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风自清,水深鱼不游。花有千般好,蜂献万缕香。
麦田河东百里之外,有一座并不太高的山,名字叫做神蜂山,形状好似一只展翅高飞的大蜜蜂,正在辛勤采蜜。此山连绵百里,树木苍翠茂盛,人迹罕至,风光不俗。
神蜂山的北方是狮头岭,相距百余里;南方则是润山,距离更远些。山川东部余脉有一条河,汇入了南松溪,形成了几个小村落,归附于神蜂镇。神蜂镇人口不到千户,远不及南松溪畔的南松镇,鲜少受到战争冲击。
神蜂山的中部开阔,几座山岗皆有小溪,缓缓流淌,泛着银光,汇聚于山中的一个谷地,形成了水面不到里许的蜂潭。谷地被人称为仙蜂谷,山岗长满了漫山遍野的花,浓郁的芳香飘荡谷间,令人心旷神怡。那些花色彩烂漫,有红色、粉色、紫色、橙色与蓝色的,还有更多无法形容的色彩。
一阵微风吹来,花海轻轻荡漾,成千上万的蜜蜂飞了起来,结成了蔚为壮观的蜂阵,在仙蜂谷内游弋。夏日的阳光照在蜜蜂的翅膀上,使得蜂阵镀上了一抹银色,如同蜂群披上银甲,准备冲出山谷到四方征战。
潭边有几间木屋,有点歪歪扭扭,布满了苔痕与爬山虎,好像存在了千年似的。距离木屋稍远的地方,有一排长长的蜂箱,一个穿着防蜂衣的养蜂人蹲在地上,正在清理蜂箱与巢框。
孟禹与庄柏并肩而立,一起站在一株高高的油桐树下,看着正在忙碌的养蜂人,各自想着心事。油桐又被人称为虎子桐,树皮灰色,枝条粗壮,叶卵圆形,花瓣为白色。
作为京师最高统治者,摆脱了帝国控制的孟禹,成为勤江南岸诸多封城的一面旗帜,更成为抵抗叉字军的英雄。然而,孟禹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担心自己被世人误会觊觎权力,更害怕京师与易教对抗惹火上身,导致陪都再一次经历劫难。
为了确保京师不单独对抗强敌,孟禹可谓用心良苦,先与周薇的使节在昭阳会面,又返回京师与泰平见面。最终,孟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使京师保持自治状态,超然于各方征战之外。
作为呼声极高的变天者,泰平显然比周薇更令孟禹尊重,也让他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梦想:为亚夏族的未来贡献力量。正因如此,听说墨白蓄谋杀死泰平的消息,孟禹才劝说泰平小心,甚至表达支持其推翻墨白的想法。
令孟禹刮目相看的是,泰平拒绝了他,表示愿意只身犯险,不让墨国卷入内战,使百姓陷入刀兵之苦。泰平离开京师之后,孟禹派心腹旁渡秘密跟随,了解墨国动态与局势。旁渡是旦湖北岸白雉镇人,家族与孟氏关系亲密,是孟禹的贴身侍卫。
结果,墨国国内风平浪静,墨白与泰平重归于好,一切好像都很正常。可是孟禹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不对劲,预感墨国必将发生大乱。如果墨国无法牵制叉字军,那么京师的处境将变得微妙,存在极大的变数。
恰在这时,组建学城骑士团的庄柏主动示好,派出学士曾朴到访京师,想约孟禹到神蜂山会面。曾朴是坤国龙风镇人,家族乃是神龙湖南畔大族。灭龙纪时代,曾氏成为廊中四氏之一,与武国云舒镇谢氏、威国上阳镇靖氏以及节国采桑城青纱镇公羊氏齐名,同廊中王氏四族并立。
庄柏希望孟禹能够支持学城骑士团,包括资助刀剑、盔甲与战马,源源不断地输送兵源,尤其提到了石兆与隶市,想请孟禹牵线搭桥。假如学城骑士团壮大,与叉字军形成均势,无疑会减轻京师的压力。可是,孟禹从内心角度不认可庄柏的做法,认为他的所作所为,不像一个学士,于是一直犹豫不决。
前几日,孟禹得到一条消息:学城骑士团大败一支叉字军,俘虏了数千名敌军。这则消息振奋人心,使学城骑士团声名远扬,令不少封城看到希望,也使许多贵族欢欣鼓舞。孟禹与柯藏、石兆等人商量一番,决定应庄柏之请,到神蜂山见上一面,探讨双方如何呼应的事宜。
“庄兄,你为什么约我到仙蜂谷来会面呢?”孟禹自认为压低了声音,却依旧震得人耳鼓发颤。
孟禹成年之后,喜好结交豪士,剑术虽未跻身一流,但也是颇为不俗。他与学城学士孟剑飞是同宗同族,而且还是同辈,对学城情况了解颇多。孟剑飞的剑术极高,不亚于廊中七大剑客。据孟剑飞来信所言,如今学城骑士团控制范围很广,北至秀艮川,南及勤江岸,囊括了近二十个镇。
“孟布政使对养蜂有研究吗?”庄柏反问道。
“了解不多。”孟禹诚实作答。
“廊中虽是亚夏文明的发源地,养蜂历史却不及神蜂山,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啊!布政使请看,仙蜂谷两侧的峭壁上,刻有不少有趣的画像,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飞龙纪。”庄柏一边说,一边指着两侧的山峰。
孟禹顺着庄柏手指的方向张望。透过苍翠树木的空隙,他依稀看到土黄色的岩壁,以及上面若有若无的图案。恰巧,一只猴子纵跃腾空,从一棵树的枝头跳到另一棵树的枝头,将孟禹的注意力转移走了。
“如此年代久远的壁画,当时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想必他们学会猿猴纵跃之术,才可能为后世留下如此宝贵的遗迹啊!”孟禹感叹道。
“没错。为了保护这些壁画,我请来学城地宗派的学士,准备绘制成册存档,作为将来研究的资料。对了,剑飞兄也在其中。”
“庄兄用心了。经你这么一说,我对养蜂也产生了兴趣,不如请庄兄讲一讲吧!”
“既然布政使想听,我就卖弄卖弄吧!蜂蜜的利用从渔猎时代开始,这壁画上就有养蜂人向蜂窝吹烟驱蜂的画面。若要养蜂,首先要调查蜜源,清楚蜜源的种类、花期。种类如农作物中的油菜,牧草中的苜蓿,果树中的枣树,林木中的槐树,等等。放蜂地点应选在距离蜜源不远不近的地方,蜂场则离蜜源越近越好,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以保证蜜蜂采水和养蜂人员生活用水。蜂场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之地,向阳且没有障碍物。”
“哦,那仙蜂谷这里一定是位置极佳的了。”
“没错。确定蜂场之后,就要组织蜂群。”
“蜂群好比作战的军队。”孟禹说着,不禁想起自己站在津润城边的山丘上,目睹帝师与钟霖军队作战。
如今,津润作为京师的卫城,仍由程广担任守将,率领一支步兵驻防。为了协助程广守城,柯藏将大量逃亡流民安置在那里,使津润人口超过数万。
“差不多。组织蜂群的关键在于蜂王,年龄不能超过两年。”庄柏正说着的时候,一群蜜蜂飞回来,落在养蜂人附近的蜂箱上。
“这些蜂箱好似军阵啊!”孟禹说道。
“嗯。蜂群运回后,如果场地宽敞,蜂箱可以单箱排列,要求前排与后排错开,各排之间相距两丈左右,蜂箱之间相距一丈,便于蜜蜂认巢。”
“养蜂人经常会被蜂蜇吧!”
“出现蜂蛰的情况很多,比如养蜂人动作粗暴,或站在蜂箱前阻挡蜂路,或养蜂人身上有异味,等等。不过,蜂蜇对人没有害处,万一不慎被蛰,不要紧张地用手乱拍,要沉着地用手指甲刮去蛰刺。”
“我看这位养蜂人可谓戒备森严啊!”
“是啊!他除了穿防蜂衣,戴防蜂面网,还要准备启刮刀、蜂帚以及喷雾竹筒。布政使不要小看他,这个养蜂人地位极高,在神蜂山一带很有地位,能够达到一呼百应的程度呢!”
“哦?”孟禹有点不太相信。
“这位养蜂人胸襟开阔,将养蜂技术广泛传授,使得神蜂山方圆数百里之内,以养蜂为生者越来越多。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穷苦人开垦荒地,收留被战争夺走土地的人,组织大家建立防卫队,抵抗叉字军的搔扰。”庄柏说道。
“难能可贵。这位养蜂人养的蜂个头大,采蜜量也多,足见他的经验十分丰富。”
“布政使说得没错。养蜂的关键正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蜂群,因为各个蜂种之间的耐寒、繁殖、采蜜、吐浆等等,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此地的蜜蜂是什么种类呢?”
“神蜂山处于南北交界之地,以黑色蜂种为主,此蜂种耐寒性较强,耐热性略比夏江南岸的中蜂差。春末夏初,正是蜂群繁殖旺盛的时节,若要使蜂场收入更高,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补充新的蜂群。”
“新加入的蜂群不会引发动荡吗?”
“一方面需要养蜂人观察工蜂的动向,如果工蜂安静,没有大量的蜜蜂涌出蜂箱,没有听到蜂箱里面长时间的‘嗡嗡’声,此即为代表蜂群温驯;另一方面要检查蜂王,即用手轻轻触碰蜂王,蜂王若不慌乱,那就是好蜂王。”
“没想到养蜂有这么多学问,孟某长见识了。”
“当然,庄某说的只是一些皮毛,只有真正浸淫其中,才能体会到养蜂的乐趣,以及从蜜蜂身上学到东西。”
“我虽然是泛泛地看,心中亦有不少领悟:养蜂如同排兵布阵,做人该如蜜蜂一样勤奋,做大事要进退有度。”
“布政使天性豁达,领悟天道自然与众不同,庄柏是很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