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十块百丈石碑
书名:有家超市在仙界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2525字 发布时间:2024-09-15

接着是《风神腿》,此腿法蕴含“风无相”之义,是一种速度极快、极为凌厉的腿法。


聂风观天地之风、动、云、雨所悟;神风动之要诀为“以腿生风,再以风带动水火雷电暴增腿劲”。


《风神腿》共六式。


【捕风捉影】第一式:以轻功身法为主,乃风神腿法中之入门精要,练成此式者速度无影,快若流星。


【风中劲草】第二式:不仅以绝快之速攻向敌人,更有巨大的劲道,伤害巨大。


【暴雨狂风】第三式:腿点如暴雨般倾泻,腿势如狂风般猛烈,这便是暴雨狂风之绝。


【雷厉风行】第四式:力道如雷,腿快如风,难有人与之抗衡。


【风卷楼残】第五式:身形急速旋转,带起周遭一切物体,向对方猛攻。


【神风怒嚎】第六式:神风之怒,无人可挡。


《天外飞仙》由“白云城主”叶孤城所创,叶孤城人称“剑圣”,痴心向剑,且天资极高,凭一招“天外飞仙”纵横天下。


《天外飞仙》不亚于燕南天独创的强霸剑术《神剑诀》。


【人剑合一】第一式:人与剑似已合二为一,剑光如匹练如飞虹,直刺过去,将全身的功力都融入这一剑中。没有人能形容这一剑的灿烂和辉煌,也没有人能形容这一剑的速度,那已不仅是一柄剑,而是雷神的震怒,闪电的一击。


【天人合一】第二式:从来没有见“叶孤城”人前施展过,传说这一式可把天给劈开。什么天都能给劈开,文静不禁惊呼!


接着是《火焰刀》,为鸠摩智独门武功。火焰刀能将真气凝聚于掌,运真气送出,以虚无缥缈的虚劲伤人。《火焰刀》共分四重境界。


【碧烟刀】第一重:是指所发内力如碧绿的烟气。


【赤焰刀】第二重:掌中真气是赤红色的火焰,赤焰刀威力之大已初现端倪。


【金阳刀】第三重:金阳刀就是所发内力如金光迸射。


【白焰刀】第四重:也是火焰刀的最高境界,白炎刀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已渐至大道无形返璞归真的神品境界。


《无影神拳》吸收日月精华,乃陶福安所创,绰号海外老剑仙,可以在万步之外运用气功发动掌力,杀人于无形。


【高级日功】第一重:习此功需在日中,盘膝而坐,两脚心朝天,两手于头顶斜对准太阳成合抱式,意想手托太阳。


当手有热感时,意想太阳化作两股热流顺左右劳宫穴进入,汇于中丹田,再下行至下丹田。经督脉上行从百会穴出,在两手之间,又形成太阳,反复进行天罡之数。


【高级月功】第二重:习此功需在月中,盘膝而坐,两脚心朝天,两手于头顶斜对准月亮成合抱式。


意想头顶百会穴上有月亮在此,当百会穴有清凉之感时,意想月亮化作一股寒流顺督脉下行经下丹田、中丹田,再由左右两劳宫穴出,在双手之间化成月亮,反复进行天罡之数。


记住:以上两功应特别注意练时练功次数一定要一样,而且如果练了日功,就必须练月功,练了月功就必须练日功。


如果有所差别,阴阳不得合,天地不得泰,神无影拳就无法练成无声无形无色无相之境。以上为顺气导真之法。


此功需日月交合之时练,练功者可面南背北,但决不可向东或向西。自然站立,与肩同宽,放松全身,静心绝虑。


左脚向右脚后跨一步,吸气同时意念阴阳合和之气由丹田而发,流于双掌。身体下蹲或成坐盘姿势,双手于胸前合并,同时闭气,意念双手之气相互逼攻,在两手间形成一球流转之气。


呼气,呼气同时向外推,同时意念真气之球无声无形无色无相地击向百步之外的物体使之摧毁。在推掌时可配合双眼圆睁,口含"嗨"音。动功修炼百日后大成才可推拳,心中默念“嗨"音。


当文静来到传送阵的时候,满是疑惑。至于前往僵尸界,一听便知那个地方不是什么好去处,主要是四周围了十块百丈石碑。每块石碑上都刻一个字,分别是仁、义、礼、智、信、勤、俭、奋、勇、善。


第一块石碑,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仁”字。


仁字的来历:什么是“仁”,在《论语》里面,樊迟问了三次孔子什么是“仁”,而孔子给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


第一次,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第二次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仁就是先把难的事情做好,然后再谈收获。


第三次孔子又对樊迟说,“仁”就是平时的生活起居要端庄恭敬,办事情的时候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诚。


不仅如此,孔子的弟子颜渊、仲弓、司马牛、子张都问过孔子什么是“仁”,而得到的答案都各不相同。


孔子对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对子张说,拥有“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德行就是仁;


孔子对仲弓说,出门办事就好像去接待贵宾,叫人办事就好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朝中无怨,在家里亦无怨,这就是仁。


孔子对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所谓仁,即说话不要过于慌张,应稍显稳重。《论语》实际上是一部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集,既然是对话,必然有特定场景。


故而,孔子每次给出的关于“仁”的答案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提问之人以及场景存在差异,此乃孔子因材施教之举。


例如,孔子告知司马牛说话需缓慢些,原因在于司马牛性格心直口快,常常口无遮拦。所以孔子才说:“仁者,其言也讱。”


由此可见,孔子确实是在因材施教,绝非随意而言。孟子曾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第二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义”字。


义字的来历:义,乃是人内心的正义。从字的结构来分析,“义”为“叉”加点,这个“点”便代表着自我内心。义字起源于战国时期,由孔子提出,后经孟子完善。


孔子认为,在“信”与“果”的基础之上,取决于义字,进而给义字下了定义。之后,孟子在《孟子·离娄下》当中进一步完善了义的定义并使其得以延续……


第三块石碑,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礼”字。


礼字的来历:关于礼,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诸侯,形成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统治秩序。为了更好地约束这些权力巨大的诸侯,突出周天子的权威,周公在洛阳制定了各项典章制度。


《尚书》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第四块石碑,上面刻有一个大大的“智”字。


智字的来历: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


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第五块石碑,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信”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有家超市在仙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