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听政
书名:陈史 作者:安铜 本章字数:5117字 发布时间:2021-03-31


有了这次以后,魏王就经常让三人旁听一些政论。


而三人也都很喜欢这样的事情,经常回来后也争论不休。


魏王经常旁听一下,但是极少发言,三位子女中,成殇和成鸿逸显然成了抬杠对手,议着议着就偏离了主题,最后往往相互的为了反对而反对,听的成汤直摇头。


四公主则安静得多,并不太参与这些争论,魏王知道,女儿自己也认为,将来为王的会是自己兄弟中的一个,谁对谁错,现在都不重要,拌嘴抬杠只是小孩子心性罢了。


既然抱着让自己子女都听政的想法和目的,成汤对三人都是抱有希望的,虽然不是说就会做出让女儿为王的事情,但是他能从中发现出,相比两个儿子,女儿不仅仅是聪慧过人,同时也比他们稳重的多。


虽然年龄最小,不过显然这才几岁的相差真的代表不了什么。


其时朝堂最多的就是各级官员的贪腐问题,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概人之本然也。


虽有严苛的律法,但是每犯者众。各国有各国的手段,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收效不佳。


这天晚宴时,魏王就事论事的问起了这个问题,是因为当日朝堂上禀告了一件贪污大案,犯事者为州高官。


成殇认为,还是需要加强监管,并加大对案犯的处理,用以震慑他人;成鸿逸也同意这点,他补充还要权、钱分开,使有权者不能接触到钱,管钱者不能有其权。


虽然这都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但也都是积极的建议。


其实在官员选取的制度上,早就体现了古人的政治智慧了。


原则上,选官首先是以德取人,讲究德才兼备,这德一事,当为首重;在平时,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其次,官员每年都有相应的考核,这种考核,是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


也就是说,两位太子的意见早就是前人所想所为的了,在这些方面继续深挖加强,效果同样不大。


权和钱是分不开的,一名官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国家收取税负、为民间分发钱财,至于稳定治安,救灾发展都是与钱物密不可分的。


魏王仍然是最后问到自己女儿的看法。


四公主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选拔人才的时候,到底是德还是才更为重要?二是严苛的律法到底效果有多大?


第一个问题,古人是将德放在第一位的,但在家庭晚宴上提出,就连魏王自己都忍不住认真地思考了一番。


成殇认可古人做法,所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是德的辅助,而德是才的统帅”。


而成鸿逸又开始抬杠了,他认为,当今朝廷,已经有了帝王,这位帝王作为一名管理天下众臣的管理者,更应看重官员的才能,单单重视德,而无才,对朝廷毫无用处,历来因官员庸庸碌碌导致发展不畅,落后的事情并不少见,而整个国家如果都是这样的话,那以后怎么和其他国家相抗衡?


这杠子抬来抬去,最后两人谁都没能说服谁,倒是让父亲和妹妹看了一回好戏。这次想起来,既然是妹妹提出的问题,那么也该问问她的想法了,不能只是兄弟俩耍猴,别人看戏啊。


四公主狭辍地笑了笑,说自己也不知道,这算是什么回答?两位太子不干了,不依不饶的非要妹妹说出个所以然来。


吵不过两个哥哥,四公主只好道,古人讲究是选人要“德才兼备”,德重要还是才重要?其实都不重要。现在只要选择兼备之人即可,德人与才人只能分时采用,不可为定例。


这话不仅让兄弟俩服气,魏王也眼睛一亮,这问题就是放到朝堂上,那帮大臣们可能也比不过自己儿女之间的争论更出彩。


那么严苛的律法到底有多大的效果?


这回兄弟俩不抬杠了,而是很默契的一人说了一条,一个就是对案犯本人的处理,重苛之下,多少也能为朝廷出口气,其次就是对他人的警示作用了。


四公主对自己的第二个问题地回答仍然是不知道。这啥都不知道,那你到底是问个啥?就连魏王自己,都一下猜不透自己小女儿的想法了,好在自己儿子肯定会问个明白。


四公主说,这些问题,历经了上古和现代的千年了,也没见谁能争出个高下来,但是虽无高下之分,但是各国仍然沿用了“德才兼备”的选人方法和对待贪腐的严苛律法,那就说明这些仍然行之有效。


现在既然明白了这些办法还好用,尽管不是最好的方法,但肯定不是最坏的方法,那就继续沿用罢了。


现在能提出的各种意见方法也最多是对上诉办法的改进,贸然推翻一种制度,肯定是愚蠢的。


魏王渐渐地明白了自己女儿的意思:帝王只管做好帝王的事情,这些方案、制度的改进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随着今后的发展,自然会有学者、大儒们提出,而帝王只需要选择好正确的建议即可。


被自己女儿无意中上了一课的魏王,心里很是高兴,尽管这是他自己感悟的,也许并非女儿的原意,但是以她现在的年纪,居然能旁触到这些道理,可真是让他又一次的出乎意料。


说起来,入学和听政时间上是有冲突的,几次后,在自己女儿的建议下,魏王减少了子女的听政次数,要求他们以入学为主,遇到下午或者其他时间,可以去旁听,或者也可以翻看一些宗卷。




自从入学后没多久,绿云也到了突破的时间了,同样也被阿元师傅带出了王宫,安心的去冲击金丹境大门去了。


身边没了小绿云的陪伴,顿时就感觉冷清了不少,魏王后没有魏王那样表现出对女儿的特别喜爱之情,对自己的子女皆是一视同仁,现在忙于照顾最小的五太子,更没多少时间陪伴她了。


二太子和三太子也正是贪玩的年纪,更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现在好在有了每日入学一事,还有父王准许自己翻阅一些宗卷,总算让没有赐童陪伴的日子变得好打发了一些。


她偷偷地去翻阅了一下有关于武选会的资料,还有就是有关于陈隶被劫一案的宗卷。


入学的那一日,自己一眼就认出了陈隶来,后经过绿云的确认,让她暗自高兴了一番,也没细想自己为何能一眼就能认出来。


从武选会的所有宗卷中,她颇费了一番脑筋,这些资料繁富浩荡,要是一一查阅起来,非数日之功。


后来她又翻阅了陈隶被劫案的资料,这部分的卷宗就少了很多,很快她就注意到关于奇珍古玩店的店主的审讯结果。


相较于整个劫案的真相,这是魏国太士司唯一有点收获的地方,经修士认定,事后变的如同白痴的店主之前被人施加了控神术。


根据卷宗上的简答解释和控神术这个名称,虽然没有修行在身,但是她仍然猜到了点端倪。


回头她就专门寻找起有记录控神术的武选会修士的相关资料来。她的方向是对的,但是花费了一番精力后,却没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桑光冀并没有参加过武选会,他是直接用送货人的身份掩饰,直接就找到了李记布庄。


这个问题困扰了四公主好几天,因为她没有其他的消息来源,自从绿云离开后,自己就像丢失了另外的耳朵和眼睛了。


想来想去,她只好去向留在宫中的阿旦师傅求教。


阿旦告诉她,世上修行控神术的门派不多,据他所知,除了陈国以外,其他六国都有,并在她的要求下,告诉了她自己知道的所有门派的事情。


回到自己卧房,四公主忍不住一阵高兴,这样一来,有关于控神术的线索她就可以发掘一番了。


首先,陈国和魏国可以排除,这是基于陈隶被劫一案的性质上的,劫持陈国太子,明显是要针对魏国和陈国的结盟一事的。


其他诸如秦国和赵国的可能性也很小,那么剩下的就是齐国、韩国和燕国,这其中以齐国的嫌疑最大,燕国嫌疑最小。


原因是很明显的,最不愿意看到两国结盟的是齐国,而燕国与陈国又是历来交好。


剔除了其他四国,于是只剩下齐国和韩国了,这样找起来就好得多了。但是很快她又发现,齐国并没有修炼控神术的修士参加武选会。


不仅仅齐国,就连韩国也没有控神术的修士报名参加。


她很快的翻阅了下资料,才发现这次武选会根本就没有控神术修士的记录。


这要么是有修士瞒报了,要么是就没有参加本次武选会。


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修士报名时是需要进行登记在册的,一门功法都很难修炼了,更不要说同时修理另一门功法来掩盖了。


看来这条线索是个死胡同了,一时也难倒了她。


挥手屏退了帮助查阅卷宗的几名宫女,四公主静静地思考起来。


寻找控神术修士的方向是对的,当时若是没有奇珍店店主的掩护,拖住了陈将,后面的劫人也无从谈起。


阿元和阿旦两位大师傅肯定了出手的是金丹境修士,所以那位金丹境修士没有修炼控神术,那就是他的同伙修炼了。


基于劫案的性质,可以基本肯定是国家的行为,陈隶身为陈国的太子,也不可能有一般意义上的仇家。


第二天,她命人找来太师几微就此案对各国密情卫据点的调查卷宗,本想着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其他线索。


这一查,更是奇怪,齐韩两国这次居然并没有借着魏国这次对所有国家开放武选会的机会派人安插密探。


卷宗表明,两国的参加武选会的修士前后都没发现同各自国家的密情卫有接触。


疑惑的四公主又让人查了一下其他国家,最后发现只有燕国和赵国的修士有相关的接触举动。


最后她放弃了去监视齐韩两国密情卫的打算,如果这两个国家有修炼控神术的修士,卷宗上不可能没有记录。


不知道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是她对这案子本身有兴趣,连番的受挫竟让她起了追究到底的决心。


将前面的几天努力探查的过程仔细地想了一遍后,她发现自己忘记了一件事情,而且是很重要的事情。


先前自己曾对绿云断言过,这事肯定与刘定山有关系,那么怎么会将这个重要的人完全忘记了?


要知道,没有人提供陈隶详细的行程时间的话,劫人的事情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设计的人肯定不会冒这样地风险的。


以陈隶的身份,一旦不能成功,那么就没有了下次的机会,更甚者,这幕后之人也很危险。


要是说谁可能这么做,那一定是陈隶的仇人,这样一想,初到异国他乡的小太子只有刘定山这一个“仇人”了。


第二天入学后,四公主开始观察起两个人来,一个是陈隶,另外一个就是刘定山。


这段时间因为受到了双重刺激,刘定山也开始在学业上加重了心思,也就顾不上继续和陈隶较劲了,自然就没了一些小举动。


眼看着他变了一个人一样,丝毫没有为难陈隶的想法,其他人也都老实起来,这段时间以来,随着四公主的入学,整个学府变得安宁起来。


如此这般的暗中观察了几天,丝毫也没见着什么异样,除了两人没有相互说过话或者打过招呼,根本也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对来。


若不是之前绿云见过的一些事情真实发生过,任是谁都不会认为两人之间有什么过节。


既然选定了从刘定山这里突破,四公主也丝毫没有放弃的想法,现在的问题是,自己又不能开口去询问刘定山什么,身边没有小绿云在,真是很多事情都不方便了。


又继续观察了几天,四公主发现刘定山最近的话不多,一副努力学习的样子,而陈隶则很正常,基本上和谁都有说有笑,特别是和自己二哥关系不错,就连三哥偶尔也会找他交流下学问。


借着晚宴的时间,她小心的提到了学府的事情,装着无所谓的态度问起了一些个学子的情况。


说起这些来,兄妹三人倒是很有共同语言的,两位哥哥很快地就将自己的同学们都评判了一番,说道魏宣时,下的定义是胆小,而说到刘定山时,两人的评语都是骄傲。


所谓的学长,学业和修行的第一都是他骄傲的资本,所以给别人的印象也是这样,虽说两位太子不免有些嫉妒的心理,但是也都认为刘定山很优秀。


很快就将学子们都评价了一圈,但是唯独漏掉了陈隶。


四公主就好奇地问起来,为何不评论下这位小伯爵?


成殇和成鸿逸都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但是又经不住妹妹的询问,于是成殇说道:“我也不知道陈隶究竟算不算我等的同学。”


四公主更好奇了,问道:“为何不算呢?”


“本来也就是去年才入学的,前段时间又休学了好久,来学府时间不长,不好算是我等一样的同学的。”


“哦,二哥你是说时间短的原因,就算不是同学吧。”四公主想了想,又道:“那小妹我看你们经常同他说话交流哦。”


成鸿逸也点头,“是啊,其实陈隶这人也还不错的,就算是身份也不比你我低。”


陈隶是陈国的太子,而且是唯一的太子,同时也是魏王亲封的伯爵,要以身份来说,岂止是不比他们兄妹三人低,只能说是要更高一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陈隶将是陈国的下一任的王。


成殇这时候道:“我也留意了这人,感觉不算坏人,说起话来还比较谦虚。”


这话在四公主这就没办法听。什么叫不算坏人?那么在太学府的学子还有其他坏人不成?


感到好笑的她就提起了这个由头,于是,这兄妹三人开始兴致勃勃的推测起谁有坏人的潜质来。


一番讨论下来(其实也就是爱抬杠的两兄弟争论),公认有坏人前途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刘定山。其他两人最后因为背景较弱,得出的最后结论就是,如果要是断定谁有做坏人的潜力,那肯定非刘定山莫属。


这玩笑把兄妹三人自己都逗乐了,一番嬉闹后,三人又开始排出善人、傻瓜之类的,好一番热闹。


四公主得到两个收获,一就是确定了刘定山对陈隶肯定是有动机的,来自于陈隶巧妙地化解了入学时拜学长的尴尬,和刘定山堵门以修为欺负人的举动。


虽说后者是自己赐童小绿云出手化解的,但是四公主从来不敢居功,因为陈隶自己身边就有一个比小绿云好像还要厉害的赐童。


第二个说是收获有点勉强,两位哥哥对陈隶无法评价的评价,这与她自己从前按照从绿云口中得知的少量的信息所勾勒出的人物基本都吻合了,所以她也看成是个收获。


带着自己能一眼认出陈隶和今晚的收获带来的双重喜悦,她开心满满地睡着了,睡梦中出现了陈隶主动过来和她打招呼的情景,这让第二天醒来的四公主羞愧了好一阵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陈史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