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肩上鱼
书名:禄阳山月 作者:半夏茯苓 本章字数:2059字 发布时间:2024-10-06

第001章 肩上鱼


怜舟肩头的小鱼长成大鱼,此事将发生在禄阳城外东山一座书院里。

某日,书院女山长红先生会在藏书楼中揭了怜舟外衣,查看他双肩上的可怖异状。

怜舟问:“先生,是何样貌?”

红先生言:“青紫色,蛛网纹,轮廓又似两条首尾颠倒的太极鱼。左右肩,各一条……好生诡异!”

对此,怜舟无法解惑。

他一生遭遇困惑不计其数。

不论是被红先生赐名“怜舟”之后,还是在原本名唤常吉的年月中……


1

常吉曾是禄阳城里一名失意读书人。

一日,城中某间酒肆里,几个胡姬正起舞助兴。

她们绕着常吉转了又转。

媚视烟行,巧笑倩兮,陪着这名熟客一醉解千愁。

她们眼中的落魄书生,一年后将成为太常寺官舍里的从九品小官。

不过此时,他正因被拒春关一事闷闷不乐。

“犯父讳”,遭争名者举发,常吉欲哭无泪。

“公子,慢些喝!”舞娘玉臂上的轻纱扫了扫常吉鼻头,又落在他肩上。

薄如蝉翼,恍若无物。

常吉未曾察觉,专心喝他的酒。

“呵呵,小公子好生俊秀……”舞娘以纤指轻拍常吉肩头,并捻回那薄薄的纱。

“啊——”只略带体温轻轻一触,常吉却好似被点中穴道一般,立时怔住,口唇半张。

这一愣怔将那胡人女子吓得不轻,一脸狐疑跑开去。

醉意醺然,常吉艰难地抬手抚肩,抚在刚才胡姬挑逗他时所触之处。

恍惚间,他迷离醉眼看到了阿娘。

阿娘常赵氏又与他说起旧事……

旧事关乎恩情。恩情来自一座宅院。



常吉五岁时曾在一户李姓人家寄住一月。

起因乃是常氏夫妇遇急事出远门。然常吉年幼,不便随行。

好在同住昌鼓县素衣巷的李家主动接纳,为二人分忧。

夫妇俩前往边城探望病重弥留的兄长。返家后随即接回儿子,千恩万谢。

可常赵氏夜里给常吉换衣时却发现,孩子双肩竟添了两枚疤痕。一边一枚,色浅,形如小鱼。

常赵氏不解,隔日上门送点心致谢时,向李家女主人询问这一月间可有异常发生?

李嫂笑容勉强,支支吾吾:“这,并无。”

常赵氏问儿子可还记得什么?

常吉摇摇头。他只愿记得李家幼子康福每日陪他玩耍,与他捉迷藏。

康福与常吉同岁。巧的是,俩人同月同日生。

两家深感有缘因而颇为亲近。

李家开着杂货铺,专售饰品。笄、簪、钗,步摇、佩玉、扳指……各种首饰,不一而足。视行情,有时也售卖些胭脂水粉,绸缎布料。甚为富足。

常家乃读书人家。虽无富贵之气,却因知书识礼、进退有度,在街坊四邻眼中倒也体面。

两个孩子亦十分投缘,见面就笑,情比同胞。

可是素衣巷尾的康福周岁时生了场大病,高烧不退,落下病根。脑子的病,隔三差五发作。

从此,二人天地之别。

康福就喜欢捉迷藏,可常吉会认字。

五岁住在李家那一个月里,常吉拿小指头往墙上写字时,康福只会笑。

姐姐李钰儿发现康福虎头帽上两只珍珠做的眼睛不翼而飞,便质问弟弟。

他也只会摇头笑。

他不懂,那可是爹爹外出偶得的两颗好珠子。娘亲不舍得卖,特意缝上他的帽子。

姐姐又问雪晴那日常吉被爹娘接走,你拦住人家去路,要玩捉迷藏。从哪里找来的红布条去蒙常吉的眼睛?还把他吓得那样。

康福领着姐姐来到东厢房,小胖手揭开樟木箱盖:“喏,就这里!”

箱子里搁了些旧物,最上层覆着片红布条。

那红不似出自染坊,倒更像以血浸泡。

“阿姐,我又把它放回来了!等阿吉再来玩捉迷藏!”

可是常赵氏再不让儿子去杂货铺。

她觉得李嫂有事隐瞒。



2

素衣巷,巷尾拐个弯就到一条东西向更为窄小的巷子。那里住着远近闻名的诗文先生。

常吉六岁了,康福也六岁。常吉去找先生学诗文,必经杂货铺。康福不习字也不念诗,他在门里笑。

常吉九岁了,康福也九岁。常吉去找先生作诗文,必经杂货铺。康福不习字不念诗更不会作诗,他被他娘抄着掸子追打,他只会笑。

娘边跑边喘气,一路怨气横生:“你就会吃,吃成个猪。看看人家常吉……将来常吉考功名,你呢?烤蔓薯!爹娘的脸面都让你给丢尽了!”

常赵氏闻听旁人议论,又忆起当初问及儿子肩头“小鱼儿”时李嫂眉目难掩诡秘之色,便越发觉得蹊跷。

她隔日便会查看一番,以确保儿子无恙。

几年下来,儿子并无明显异常,且诗才越发精进。

常赵氏因此释然,相信儿子肩头埋着“小鱼”或为鱼跃龙门之兆,不禁畅怀。

常吉十三岁了,康福也十三岁。那年常父病故,诗文先生也因家中变故迁居别处。

常吉再也不去巷尾,杂货铺的憨笑声他再也听不到。

他时常梦见康福。偶尔被“傻”小子手里那团红布吓醒,可他还是想康福。那是素衣巷最憨实善良的孩子。

常吉十七岁了。

初春一日辞别母亲,前往五十里外禄阳城,以备府试。

临行前常吉再次问母亲:“为何非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不可?吉儿长大做个诗文先生不好吗?”

“不。旁人只道常家乃诗书之家,可你不应忘记,你是皇族宗孙。如此,怎可甘于人后?”常赵氏目光如炬。

“嗯,孩儿记下了!”

常吉背负他不知所谓的使命,扛着两条“小鱼”,只身来到这座助他诗名远播却又使他官途晦暗的都城里。

禄阳城里有广阔天地,也充斥明争暗斗。有赏识他的恩师,也不缺陪他作乐的胡姬酒托。

恩师斥其玩物丧志,丢了读书人体面。

老先生语挚情长,所言令常吉心中死草生出华风。

他答应再不喝大酒,再不沉溺声色之中。

一年后常吉退而求其次,参加拔萃科试及第,获封从九品奉礼郎。

从此开始他半死不活的为官之路。

肩上“小鱼”则不离不弃,伴他住进从善坊太常寺官舍里。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禄阳山月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