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安排好以后,易之开始准备下午的会议资料。
易之自己本身就是学工程专业出身的,画图的基础还是有的。
易之找来之前负责过的无动力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施工图纸做参考,打开东丘村整村的卫星图,开始画图。
哪几户只适合合在一起修建一套设施,哪一户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单独修建一套……
易之在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了产生污水的各种可能性,尽可能地不漏掉每一个细节。
时间很快来到下午,村民们陆续进入会议室,易之还在做最后的预算表格。
易之整个中午都坐在电脑面前而忘记了吃饭。易之找来罗明超帮忙打印图纸和表格,趁着这会儿空闲,狼吞虎咽地吃了两碗饭。
三点过两分,东丘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会议正式开始。
主席台上,易之向大家讲解着村里生活污水的现状,讲解着现在的政策,讲解着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做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困难。
易之逻辑清晰地讲解着生活污水整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既有理论,又有实操性,绘声绘色地向大家描绘着东丘村未来的生态环境如何的美好,如何的适合人们居住。
“我们村的环境真的很差,随处可见的粪水,直接淌在大路上,脏得很。我们不讲别人的感受了,就连我们自己都看不下去。”
“现在我有一个想法,讲给大家听听,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易之开门见山地说,“在来村驻村前,我曾负责过一些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一个污水处理的方案,计划把村里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卫生。”
在易之向大家讲解方案的时候,罗明超等人也把打印出来的设计图纸分发给参会的人。
易之说:“具体的做法是将挨得近的五户单独修建一个污水处理设施,再用那种白色的塑料管把五户人家的全部生活污水收集进污水处理设施里进行集中处理。”
易之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也很认真,整个会议的效果很好。很多人都各抒己见,对这件事进行了充分讨论,也讲了自己的担忧。
“想法倒是很好,关键是钱有没有着落?”
“……”
“修池子的土地有没有赔偿?谁又会拿自己的土地给大家免费用。”
“就是啊。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
“这种处理的方式效果怎么样?像一些集中的地方,处理好以后的水往哪排?排在别人家的檐沟?”
“……”
总的来说,对这事,大家都认可,都赞成和支持,毕竟受益的是大家。但也存在一些担忧。
听了大家的发言,易之说:“大家的意见建议都很好,只要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其他的问题我们会去慢慢地解决。至于占地是不是有赔偿?我可以肯定地答复大家,是没有的。今天之所以会请大家来开会,因为你们在村里是说得上话的,所以也请大家回去向多多宣传,发动村民一起干。”
“当然了,除了去争取资金来做项目,最重要的一点,环境卫生还是要靠大家。所以,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来在全村搞卫生评比。”
“自己家的房前屋后卫生自己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由村里聘的保洁员和护林员负责。但如果发现有人乱扔,抓到一次就罚款一次。”
“我们每月组织人进行打分,做得好的就给奖励,做得不好的,就处罚。”
易之向大家详细地讲解着计划推行的“一周一次大扫除,三天一小扫”的卫生清洁制度。
对于易之提的方案,大家听得很认真,都在认真思考,仿佛思绪已经沉浸在易之为东丘村所做的规划中。
给大家一个目标,然后克服困难争取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参会的老党员都忍不住在会上直接表扬易之,他们说东丘村运气好,每次换人来驻村,都能遇到为民办事的好人。
易之说:“我提的污水设施实施方案只是初步想法,但大致就是这样,到时争取到资金后,还需要环保或者水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会做得更细。”
“还有就是刚刚讲的环境卫生评比制度,我争取在这一两天内把详细的内容拟写出来,到时候再请大家来商量是否可行。”
这也算得上是易之来驻村后做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
散会后,易之趁热打铁,开始写东丘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方案,里面就包含了卫生评比奖惩制度。
易之就这样写到晚上十一点,方案着重分析了东丘村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解决措施,将方案弄好以后,易之把方案在工作群里征求意见,然后又写了一份申请,计划本周内拿去县里的相关部门争取资金。
做完一切后,易之终于可以伸个懒腰了。易之走出办公室,本地的村干部早就已经回家休息,此时还在村委会的也只有外地来的罗明超、王万良、韦江、张献四人,他们还在电脑面前看球赛,黄甜甜、毕业早就已经去睡觉了。
东丘村村“两委”加村警共有五人,驻村工作队有四人,总共有九个人在村里上班,这里面还有一半都是外地来的。
靠外来的人撑起村里的工作?如果到时候撤队了呢?今后村里的工作该怎么办?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而这个问题,或许是一个“通病”。
工作一如往常,枯燥而又乏味,但又不得不做。
周五,易之带上彭明超、韦江、王万良、张献,马不停蹄地赶往县城。因为周三的时候,易之就打听到周五这天,环保局和自己单位的领导没什么事,在单位办公的。
易之拿着打印好的申请,自信满满地敲开了州生态环境局罹秋县分局副局长李局办公室的门。
“请进。”
“李局,您好。”易之毕恭毕敬地走进李局的办公室。
李局抬头看了一眼易之,继续审批文件,问易之:“有什么事吗?”
“李局,您好,我是隆临镇东丘村的队员”,易之说话的同时递过申请书。
李局放下手中的笔,看了看易之递过的申请书。易之则是在一旁详细地讲解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李局看完申请书后,对易之说:“小易啊,你们村那边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我们已经报规划了,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全县的污水收集处理率也才达到百分之四十,每年只有那么点钱,全县那么多村,所以……”
李局的话很直白,即使有资金,全县那么多村,也不一定会是东丘村得到项目。
易之也不好说些什么,寒暄了几句,转身就来到自己单位分管项目前期规划副局长的办公室,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就是没钱,想帮也没有办法帮,无能为力。
从水务局出来后,易之又带着王万良来到农业农村局。王万良是隆临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对县农业农村局里的领导也比较熟悉。
易之和王万良商议,既然找不到资金,那就干脆请领导们吃顿饭,以后也好多关照。
两人商定后,打电话通知张献和韦江,让他们订好饭店,准备好酒水。
在王万良的软磨硬泡下,农业农村局的冯副局长答应邀请李副局长一起参加晚上易之几人的宴请。
晚上七点,罹秋县县城一个高档安静的饭店里,易之几人正在和冯副局长、李副局长推杯换盏。
易之酒量并不好,两杯下肚,胃里就开始风起云涌。王万良三人酒量很好,几杯下肚,依旧稳如老狗。
易之这晚算是豁出去地陪酒了。
在易之快要断片的时候,冯副局长和李副局长总算是答应帮忙想办法和第一时间争取资金给东丘村实施项目。
易之是第二天中午才醒来的。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半裸躺在酒店的床上。
从饭店怎么到酒店的?易之始终记不起来。
“你醒了啊?”
卫生间里传来女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