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燕攻齐之战
战争各方关系:
战争过程:
.燕攻齐之战,也称乐毅伐齐。
齐湣王在位时,齐国很强大。东征西讨,先后在南边的重丘战胜了楚国宰相唐眛,在西边的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在秦昭王的倡议下,齐湣王与秦昭王共同称帝,他称东帝。只不过,没多久他就觉得不合适,又改称王。这时的齐国,因为强大,各诸侯国纷纷背离秦国来归附。齐湣王于是感觉很飘飘然,便自尊自大很是骄横,导致百姓怨声载道。
对齐国虎视眈眈的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征询大将军乐毅的意见:“将军,我们去搞齐国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乐毅回答说:“齐国,它是春秋的老大啊,如今虽然衰落,但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燕昭王一听有理,马上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又派其他人去联合楚国、魏国。为了做得更有把握,还派人诱劝秦国参加攻打齐国。诸侯们早受够了齐湣王的骄横暴虐,牙齿都快咬出血了,正巴不得有人登高一呼呢!因此,都纷纷报名,争着跟燕国做好朋友,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齐国。
乐毅回来汇报:“老大,大家都很痛恨齐国,答应一起出兵!”
燕昭王于是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也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秦、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齐湣王闻报,亲率齐军主力迎于济水(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之西。乐毅亲临前线,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齐湣王大败,率残军逃回齐国都城临淄(参见济西之战)。
乐毅一看齐国人不经打了,便让那些远道来参战的各诸侯军队先回家休息,他准备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谋士剧辛认为燕军不能独立灭齐,反对长驱直入。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坚持率燕军乘胜追击。
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见临淄孤城难守,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
燕昭王带着从齐国抢来的财宝,高高兴兴的回国去了,乐毅继续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
因为占领了齐国大部分地区,燕国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了,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看乐毅不顺眼,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
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战争结果:
此战,乐毅采用诱齐攻宋策略,形成了天下攻齐的有利形势。在作战中又抓住强弱已经发生变化的有利时机,乘胜追击,直捣齐都,因而取得了重大胜利。而齐愍王自恃强大,穷兵黩武,四处树敌,落入燕国圈套而不自知。当五国联军攻齐时,仓促应战,过早集中主力与强大的联军交锋,因而惨败,几致亡国。至于齐军后来在即墨保卫战中能先坚守后反攻,最终一举击败燕军,一是由于即墨有一定的防御条件;二是燕军陷齐后,七十余城须处处布防,不如此后方不稳,战线过长,耗占兵力甚大,己难以集中起优势兵力。此时韩、赵、魏、楚的盟军部队早已撤走,燕兵孤军深入,无多少兵力可以调遣,所以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