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8.8百家争鸣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9508字 发布时间:2024-09-1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大变革的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等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和耕种方法的改变,生产效率提高,社会制度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周王朝君权衰落,士大夫阶层崛起,礼崩乐坏,代表各集团利益的代表们就出现了。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从春秋开始(公元前770年)到战国结束,秦始皇统一中国的500多年时间里,涌现出了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和纵横家等很多思想学术派别。出现了老子,庄子,孔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他们彼此诘难,互相辩论,将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学派。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当时,诸子百家中,数得上名字的就有189家,他们的著作有4324篇。而《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有12家发展成流传的学派,历史上曾有九流十家之说,也把这一时期的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学术现象的出现,除了当时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等因素外,与当时“士人”阶层的崛起关系很大。

士人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身份介于普通平民(庶民)和卿大夫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依附于卿大夫。他们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教育,是当时的知识精英阶层。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或充任武士,或作卿大夫的邑宰、家臣,或在天子、诸侯的宫廷和基层行政机构中担任一般职事官。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战国时期,因为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各诸侯和卿大夫之间盛行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就对门客等士人非常重视,据说,他家每杀—头牛,自己仅取“一豆(四升)肉”,其余的都用来供士人食用。每到年底,田常仅取“二制”,即两匹布帛来做衣服,其余的分给“士”做衣服穿。又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手下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之时,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谡下学宫,招揽天下文人学士,在那里讲学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最有名的是战国“四公子”,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这些士人多为有一技之长者,士人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人物,比如商鞅,吴起等,都曾经是卿大夫的门客,后来因为自己的才能,出将入相。一些小人物,关键时刻,也能为他们的主人做贡献,比如孟尝君被秦昭公扣留,就靠他手下的“鸡鸣狗盗”之徒帮助,成功逃脱。

这些士人门客中,很多都有文化有专长。而当时诸侯国君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政策都很宽松,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很多有学问的人,都在各诸侯国之间穿梭交流,著书立说,兜售自己的学问。

而百家争鸣的大本营,是齐国的谡下学宫。齐威王给学宫的士人们很丰厚的待遇,各国有学问的人都聚集到这里进行研讨。著名的孟子和荀子,以及阴阳家代表邹衍等,都曾在此学习交流。

以上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能够形成的社会氛围和动因。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关系图:

诸子百家人物关线图.jpg

一.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生卒年不详,一说与孔子同时,一说晚于孔子,他出身贵族,只不过是家产都被他父亲败光了的没落贵族。

老子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而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所以,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宇宙万物都生于道。

另外,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

老子把他的思想整理成一本书,就是《道德经》。

老子之后,把道家思想继续发扬光大的是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楚威王想请庄子入朝当大官,但庄子崇尚自由生活,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只当过宋国的一个管“漆事”的地方小官,后来不想干,就辞职了。对于官员修养,庄子曾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就是一方面要有圣人的贤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

庄子把他的思想整理出来,就是《庄子》一书,又名《逍遥游》,和《道德经》一起成为道家的经典。

关于逍遥游的内容,摘录部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乘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他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像在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

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对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人物是列子。

列子生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名御寇,又名寇,字云。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列子主张清静无为,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关于列子,庄子在其著作《逍遥游》中描述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说列子修道九年,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的宰相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列子得以安然无恙。

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书名为《冲虚真经》。

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道家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在发展中也形成了很多派别。比较有名的就有”老庄之学“,”黄老之学“以及”杨朱之学“等。

杨朱之学,是战国时期杨朱创立的道家学派。杨朱与墨子生于同一时期,墨子主张”兼爱“,杨朱则主张贵生重己,反对个人侵犯他人的权利,也反对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据说,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杨朱回答:“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以上是一毛不拔的出处,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这只是道家学派中杨朱之学的特点。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杨朱。

 道家.jpg


二.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ou)邑(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被奉为“万世师表”和“孔圣人”。

 

孔子的先祖是商汤,父亲叔梁纥(he),是宋国大夫。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颜徵在当时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

孔子出生时,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他的母亲颜徵在向尼丘山祷告,希望他一生平安,因此给他取名“丘”,字“仲尼”,“仲”--老大称“伯”,老二称“仲”,孔子有庶兄孟皮,他排行老二。

孔子三岁时,他父亲叔梁纥病逝。母亲颜徵在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欺负,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开始做一个管仓库的小官,后来曾经做到鲁国的大司寇,就是掌管刑法的最高长官。在年轻的时候,孔子就开创私塾,招收弟子,倡导仁义礼智信。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

后来,孔子因为做官不得志,便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后来回到鲁国。

孔子的著作是《春秋》,并修订了 《诗》《书》《礼》《乐》《易》。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现存《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儒家即是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战国中期,孟子成为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亚圣”之称。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念。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孟子的著作《孟子》,书中很多语言,后来成为成语。比如我们知道的“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荀子。

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荀子的著作《荀子》。

儒家的另外一个代表是颜子,又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七十二贤之首,尊称复圣。《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到南宋时期,又出了一个大师,叫朱熹,也称朱子,把儒家学说进一步发扬光大。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子等。

儒家.jpg


 

三.法家:

在商汤建国后,就编制修订了《汤刑》和《明居》等法律。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比较特殊,没有什么明确的创始人,更没有开门立派,四方讲学。法家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潮流,法家人物也多是政治活动家。

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战国时期,李悝 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子和李斯等是法家代表。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出身于韩国的贵族之家。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儒家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更把它发展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法家的观点很现实,摒弃了道家的玄虚、儒家的迂腐及墨家的不合时宜。强调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准确性、公正性、公开性,同时法家遵从重刑主义,认为只有法律严厉,如烈火一般,令人望而生畏,国人才能不犯法。

韩非子与秦国丞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贵族的韩非子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

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他说:“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 ”

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秦王嬴政,被拒绝。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法家的主要经典:韩非的《韩非子》,商鞅的《商君书》,李悝的《法经》,管仲的《管子》,申不害的《申子》和慎到的《慎子》等。

 法家.jpg


四.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又称墨子。

墨家学派的学说基础是“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大家要互相帮助,不要互相伤害,利己利人,实现双赢。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其成员大多是底层平民,但是他们非常勇猛,据说成员都能赴汤蹈火,他们以苦为乐,以自苦励志。成员中有能说会道的,称“墨辩”;有练武,做行侠仗义之事的,称“墨侠”;墨家的领袖则称“巨(钜)子”。

墨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家主张尚贤,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到初行侠仗义,扶弱济贫。

墨子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整理编撰了《墨子》一书,代表墨子的思想,这也是墨家的经典。

 墨家.jpg

 

五.兵家

兵家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关于兵家的起源,有人认为起源于九天玄女,因为九天玄女曾经教黄帝怎样用兵,打败了蚩尤。也有人认为兵家起源于姜太公吕尚,他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不过,大家比较公认的是,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据《史记》记载,公元512年,孙武从齐国出走至吴国。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以兵法进见吴王阖闾。他以惊世骇俗之宏论,卓越远见之谋略,使吴王为之动心,于是重用。此后,他被任命为将军,和伍子胥共同辅助吴王。“西破强楚,入郢,北威章、晋,显名诸侯”。孙武主张改革图强,亩大税轻,“士少”、“富民”,鼓励发展小农经济,以求富国强兵。从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18年,孙武在吴国三十年,战功显赫,使吴国崛然而起,夺取晋国的霸主地位。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除了孙武,还有司马穰苴(田穰苴),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以及汉初张良和韩信等。

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吴子》、《六韬》、《尉缭子》、《握奇经》等。其中以《孙子兵法》影响最大,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被尊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今存十三篇。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残篇,其中,除与今存之十三篇同外,尚有《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见吴王》等五篇佚文。

    《孙膑兵法》是孙膑所著,大约于三国时佚失。1972年银雀山汉墓发现其竹简,整理为上下编三十篇。书中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和辩证思想,特别强调“内得民心,外知敌情”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相传是田穰苴所写,但到了西汉后渐失传。

《吴子》是吴起所著,又称《吴起兵法》,今存六篇,其主张是“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他还依起兵原因把战争分为“义兵”、“暴兵”;并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等军事原则。

《六韬》据说是姜太公所著,包括《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

《尉缭子》是尉缭所著兵书,共三十一篇,今存二十四篇。

 兵家.jpg

 

 六. 纵横家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物是鬼谷子。鬼谷子也称为谋圣。

纵横家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他们在诸侯之间纵横捭阖,游说诸侯,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他们也成为各大国称雄的重要谋士。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和公孙衍,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以拒秦国,秦国丞相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开山鼻祖,门人遍布各地。其中,著名的鬼谷四友:孙膑,庞涓,苏秦和张仪等。他们风云一时,个个都建立了不朽之功业:庞涓遇羊而荣,孙膑逢战不输,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做秦国宰相;还有商鞅,为孝公改革变法。至于后来东渡日本的徐福,据传则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如今日本民间遍立庙堂在朝拜,很多日本人甚至公开声称自己就是徐福后代,并留有家传徐氏族谱可供阅览。

但在合纵连横活动中,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

后人对纵横家评价: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对于苏秦和张仪,太史公司马迁就曾在其《史记》中郑重写道:“此二人真乃倾危之士也!”一笑则而天下兴,一怒使诸侯惧。

鬼谷子的著作是《鬼谷子》,现存x篇,张仪的著作是《张子》,苏秦的著作是《苏子》,

《战国策》则收集了纵横家们的言行。是他们游说辞总集,几乎所有纵横家谋士的言行都在此书。

 纵横家.jpg

 

七.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又相生和相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 ,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 《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

代表人物:邹衍。

 

八.农家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因此农家都尊崇神农氏。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九.名家

名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

 

十.杂家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综合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后期有赵蕤著《反经》综述杂家。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十一.小说家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先秦九流十家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小说家代表人物虞初、燕丹子。

 

十二.方技家

方技家也是诸子百家之一,他们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包括后世之医家与方士。方技家甚至还由治身及治国,《艺文志》指出其有“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的特点。后世“方技”一词则泛指医、卜、星、相之术。

《汉书·艺文志》录有“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今大多亡佚,只有《黄帝内经》流传下来,现分为《素问》、《灵枢》二书。

    代表人物,远古有岐伯、俞拊,战国有扁鹊、秦和,汉初有仓公,其中以扁鹊最为知名,写出了《难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