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学城骑士团(1)
书名:血王座 作者:楚狂人 本章字数:3064字 发布时间:2024-09-11

彷徨无为,天地无疆,逍遥无欲,宇宙无尽。

 

  如何排解彷徨的心态?难道靠无欲无为吗?天是人头顶上的碧空吗?地是人脚下的实实在在的大地吗?一切是真实的吗?天地到底有没有边疆呢?逍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没有欲望是否就没有痛苦?世间所有的一切将归于何处?无穷到底是不是有穷呢?

 

  庄柏站在恩师高维的墓碑前,陷入到无边无际的思索之中,仿佛与另一个世界的高维交流似的。更让庄柏有奇特感觉的是,他好像感到老罕与自己并肩而立,正在认真倾听自己。世上为老罕著书立传者不少,不过真正懂得老罕的人,或者说理解《老隐》中所阐述的道的人,被称为“太虚公”的庄柏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庄柏的出身极为普通,父母是土中刨食的农民,替云汉永宁镇富绅钱桐耕种。钱桐是云汉城主钱节的远族,是一个性情暴躁之人,更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经常盘剥耕种祖产的农夫。钱桐家奴仗势欺人,常到庄柏家耀武扬威,令庄柏父母不胜其扰,不免长吁短谈,抱怨生活无常。

 

  钱桐家奴见庄柏父亲有些懦弱,更是变本加厉,纵容村上霸道之人欺压庄家。正因如此,庄柏从小饱尝过世间疾苦,见识过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深知若要人不被轻视,必须有自强的骨气。为此,尽管庄柏家境贫困,却没有失去自学的信心,常常到村中老学士家附近,聆听其在私塾为人讲学。

 

  如果一直这般生活,庄柏或许就是平庸之人,子承父业做一个农民,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庄柏有一个妹妹,比庄柏小了十多岁,名字叫做庄蝶,自幼就聪明伶俐。庄蝶长到六岁那年,云汉遭遇了大旱灾,土地干涸得裂开了口子,好像老人堆满皱纹的脸。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旱灾尚未过去,永宁镇又突发天花之灾,席卷了整个云汉,继而又扫荡了勤江南岸。庄柏的父母没有幸免,死在了天花肆虐的日子里,丢下了庄柏与庄蝶两兄妹。

 

  为了活命,庄柏带着妹妹离开家乡,一路逃荒到了勤岭。彼时,逃难到勤岭一带的百姓很多,不少人躲在纵横交错的山谷之间,陷入到无法想象的困境中,许多人靠挖草根过活,更多的人命丧荒野。也许是上天眷顾,庄柏带着庄蝶钻入密林,深入到一处山谷,遇到了在谷中练剑的赵凉学士。

 

  受到先祖赵微的影响,赵凉自幼求学于学城,与高维等人关系极好。赵凉在学城声望极高,却不执着于晋升太学士,而是喜欢悠游山水,在山中寻仙访道,习练先祖赵微传下的剑谱。赵凉见庄柏兄妹可怜,自己又缺少伴童,便将两人带回学城。在赵凉的帮助下,庄柏兄妹在学城小镇住下来,平素为学城学府打扫堂室与学洞,做一些闲杂的事务,替学城采买点山货野菜。同时,赵凉为兄妹两人买了几亩薄田,让两人开垦土地种菜、种粮,自给自足地,以便缓解生活的压力。

 

  日子安顿下来之后,庄柏不忘赵凉的大恩,常常陪着赵凉练剑习武。耳熏目染之下,庄柏竟然对剑道有了感悟,将那些招式记在心间。有一日,庄柏指出赵凉剑招有破绽,令赵凉有些吃惊,便让庄柏与其试招。庄柏倒不推脱,拿起松枝递上一招半式,竟然真的破了赵凉的剑招。赵凉大为惊讶,觉得庄柏不同凡响,越发留意庄柏的言行。让赵凉想不到的是,庄柏在学城打杂之时,对听到的文史典籍过耳不忘,竟将学子们所学尽数掌握,常会提出一些不同凡响的见解。

 

  赵凉知道庄柏与众不同,将来会是可造之才,便心生爱才之意。那时,赵凉收到其父之命,准备前往昭阳帝都,加入帝国军部担任将领。赵凉便欲带庄柏同行,却深知庄柏若无学士身份,很难在帝都有所作为,于是便将他推荐给高维学士。

 

  高维与蒂戈并称为良师雅轩双士,为人谦逊有礼,在学子中极有威望。他听了赵凉的介绍,感到非常惊奇与赞叹,甚至有点不敢相信。为此,高维大学士请庄柏坐而论道,了解庄柏的所思所想。至今回忆当时的情景,庄柏依旧历历在目,深切地感受到高维的魅力。好在庄柏回答得镇定自若,交谈之时又融入所思所感,对人世百态有深邃思考,更有改变天下的壮志,使高维大学士赞叹不已。

 

  在高维大学士的坚持下,庄柏破格成为学城学子,由其亲自指点授学。有了高维的言传身教,庄柏的求学之路畅通无比,顺利成为了学城学士。在此期间,庄柏没有荒废剑艺,每日练剑不辍,又得到赵凉相赠的赵氏家传剑谱,剑法自然大有精进。与此同时,庄蝶在庄柏的指点之下,也成为一位学子,剑术亦有所大成。更为难得的是,兄妹两人相得益彰,在赵氏剑谱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与创新。

 

  与那些不求甚解的学士不同,庄柏更专注于博览群书,以期达到相互印证的目的。随着见识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庄柏对七子之教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七子并非同体一脉,必将分道扬镳。

 

  这种观点让庄柏引来非议,使他不被学士主流所接受,就连高维也委婉劝告,建议庄柏切莫误入歧途。好在庄柏并不孤单,同窗学士曲独对他的看法非常支持。曲独是廊中豫国扬鞭镇人,先祖曲扬与老罕是友人,对老罕的言论十分推崇。

 

  受到曲独的影响,庄柏越来越关注老隐,了解老隐的理论与想法,熟读有关老罕的一切,包括那些传说与神话。庄柏越是读老罕写的《老隐》,就越是感觉到文字直击内心,仿佛字字句句都是对自己说的。为此,庄柏在读史、练剑与耕种期间,写下了为《老隐》注解的《解隐》一书。

 

  庄柏在《解隐》中指出,人生是一条湍急且充满漩涡的河流,特别注意要顺势而行。老罕之所以被尊为隐教之祖,就是顺应了人生的河流,懂得顺势、借势,懂得如何与自然亲近,在天地中寻找大道。庄柏还一直坚持认为,顺势而为,也属于无为的一种;无为却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势去做,顺应规律去做,顺从大道去做。

 

  创作《解隐》之后,庄柏对归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天地自然更有了亲近之感。为此,庄柏常常带着庄蝶深入山中,在草庐中感悟自然的魅力,聆听风雨雷电给人心的冲击。后来,庄柏依据自己的感受,又写下了一部旷世奇书《游天》,令学城学者们赞叹不已。

 

  “庄兄,你在想什么呢?”曲独站在庄柏身边问道。

 

  “我在想,高维太学士其实对于老罕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天地大道的人生体会,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万物相长的感动,或许比你我都要更高吧!”

 

  “哦?为什么?”

 

  “尚在学城之时,庄柏自以为有了更高的境界,有了一种悠然于天地的气度与胸怀,想要创造一套与众不同的无为剑法,渐渐有了避世归隐之心。高维太学士没有多说什么,建议我不要忘记当年的壮志凌云,好好在天地之间求道一番。”

 

  “曲独一直以为,庄柏是被迫离开学城的呢!”曲独点了点头道。

 

  “我现在才明白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

 

  “曲独听说,离开勤岭学城的数年时间里,你与庄蝶游历了许多仙山、仙水或仙湖,拜访修仙诸派辟谷所在,与归隐者谈论归隐之术。在那些归隐求道 的人之中,你最推崇谁?”

 

  “嗯。第一个就是神龙湖卧龙岛的卧龙书生。卧龙书生真名无人知晓,剑法却出神入化,曾与楚楚斗剑百合,双方均未讨得便宜。”

 

  “我听说,卧龙书生不踏足江湖,对归隐之道极有心得。”

 

  “是啊!我与卧龙书生交流隐教心得,受到不少触动,有了更多体会。难得的是,卧龙书生主动提出试剑较量,想要点拨我的无为剑法。”

 

  “想必你们没有分出胜负吧!”

 

  “剑术真正的精妙在于修身,提升自己对天地的理解,为何一定要分出胜负呢?”

 

  “也许这正是天地剑法的精妙所在吧!那第二个人呢?”曲独问道。

 

  “第二个人是半山仙人,住在嵩岭半山峰的峰顶草庐,我认为他是最有仙气的隐士。半山仙人本名叫做宗达,乃是苯国国君的族弟,自幼就饱读亚夏文史,还在白峰求索数年。后来,宗达游历银河两岸,在望海王国嵩镇遇到了高人,得到对方一番指点,有了顿悟与归隐之决心。宗达登上嵩岭半山峰,避居山中苦修隐者之术,从此再也不问江湖俗事。”

 

  “我听说,半山仙人剑法不俗,对于求仙问道极有心得。”

 

  “没错。恰在那时,文轩老学士派人相邀半山仙人,我就与庄蝶一起到了到鸠山拜会文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血王座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