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节、借刀杀人
当晚掌灯时分,杨年将早已准备好的书信填写上蒙谍商队的住址便偷偷溜出了客栈。
由于第二支商队目的地就在周围,下午到安夷县城来后,他们已经在市上去找地方搭摊摆摊了,领队则带上礼物去拜会了当地的县令、和几个部落的头人。这些都是老关系,他们要在此地作生意,当然得先去拜码头,杨年装着跟在他们后面看热闹,把县城的格局已摸了个七七八八。
说实在的,这里虽说是一个县城,其实最多两百户人家,小得可怜,说是城,却没有什么城墙之类的防护设施,只是在衙门外围了一道丈余高的围墙,且多是些乱石砌成的,一些地方还用乱石随便修补过了,应该是由于年代久远了有些损毁,实在太难看了,就随便修补了一下。反而是几个头人的宅第却修建得结实些,但这结实也是相对县衙来说的,和真正的城墙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县令大人带着一帮属下礼节性地去他们摆摊的地方考察了一番,就回县衙了,看样子他们要商量一下怎么保护行商,当然也可以捞一些好处。
杨年到县衙比想象中还顺利。县衙大门也没有衙役值守。这地方的人有什么纠纷根本不会到县衙来打官司,都是找头人出面处理。在很多时候县衙就是一种摆设,说得夸张一点,政令出了县衙基本就没什么用了。
他进县衙时,县令大人和一众属下已经摆上两大桌喝上了,今天商队送的‘好酒’比他们自酿的好多了,如果今天见到了不喝点,那么以后就没有这些属下们的事了。
酒桌边突然多了一个陌生的小后生,县令大人也不怎么吃惊,在他们这里,忽然有不速之客光顾也是很正常的,化外之民哪有那么多的礼节。但看到杨年的气度,县令大人却有些吃惊了,毕竟是进士出身的,见过世面,一看就知道来人虽年轻,但也不敢怠慢。
“小哥儿是谁、来本衙有何贵干?”
杨年递上杨价在阳平关时给他的银牌。恭敬地答道:“县令大人,在下是杨价安抚使的朋友,路过贵地,现在杨价大人有些麻烦,得请您帮忙处理。”说罢,接过县令交回的银牌,递上书信。
在他们交谈时,其它人看到银牌全都鸦雀无声,可见杨价在周围州县的影响力真还不小,他们对杨年也不敢有轻慢之意,有人已拖过椅子过来让座了。
县令大人打开书信后,越看越凝重,看完后把书信递给身边一个属下。 “小哥儿、这属实吗?”
“大人,在下曾经在清野原和杨大人出生入死,与蒙军血战,有同袍之谊。如今我杨家在贵州开办松鹤书院,大人应该有所耳闻,在下和家母在清虚老神仙的护送下,送姐姐去黄州完婚,一个多月前我们才拜别孟珙孟大人来贵州与家人团聚,今后要麻烦大人的地方还多着呢,在下哪敢欺骗大人。”杨年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抬出了几个名人,杨价、清虚道长、孟珙,小家伙也想狐假虎威。其实他的心计白费了,有了杨价的银牌,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是最好的证明。
“小哥是松鹤书院杨家的少爷,太好了,我们也准备去拜访杨遥庄主和赵亮院主呢,希望他们能接收我们安夷的子弟进院读书。”
说话间、书信已在几个主要人物中传了一遍,其实也只是走走样子,来人既然持有杨价的银牌,谁敢不执行啊。县令大人也不再与杨年寒暄,立即布置人手暗中招回捕快、招集民壮,并命人拿了杨年的信去给一个苗族头人,请他派人支援,约定两更末动手。县衙的捕快、差役太少,确实不够看,他只好派人去请地方实力派帮忙了,何况帮的是苗人的首领杨价。
县令自已则带着几个跟他们一起喝酒的人,一起跟着杨年前往客栈。象他们这种小县、衙门里能有几个人,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就二十来人。官和吏、役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今晚来喝酒的已占了多半了。
一路上杨年提醒大人,抓住人后,一定要分开,每个人单独审问。小家伙还是没有经验,他以为大家都象他一样是菜鸟,这些小地方,除了官是流动的外,其它吏和差役基本上是世袭的,衙役捕快,抓人审人自有他们一套传存了千百年的方法,在他们手中,再狡猾的犯人也得老实交代。
一炷香的功夫,他们和陆续赶来的捕快、民壮已远远地将客栈围了起来,客栈大门的灯笼发着微弱的黄光。县城不大,人口不多,房屋也都较分散,客栈都是独门独户的。客栈有牲口棚、一般建成院落壮,四周设有丈余高的围墙,比县衙的围墙好多了,只是没那么高而已,客栈的后院靠着大山,门前就是简易的街道,用乱石铺成。县城不大,客货栈却有两座。地处山区,乡下人来次不容易,会在城里住几天,当然多数人只能挤大通铺。杨年他们和第一、二支商队都住在城东的五福客栈,蒙谍商队住在西边的安夷大客栈,安夷大客栈最古老,有二十来个房间,所以在这难得的山湾中占了一片好地方,甚至比县衙的位置还好,因为这里平地少,客栈占了最大的一块平地。客栈大门正对着潕水,潕水在这里已跟一条小溪差不多了。
县令大人特别谨慎,到手的功劳可不能有什么闪失呀!他特别安排了先到的捕头带捕快去包围客栈后面,自己则和杨年在前门外三百步左右等着苗族头人带人过来。
现在他们的火把都没有敢点火,天公也作美,月光、星光那是格外的明亮,杨年听到远处监视的清虚道长的暗号声知道人还在客栈中,便耐心地和县令在一起等着。
又等了一炷香时间,苗族头人带了百十个苗兵过来了。这位头人在阳平关时与杨年照个面,见到杨年大喜。
在阳平关时,杨年火烧蒙军粮草的事迹已经传神了,苗人崇拜英雄,而杨年更是神一样的人物,在阳平关很多人都以认识杨家人为荣,杨年和他们只是在杨年烧掉汪世显粮草后回阳平关给曹友闻报告时,杨价命他给杨年送马时有了一面之交。见到持牌人是杨年,头人心里的比喝了两斤老酒还高兴,有杨年在,今天想不立功也难了。
现在不是寒暄的时侯,头人根本不等县令大人的介绍指挥,直接对杨年说:“杨大人、怎么行动,您说,老子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头人、多谢您了,请听县令大人指挥,要尽可能抓活的,等会儿你们再进客栈拿人,我先进客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