记下刻度尺的长度,即水杯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水杯上绕一圈,量出这一圈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水杯上绕一圈,量出绕过水杯橡皮筋的长度即水杯的周长

 

三、实验题

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图片3.png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将错误的步骤改为            

(2)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4)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25圈,如图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            cm;

(5)若在上述测量过程中,缠绕不紧密,则会使金属丝直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

2.小华同学对“伽利略的钟摆等时效原理”感兴趣,于是利用如图的装置进行科学探究,针对摆球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可能与摆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B:可能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C:可能与摆角的大小有关;她利用以下器材:质量不同的两个小钢球、长度不同的两根细线、一个铁架台、一个天平和停表、一把刻度尺、一只量角器等,进行了以下四次实验;

次数摆线长L/m摆球质量m/g摆角(度)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1
2032
21.42032.4
31.42052.4
41.43052.4

(1)由于测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较短,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小华采用测量摆球摆动      ,进而算出摆球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2)为了测量摆线长度,应测量细线长再加小球的      (填“直径”或“半径”);

(3)由3和4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是:摆球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摆球的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

(4)由      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C;

(5)小华在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6)综合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摆球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      有关;有一次小华发现他家的摆钟走时过快,应      (填“缩短”或“增长”)钟摆的长度。

图片4.png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初中物理教材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