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氧气反向炸弹的雏形
书名:同源文明 作者:凌云羽 本章字数:2532字 发布时间:2021-03-28

毕业急将他的想法告诉了文明等人:利用分子刀像雕刻一样从共生族文明的飞船体上制造零件,然后组装成可控核聚变发动机。但有一个缺点,不能导电,导电原件还得用以往的电子元件。

简单来说就是:从共生族飞船体上雕刻出人类飞船发动机。

文明博士等人一直将心思放在可控核聚变上,对共生族文明飞船体材料没有太多注意。此时毕业提出这样一个想法后,所有人都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这上面来了。

于是,材料雕刻项目经过一系列准备后终于开始了,所用工具就是分子刀,这是唯一能轻松切开材料的工具,所用原理就是解除分子间的强磁力。不过,要从材料上雕刻出发动机的零件,是一件特别考验的事,原因是一些零件要求非常高,精度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这就需要超高精度的机床和超高技艺的人,虽然机床可以利用计算机控制,但有些操作依然离不开人。这就是当下科技的一个瓶颈,还不能完完全全依赖计算机操作。机器人完全取代人工的时代远远未到。

对于超高精度雕刻飞船发动机的技术很快就被解决了,在文明等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第一台人类宇宙飞船发动机终于雕刻出来了。材料正是取自于地底的共生族飞船。

文明将它命名为“共生雕刻1.0”。

谁能想到发动机不是铸造出来的,而是雕刻出来的。

但这台发动机在雕刻成功后一个月,在西北沙漠实验基地中试验运行时发生了故障,毁于核聚变巨大的能量爆炸中。

由于是在地下运行,材料分子被炸散后绝大部分还留存在地底,被毁后的材料在一年后奇迹般地恢复成了原样,只有一些被抛射到地表的部分分子由于与其他分子距离超过了恢复的极限距离导致不能恢复,使雕刻原件有少许残缺。不过常规电子元件及所有非共生族飞船体材料的物件全部消失不见了。

虽然毕业等人已知该材料具有惊人的恢复能力,但没想到竟恐怖到这种地步。难怪共生族飞船落入地底六千多年了居然没有出现变形残缺等现象。这一事实让参与实验的所有人震惊不已,这个材料的神奇之处着实刷新了地球人类对宇宙世界的认知。

在之后的一个月中,毕业等人在地底实验室炸出的洞口周围方圆五百公里范围内寻找到了各种大小不等的碎片,这些碎片是飘入空中后在恢复距离内的分子云重新塑形结合后掉落地面的。

他们将碎片带回。毕业拿着一小块碎片去寻找它掉下的零件部位,当与残缺部位近距离接触后,他手中的碎片像有了生命一样钻进口子,竟然又将残缺的口子补上了,严丝合缝,焕然如新。毕业再用金属物件敲击时,毫发无损,就像从来没有被损坏过。毕业、文明等人在那个又重新恢复的发动机前整整呆住了至少半个小时,每个人都一直沉默。

毕业突然冒出一句话来:“世界永远是熵增状态,但这个材料简直违背了这一规律,它更多时候是零熵增状态,甚至会出现熵减!”

文明、陈飞等人还没从震惊中缓过来。木然地看着毕业将那一块块碎片重新补回残缺处去。一台没有其他材料的发动机模型又完整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丁当惊恐地说道:“合着这玩意儿是打不烂销不毁的了?”

其他人一齐点点头,这就是打不烂销不毁的,除非将它分尸存放。

毕业决定再做一次实验,他们在远离一百公里处放置了这台雕刻发动机,采用机器人操作,用之前的软化剂将发动机软化,再用高压气体从大的零件的中部吹气。

大家看着这台发动机渐渐变形,像一个巨大的橡皮模型,然后从某个位置冒出一个泡,随着这个泡的增大,周围材料也跟着被拉伸变形。

一个小时后,发动机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气球,直径三十公里。但表面依然是不透明的银黑色,从他们的位置看,就像一个巨大的铁球落在大地上。为防止被风吹走,他们在这个大气球上捆绑了数千条绳索固定。

毕业等人想要探究这个气球的最大极限。又继续往里吹气,当直径达到五十公里时,由于地球上的风的作用,绳索已经稳不住,他们不得不把这个大气球中的气放掉。不过,毕业又做了一件冒险的事,他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器人将自己研制出来的用于中和软化剂的药品喷到大气球上,反应出现了极其强烈的连锁效应,这种反应以极快速度覆盖所有地方。大气球突然剧烈收缩,地上的高压气体冲气设备瞬间被气球中喷出的超高速气流切成碎片,气流刺入地底,沙漠上的沙尘像沸腾的水一样翻滚起来。气球在极短时间内收缩,导致它原本所在的空间出现了暂时的真空,周围的空气第一时间涌进这个直径为五十公里的球形真空区,刺耳的气流声伴随着巨量沙尘的灌入瞬间拉动方圆几百公里的气流,它像一个反向炸弹一样,不是将物质往外抛,而是将物质往中心吸去。

气流拉着沙漠上的沙尘飞快地往中心聚拢。巨量的挤压碰撞使中心处温度猛然升高,橘红色的火焰在中心处燃起,再次发生爆炸,高温使气流发生了旋转上升,形成了一道夹着火焰和沙尘的龙卷风。

毕业等人急忙乘坐飞碟仓惶离开。这次实验无意间证实了材料整体的恢复比局部的恢复更快更强。

最后,文明要将这个实验转移到太空中去做,他们重新进入地底取来一团直径为十厘米的球形共生族飞船材料。通过地面指挥,运载火箭将材料送去太空,然后软化充气,由于真空环境,气球无声稳定地在太空中被吹大。

“直径十公里!”

“直径二十公里!”

……

“直径一百公里!”

……

“直径五百公里!”

……

高灵敏的探测仪器不断报着数,五百公里后,气球还在不断变大,仪器中还在报着惊人的数据。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一个直径十厘米的材料球竟能吹出这么大的气球来,看来气球膜已经是薄到分子级别了。再用探杆去触碰气球壁时,还存在阻力,气球壁也并未被刺破。

这个材料具有极高的延展性。

毕业又操控机器将充气口封闭,然后释放软化剂中和剂。

通过观测仪器,他们看到了巨大的气球在极速地缩小,球内的气体被压缩做功,温度逐渐升高,球内亮起刺眼的光,接着光度越来越亮,空气被压缩后发生了爆炸,又将气球冲大,再收缩,再冲大……就这样,重复着这样一个过程。每一次爆炸,气球就会小一些,爆炸程度也逐次减弱。

在剧烈的爆炸中,气球会有不同程度的破裂,但很快恢复,最后,气体被放出去后,恢复成了球形。最后回收。之后的实验依次缩小了材料球的体积,直缩到直径一厘米。

通过这几次实验后,毕业突然有了一些想法,在发动机的雕刻上,不用实心材料,减轻重量的同时节省材料,角料还可以另作他用。

发射到地外的地球探测器已经陆续锁定那颗外星探测器,并飞快接近。地球上的人类都在期待着两方探测器的第一次交锋,均希望与火星再次取得联系。

不知这次交锋如何,敬请关注下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同源文明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