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商人集团(1)
书名:血王座 作者:楚狂人 本章字数:3296字 发布时间:2024-09-12

千鸟归林尘喧嚣,万菊沉寂谷安然。孤帆铁索春雨急,寒江独钓影惘然。

 

  万菊台是一座三层红漆小楼,高达二十余丈,可谓安阳城最高的建筑,能够俯看整个安阳城,亦可眺望安阳渡与夏江。安阳之所以闻名天下,与安阳渡口密不可分。安阳与太平、星辰和玉陇齐名,并称为夏江四大渡口。

 

  夏江与银河一样,均是亚夏族的母亲河,发端于天域雪山戈拉旦峒峰,浩浩荡荡,奔涌向东,足有近万里之遥。然而,两条大河极不相同。银河的河弯特别多,含沙量非常大,导致两岸鲜建大型口岸,停靠规模极大的船队。夏江特点则是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江湾不多,如同射向东方的一支水箭。

 

  不过,夏江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北岸多是大山阻隔,南岸亦有沼泽与滩涂,所以停泊大型船队的口岸也不多。纵然如此,夏江仍是亚夏最大的漕运之地,除了安阳四大口岸之外,还有阳陵、石矶与灯心船坞等一些小渡口。

 

  自从银夏帝国崛起之后,安阳渡口的地位就很突出,成为帝国最重要的水路补给线,可以转运来自廊中的货物,以及夏江南岸的特产。为了夯实安阳渡口防御,定皇派出鹰族名将吕袅,在下苍岭中间的安谷设防,依托两旁大山高岭为峙,修筑长达数里的港口。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建设,安阳渡口规模越来越大,能够同时承接数百艘船只停靠。到了庄帝执政之时,安阳渡正式区分开来,分为西侧商贸渡口与东侧军事渡口,并在夏江北岸设了水寨。与银夏帝国其他封城不同,安阳城治下属地不多,几乎没有太大的乡镇,本身归属于陪都京师管辖。不过,为了避免京师做大,军事渡口受到军部节制,水师将领任免权由辅政大臣合议。

 

  到了昭皇执政的时代,安阳城发展进入黄金期,成为勤江南岸的大城,更是商贾云集的封城,繁华之状绝不与王国都城相差。周丕信任高廉之子,将安阳城主之位交给高谦,由其控制商埠渡税与城中商税,厘定多少均由高谦一人定夺。正因如此,安阳城税赋大半落入城库,仅有少许交纳到帝国银库,为安阳城繁华筑牢根基。

 

  当时,安阳部分街路有些破败,不少城中设施已经陈旧,不符合安阳吸引商旅的要求。为此,高谦在城中贵族与富绅的建议下,决定对安阳城设施进行休整,扩建宽阔的大路。

 

  高谦虽然不是治城贤主,却非常善于任用贤人,更有颇为大度的气魄,为此身边确实有些能者。杜眠风是安阳的富商,也是一位求学多年的学士,在安阳城威望很高,与高谦的关系非比寻常。高谦知道杜眠风有些手段,便将改造安阳城的重任交给杜眠风。

 

  杜眠风果然不负重望。他率领廊中匠人勘验城池,对需要休整的街路进行梳理,还重新规划了城中的街路。依照杜眠风的设计,安阳城列出四条主街,分别是寿客、黄华、陶菊与金英,均呈东西走向。这四条大街的名字与菊花有关,更与爱菊成癖的陶明有关。

 

  陶明是元世纪前期的白子大士,因为不堪忍受廊中战乱频仍,率领家眷离开损国醒目镇,避居到了下苍岭的安谷中。除了耕田与调琴,陶明每天都在山谷间种菊花,并将小院称为菊园。当时,亚夏大陆菊花种类不多,令陶明一直心中不甘。他经过长期的试验,用嫁接之法培植菊花,渐渐培养了各种不同的花色,多达三百余个品种。

 

  种菊成仙者,悠然望翠山。饮酒醉陶庐,大梦谁可安?

 

  陶明是一位风雅之士,更是一个心胸豁达的隐者,江湖上的友人颇多,常来安谷与他对饮赏菊。在陶明的一生之中,除了妻子翟氏之外,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就是颜延。颜延是威国锦秀镇人,祖上是威国大贵族,一直控制大秀山的秀银谷,可谓富甲一方的家族。

 

  颜延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学士,更是一位擅长剑术的剑客,渴望重塑威国的荣耀。可惜,威国被帝国击败之后,国内贵族不思进取,热衷于尔虞我诈,结成了许多不同党派,争夺朝中的权力。作为威国的著名贤士,颜延得罪了朝中权贵,以至于难在威国有所作为,不免意志有些消沉。为了排解心中苦闷,颜延常常到安谷拜访陶明,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有一次,颜延在安谷住了不少时日,结交了几位新的友人,竟然错过了家族之大聚。结果,颜家被威国权贵所害,颜延的父亲被下大狱,家族族产被充了公。颜延听说了这一消息,不免伤心不已,竟然跳了夏江自杀,令陶明悲痛不已。

 

  除了四条主街,杜眠风扩建两条大路,分别是千鸟路与万菊路。千鸟路上多为权贵宅邸,更有不少富商豪园,以名绅曹赞的大醉亭最是有名,同高谦府邸毗邻。曹赞与杜眠风是儿女亲家,家族的生意做得很大,与京师盐商帮会关系极好。万菊路的两边小巷纵横,遍布酒楼、妓院与茶坊,乃是极为繁华的所在。

 

  为了增加安阳城的名气,杜眠风在四街两路栽种大树,皆是高达数丈的银杏、青松与翠柏,显得城内生机勃勃,到处绿意盎然。除此之外,杜眠风请来陶明的后人陶俊,由他根据街巷走向与色彩,在路两旁栽种大量菊花,衬托安阳的多姿多彩。放眼整个亚夏大陆,安阳以菊花名扬天下,色彩繁多,满城皆种,颜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白色、紫色与红色的,无愧世人口中的“菊都”称号。

 

  万菊台坐落于万菊路上,处于最繁华的位置,隔着千鸟、万菊路,与高谦府邸遥相呼应。万菊台是安阳最有名的酒楼,正是杜眠风杜家的产业,可以称得上金碧辉煌,不亚于王公大臣家的华阁。万菊台紧邻黄华街,街对而是菊风坛,乃是安阳城最大的菊花交易场所,由曹赞家族把持与管辖。每年的盛夏时节,安阳城是最为繁华的时候,许多商旅专程雇船来到安阳渡口,通过菊风坛大量采购菊花。每至菊花大卖之时,安阳城内人满为患,估计会超过二十万,街市繁华热闹异常,可与京师等大城相媲美。

 

  如今正值春夏相交之季,菊风坛内尚无客商,以至于显得极为萧条。菊风坛东临驻军营地,状如一朵开放的菊花,设有八个大大小小的门。菊风坛有高低错落的菊摊,上面摆放着花盆与花撒,还蹲着五六个头裹白巾的花农,正在伺弄修剪菊花的花枝,清理那些土坯花盆的残土。两个看场的守卫无所事事,围着菊风坛转来转去,偶尔望着万菊台的方向,说着一些污言秽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碧空万里,春风习习,鸟鸣清脆,花香阵阵。

 

  此时正值中午时分,恰是酒楼饭馆的饭点,万菊台内人声喧哗,显得格外地热闹。万菊台朝向北方的三楼包厢不少,只有一个包厢的窗户打开了,窗边站着一男一女两个穿着锦服的人。女子穿着一袭青纱绸衣,外面披着白色的披风,样貌谈不上倾国倾城,却显得极为温婉柔情。

 

  这个女子是白圭商坛的原坛主翁筱,另一个身份则是桓帝翁恒的后裔。

 

  得益于祖荫家底丰厚,翁筱的父亲翁刿年少经商,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在廊中威国颇有名气。一个偶然的机会,翁刿得到白圭商坛治尊青睐,将他收到门下调教,使得翁家产业更胜往昔。后来,翁刿被立为白圭商坛治尊,在廊中开设了许多买卖,逐渐渗透进入银夏帝国。

 

  正当翁刿处心积虑重返帝国之时,他却不幸得了一场大病,虽然请了许多名医救治,依旧撒手人寰。翁筱在四大谋士扶持下,成为白圭商坛治尊,还到灰峰求索卜算之术。翁筱在灰峰求索期间,多次往返于勤岭与京师,见到盐商帮会势力做大,已在文飞扬掌控之下。然而,翁筱对于四大谋士并不看好,或者说她对重返血王座没有兴趣,只是无奈地被卷入到漩涡之中。

 

  与翁筱一样陷入漩涡的,还有强盛三百年的银夏帝国,以及帝都昭阳的权贵们。毫无疑问,四大谋士低估了对手,更轻视了纷繁复杂的局势,导致潜入昭阳的部下被灭。无奈之下,四人陪着翁筱逃到京师,妄图借着盐商帮会的力量,在辛晗与钟霖之战中混水摸鱼。

 

  结果,叉字军与辛晗取得胜利,攻入陪都京师,除掉钟霖的党羽之后,还将四大谋士杀死。翁筱正在京师梵庙听法,以至于逃得了性命。可是,白圭商坛副坛主韦旷叛变,派人搜捕翁筱,想要献给孤阳炙以示友好。韦旷出生在威国归湖北岸留芳镇,先祖是桓帝身边的宠臣,其父韦斯追随翁刿氏多年。翁筱对他印象却不佳,早就婉转地提醒文飞扬,可惜没有得到重视。

 

  翁筱自知无力扭转乾坤,觉得此生再无可恋,于是辗转回到昭阳帝都,打算在桓帝天祭台上自刎。恰巧扶垚偶遇翁筱,劝说她回到昭阳,待时机成熟的时候,送她离开亚夏大陆,到泰安掌控的篷冲列岛。翁筱对这位失了皇城供应的爵爷印象极好,觉得他懂得自己心意,故而没有思量扶垚出于何种目的,便与他一起回到昭阳。

 

  结果,昭阳三色石祭坛发生大暗杀,辛晗与棉花战团被尽数屠戮,大老院贵族亦被杀害,导致帝都一片混乱。数月时间里,昭阳杀声不断,贵族们你争我斗,令帝都不堪其扰,直到叉字军夺得控制权。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血王座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