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黄在《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写道,孔先生师承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精通象数之学,熟读邵雍所著的《皇极经世》。
我们曾经在之前的多期视频中介绍过《皇极经世》这本书,它是邵雍基于易经六十四卦,结合毕生之所学,所编写的一部推演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书,被奉为所有学易之人的必须经典。
孔先生一见到袁黄,就跟他说,你命中注定是要走上仕途的,我劝你还是放弃学医,好好读书,去考取功名吧。
袁黄一开始对孔先生所说的话还是半信半疑的,直到孔先生推算出了好几件发生在袁黄身上的、不为人知的小事,每一件都说对了,袁黄这才动了读书的念头。
接着,孔先生又一口气帮袁黄推算出了他一生的命运,说他没有考取功名前,做童生时,县考会考第14名,府考会考71名,提学考会考第9名。
之后,哪一年成为「廪生」,哪一年成为「贡生」,孔先生都清清楚楚地算出来,告诉了袁黄。
所谓「廪生」,其实就是秀才的一种,说白了就是拿国家补贴的读书人,这个补贴一般来说是粮食。
比廪生更高一个级别的读书人叫做「贡生」,不但拿得粮食更多了,还可以进入京师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
从国子监毕业叫做「出贡」,出贡时,成绩优异的国子监学生会被直接授予官职,没被授予官职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科举,来进入仕途。
云谷禅师说的这段话,其实就是《药师经》中的「四求四得」,这里的这个「求」字,比起求神拜佛,更多的指的是「心里是否真的想要」的意思。云谷禅师是在用佛门语言告诉袁黄,只要方法用对了,我们的人生是可以心想事成的。
可袁黄还是不解,他继续问道:官职、财富、子嗣、寿命都是我所不能掌握的,怎么能说我想要就能得到呢?
我能理解一些身内之物是我可以控制的,比如说我想成为一个讲道德的仁义之人,那我尽量去做就好了。可身外之外是需要别人给我,我才能得到的,怎么就成了我想要就能得到呢?
云谷禅师接着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方寸就是内心的意思。云谷禅师是说,人生中的一切福祸,皆在自己的内心。
心,就像是一方良田,只要断恶修善,细细耕耘,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丰收。比如说,你为了获得功名富贵,而修仁义道德,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你内外双得。
云谷禅师接着又问袁黄,孔先生说你做不了大官,也不会有子嗣,那你扪心自问,觉得你配做大官吗?配有子嗣吗?
袁黄思考了好一会儿说道,好像确实不配。我的性情急躁,肚量小,有时候还妄自尊大,看不起别人,口无遮拦,这些举动,都是薄福的相,怎么能做得了大官呢!
我还爱干净,这本来是好事,可干净过分了就成了怪脾气了。我常常生气发火,又喜欢喝酒,晚上不睡觉,彻夜长坐,不晓得保养元气精神,白天又起不来,这些都是我没有子嗣的缘故。
结合《了凡四训》第四篇「谦德之效」中的一段话:「上天要你发达,不是直接给你福分,而是先给你智慧;智慧一高,轻浮的人会变得实在,放肆的人会变得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