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匹马从红松岗疾驰而来,它们的蹄声如雷鸣般响彻,直冲向剩余的黑衣刺客。骑手们挥舞着弯刀,无情地反击着。
领头的那位手持弓弩,正是他射出了那两支对黑衣人致命的箭矢。子期一眼就认出了那骑在马上的挺拔身影——拓跋溟。在她万念俱灰之际,万万没想到他会意外地出现在魏国的边境。
子期的心境在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之后,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思绪混乱,情不自禁地跑向了拓跋溟。
在这个时刻,子期似乎忘记了自己身为鲜卑王后的身份,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个曾经在鲜卑王面前寻求帮助的小姑娘,她的眼中充满了惊喜、欣慰和希冀。子期情感的交织,让拓跋溟寻觅到子期那难得一见的信任与依赖的目光,这正是他长久以来所渴望的。
他迅速下马,迎向子期,将她紧紧拥入怀中。这是他第一次用那握弓持刀、粗糙的手掌轻抚她的背脊,也是他们两人第一次如此紧密地相拥。尽管这一切是因一场不幸而意外得来的幸福,他却心甘情愿地沉浸其中。
“谢谢!”子期哽咽着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谢谢你来了。”
她悲喜交加,以至于没有注意到眼前人那忘情的举动。
拓跋溟本想反驳她,告诉她自己并不需要她的感谢,然而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有他知道,在红松岗听到她遇刺的消息时,内心是多么的恐慌和焦虑。他紧紧地拥抱着她,仿佛抱着失而复得的珍宝,最终也只是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谢谢,谢谢你能活着。”
这场景并未持续太久。子期看着黑衣人在鲜卑士兵手中奋力挣扎的惨状,突然用力推开拓跋溟,急促地说道:“快,前面还有三批刺客,必须将他们灭了,我的身份绝不能暴露。”
拓跋溟望着自己突然空荡的手臂,失落感一闪而过,旋即下令:“三木,全力追剿刺客,一个也不能放过。”
三木带领着大部分骑兵向山下疾驰而去,转瞬间,一场更为激烈的绞杀在山下展开。
子期终于从紧张的情绪中平复下来,转过身询问拓跋溟:“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是暗哨飞鹰传递了消息,得知你要从这里穿越边境,幸好我及时赶到了。”
子期也心有余悸地说道:“我原以为这最后一段路程会平安无事,如果不是你及时出现,我恐怕要命丧此处了。”
拓跋溟再次牵起子期的手臂,细致地审视着她身上的几处外伤,内心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后怕。
"这些刺客背后的主人究竟是谁,你可曾有所察觉?"
"他们..."子期的话语在唇边徘徊,除了已知的苍南族,她心中充满了困惑,不清楚自己得罪了何方神圣,竟欲置她于死地。
追击刺客的三木等人归来,仅擒获一名苍南族人。他深感愧疚,羞赧言道:“属下无能,未能全歼刺客,请王上降罪。”
这些刺客皆是经过精心挑选,尤以南水门下的死士为甚,他们深知无法逃脱则只能自尽,因此逃生的欲望极为强烈。他们和紫金阁的杀手有七八人成功逃脱,尽管三木等人紧追不舍,分散堵截,仍有三人逃的无影无踪。
苍南族大长老等八人,虽非专业杀手,却也武功不弱,与鲜卑侍卫们激战,打了个平手。只是以少对多,终是难逃一死。说起来他们也是冤枉,原本协助圣女,如今却遭鲜卑士兵追杀,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若早知有援兵,他们定不会轻举妄动。
但三木等人无暇顾及这些,王后的鲜卑身份绝不能暴露,因此他们下手毫不留情,仅留一名看似首领的大长老活口,其余人等均被斩杀。
大长老被紧缚于地,口中被布团严严实实地堵住,仅余呜呜之声,此刻他满心悔恨,却已无力回天。这些身着鲜卑服饰的士兵,为何会出手相救圣女?他们与圣女之间究竟有何隐秘关联?大长老对此一无所知,满心疑惑。
他本是受族长之命,率领一众苍南族的精英子弟十年前踏入中原,旨在寻觅圣女踪迹,并前往凤山夺取那传说中的圣术手札。然而,几经辗转两次遭遇战,如今一百人里仅余八人,且这八人也在刚刚的冲突中丧生,无一生还。这些可都是苍南族中的佼佼者,是大长老寄予厚望的精英。如今,大长老也不知自己是否能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