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节、归心似箭一
早餐相当丰盛,大家少不了狂饮了一些当地的米酒、果酒。金老板诚心满满,还为他们准备了路上的干粮,到起身时已是巳时末。
杨年看到队伍的前进速度头都大了,蒙谍俘虏共有二十八人,有两个在审问时已经死掉了,阔端那两个护卫倒没死,但因为杨年点穴的手法比其它人重了些,也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一直没有醒过来,这也算杨年点穴练习失败。
所有蒙谍俘虏手臂已经复位,是否可以完全康复得看他们的造化了,现在是用牛筋索将双手绑在前面便于行路,他们的货物也成了战利品被一起带上了,县令带了征调的五十名民壮和十来个捕快,苗族头人则带了三十个苗兵,还带有简易的军帐,加上杨夫人他们十人和四匹骡子,苗族头人找了几匹马给杨夫人等女眷骑乘,本来也给杨年准备了马匹,杨年怎么也不愿骑乘。队伍行进中拖了三里路长,比他们三支商队行进速度还要慢。蒙谍们也知道这段路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了,所以能慢就慢一点吧,多活一天是一天。
杨年做梦也没想到由于自己的一个临时多事,反而影响了他的行程,杨夫人本来就不想让杨年赶回利州去,当然也不想赶路,清虚道长则利用各种机会想把自己压箱底的东西都传授给杨年,自然更不希望杨年回利州。
可杨年等不了啊!已是八月底了,利州那边的局式怎么样呢?他那有心思跟大家在路上耗。
中途吃午饭时,他给母亲和清虚说了想立即回利州的意愿,当然得不到母亲和清虚的支持,两个姐姐倒同意,但条件是带她们一起走,这怎么可能!其实、杨年心里已打好主意,反正现在有苗族头人护送,母亲和姐姐都该已安全了,自已饭后去跟苗族头人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将家人的安全拜托给他,然后去跟县令大人告个别就走。如果自己一个人上路,也许不要一个月就能赶回利州。
他的随身物品早就收拾好了。赵姑娘送给他的那柄剑虽然轻了点,短了点,但钢质的确好,适应了近两个月,用起来也还趁手,加上他对赵姑娘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所以这柄剑就成了他的依恋。他在襄阳缴获的珠宝金银等除给五姐买田庄花掉了部分金银外,剩下的已经交由母亲安排,他现在真没什么私货了。蒙谍号牌等杂碎早就给了姐夫彭玉。其它行李一起驮在骡背上,他没准备带了,随身的百宝囊中放了些散碎银子和会子以备不时之需。
他知道路上用不了多少,吃住都不可能按正常情况来处理,只能争取走直路,遇山越山,遇水渡水,不分白天黑夜地赶,所以他只带了两缗铜钱,这比银子用起来方便。
饭后他找头人交流了一通,由于这次帮了头人的大忙,现在他们已经熟得称兄道弟了。头人又哪里拗得过杨年的牛脾气,他建议杨年从这里到重庆府走水路最轻松,如果他水性好可以扎木伐沿黔江下放,三四天就可以到涪州,再从涪州去重庆府就方便多了。一语提醒梦中人,杨年就决定赶到黔江边扎竹筏,自己真赶起来也许两天就可以到涪州,起码可以省出三四天时间来。
想好后他请杨大哥(头人)晚一点给他母亲说他已经赶往利州的事,告别杨大哥,去跟县令大人告了别,然后用赶长程的步伐,向杨大哥指点的黔江的方向赶去。
杨巨流这次代曹友闻去见赵彦呐,不但未能达成劝赵彦呐支持曹友闻坚守仙人关、七方关、沔州一线的目的,还顶撞得罪了赵彦呐,他的心情极其不好,对赵彦呐极度失望,在回去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还有必要继续这样坚持下去吗?
曹杰送杨巨流走后,又回到大安,他还得作最后的争取,他必须要得到赵彦呐明确的指示,另外他还想利用军中的关系打听一下廖员外和苟虞侯到底是怎么来到军中的,他也明白这中间一定有什么问题。
在回仙人关的路上,杨巨流象是突然间老了十岁,当年堂兄罹难后,他也曾经有过这种心情、心态。三十年来,自己一路走来,也还算成功,虽未能牟得高官厚碌,但自己将杨家的医术、制药术发杨光大,可以说救人无数,也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他内心深处曾经一度有过在这乱世之中开创一番局面的想法,可是,南宋当局鉴于有过吴曦之乱的教训,防民甚于防贼,对川峡将领和民众的信任大大降低,又连经丁亥之变、辛卯之变,百姓大多流离失所,人人自危。这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过太多的死伤,他真正领会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思想已转变成以明哲保身为主了。现在他的八个儿女只有三位还没成家立业了,在这乱世之中,活下去,有尊严地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一路上他提不起精神,感觉到自己从来没有过的虚弱,在他看来,如果依赵彦呐的想法,蜀口这次肯定是在劫难逃,甚至川峡四路都有可能不保,起码会有很多地方被洗劫、又有很多无辜的百姓被杀戮,不知会有多少个家庭又将支离破碎,也不知会有多少人妻离子散。他是医者,医者仁心,也可以说是多年的行医治药才平复了他在堂兄罹难后的燥动不平之心。可现在明知道将有更多的同胞将在这些他们寄予了无限希望却又贪婪、愚蠢的父母官们的手中给葬送掉,他真有些不甘心,也不忍心呐!
本来依他的脚程,从大安回仙人关两天就可以赶到,这次他居然走了整整五天四夜。
他回到仙人关吴王城时,感到气氛不对,不象是吃了败仗的样子,大家却在收拾着行装,整理着器械,象是有什么重大的军事行动,要拔营的样子。兵士们的情绪也极其低落。不象是要出征,倒有点象要撤退。
他在吴王城等了曹友闻一夜加半天,第二天早上曹杰也回来了,下午曹友闻才回到吴王城。他似乎已经知道结果,毕竟与赵彦呐共事多年,对他的顶头上司的了解比老杨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