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国诸多封城之中,苦桑是极为特殊的一个。苦桑建在苍岭山谷之中,夹在苦人峰与乐来峰之间,地理位置是特别重要的,扼守着帝国通向西北的要道,与西京五镇互为犄角。
昭皇执掌银夏帝国之时,苦桑封城的驻军不多,在帝国封城中排在末位,只有三千步兵与弓箭手。不过,苦桑有易守难攻的地形,又有西京与京师为强援,故而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苦桑城的城主原是筚桉,乃是帝国前律政使筚籍之子。他没有一点治城之才,更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庸人,还常常结交朝中显赫权贵,妄图能够通达朝野。
泰平成功偷袭苦桑城,将筚桉扣在城中镇守府邸,命帝国王师精锐青云军团控制苦桑,又请苦桑乡绅申权代为镇守。申由家族非比寻常,其父申权曾是苦桑城主,因为受到封城贵族排挤,辞去了城主的官位,回到小桑村老家。申由是黑鹰铁卫军将领,无论是东征望海抑或北上抗击沙驼军,他都立下了不少战功。
眼见昭皇待在东山行宫,不再过问朝政与国事,申由觉得无法施展才能,率领骑兵卫队回到苦桑,依托小桑村打造苦桑城的卫城。泰平知道申由极有贤名,能够襄助墨国平定银夏,所以才极力邀请他出山。如今,申由已经归顺墨国,被墨白封为苦桑镇守,统领本部人马坐镇一方。
天色昏暗下来之时,泰平一行来到苦桑城外。苦桑城西高东低,如同一只微微倾斜的酒杯,一条山涧从南峰峰腰流下来,与城中唯一的一条大街交汇于中央。秦昭出示了墨国腰牌,众人顺利进入了苦桑。
苦桑大街贯穿东西两门,笔直而宽敞,两侧种有银杏与桃树,已经有了点点粉红之色。封城的店铺多集中于此,除了有帝国富商买卖,亦有诸多王国富商的生意。北城巷路不少,彼此间兜来绕去,多为寻常百姓所居。苦桑贵族基本上都住在南城,集中到乐来巷两侧,不少宅院极是富丽堂皇。行商富贾选择客栈多半会在南城,集中在西城门一带。
受到帝国内乱频发的影响,苦桑人口陡然激增,不少勤江两岸乡绅贵族迁居,跑到苦桑城来暂避,以免被叉字军劫持。泰平不急于去镇守府,派了一人通知申由,命秦昭率领游士堂骑士到西城巷客栈休整,自己则向北城走去。
北城靠近悬崖之处,有一小片杉树林,里面有一个石头亭。太阳已经完全落了山,一道晚霞垂挂于天边,被苍岭双峰遮挡住,如同一面金光闪闪的小镜子。这座石头亭造型不算独特,年代更不久远,但是却在苦桑城很有名气。元世纪中期,帝国霸主地位稳固,庄帝曾南下巡视西京五镇,途中便行经苦桑封城。
作为银夏帝国最伟大的帝王,庄帝被后世学士贤者敬仰,被视为上古大神转世济民,故而他驾临苦桑引起极大轰动。庄帝来到北峰崖下,坐在这座小亭休憩片刻,还与苦桑学士卞禹交谈,讨论帝国朝政如何惠及于民。卞禹是苦桑城本地穷苦人出身,对于民间疾苦颇为了解,谈吐皆切中要害,提出的办法极有针对性,深得庄帝的欢心与赞赏。
泰平轻轻抚摸着小亭的柱子,一边畅想庄帝的丰功伟绩,一边又想起心爱的子琴。彼时,泰平率领部下从天而降,正是落在了这个小亭之外,见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子琴。两个相爱的人紧紧相拥,互述分别的思念之情,几乎忘记苦桑城刚刚易手。
两个人在城内住了多日。后来,泰平为了参加问鼎城五镇大战,与蛮戎王国决出雌雄,带着子琴穿行苍岭,经由岭间山路向南行进。他们不仅顺利抵达问鼎城,还在苍天峰外的密林见到故人,遇到任平生与燕然贤伉俪。任平生是泰平的贵人,燕然更是子琴的恩师。他们受朱雀派掌门南极竖子邀请,一起前往火龙川朱雀峰,探访朱雀峰的一座古墓。
正是知道了这个消息,泰平才在西征斧族与狮族之时,带着子琴前往寻龙峰,并在翼族人的帮助下,驾乘飞之翼飞到朱雀峰。子琴还在朱雀峰上吗?古墓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我能如戎悍所说一般成为伟帝吗?比肩庄帝是诱惑还是危险呢?泰平胡思乱想着,慢慢地坐在亭中石凳上。
“泰平大良,到了苦桑城为何不去镇守府呢?”申由悄无声息地出现,站在泰平的身后。
“镇守府人多眼杂,倒不如这小亭令人清静。”泰平没有转身,依旧望着峰崖。
“大良似乎心事很重,莫非是想起子琴姑娘了?”
“申镇守,人的头脑里为何会同时出现不同的场面,或者说进入两种不同的虚幻境界呢?”
“大良的脑海里除了出现子琴姑娘,一定还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吧!”
“是啊!我的眼前依稀出现庄帝的影子,好像他正站在小亭的角落,思索着一些事情。”
“泰大良是百年难遇的贤才,也是亚夏变天者,庄帝更是千古一帝,大良睹亭思人也是有的。”申由一边说着,一边坐在泰平的身边。
“申镇守,你觉得七子之神会沦落吗?”
“如今亚夏大陆多信奉七子之神,就是因为银夏帝国庄帝推崇,借助强大国力全力促进,才渐渐取代许多国家数百年的文明信仰。大良一定非常清楚,亚夏文明起源于廊中,到了灭龙纪时代,廊中各国仍多以部落形成时的神祉为尊,包括龙族、虎族、鸠族等等,这些族人吹嘘龙神虎威,贬低其他地区的部落族人,以此彰显廊中之尊。那时,廊中刚刚出现民间尊重的七子之贤,认为他们与龙虎并行,有经天纬地之能,但却少有人知七人从何而来。”
“是啊!庄帝继位之后,大力宣扬帝国正统,抓住七贤传说另辟蹊径,通过不断演化便成为如今七子传说,并逐渐形成七子神论。七子神论与七贤有最大的不同,是改变龙神与七子关系,变从属为屠龙圣贤,而且模糊了灭龙的世纪。”
“这种传说的微妙变化,如果不能够妥善推行,会令世人茫然不知所措。然则,凭借帝国的霸权地位,庄帝无以伦比的伟主形象,亚夏大陆各国最终接受了这一传说,渐渐成为亚夏族的主流神教论。庄帝更是以身作则,极其尊崇七子,尤其视学子派为国之根基,还将太学士赐福继位帝王之律,写入帝国律法之中。”
“确实如此。”
“我想对大良说的是,七子之神因银夏帝国辉煌而兴,也将因为银夏帝国衰落而沦落,这恐怕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申镇守真是这么想的吗?”
“大良有所怀疑?”
“不是怀疑,而是觉得有些可惜。我曾在京师见到布政使孟禹,他也认为七子之教将分崩离析,未来会被其他教派取代。”
“七子之教从来都没有真正融合,被别的教派取代当属正常。不过,时值当下风云变幻的时代,七子若有一派能够崛起,亚夏族的贤者必会一同助力。”
“镇守认为哪一派脱颖而出呢?”
“依申由一己之见,学子一派如果能够走出困境,应该成为主宰亚夏的一派,毕竟学子数量是极其庞大的。”
“镇守觉得哪一个教派还会兴起呢?”
“目前来看,梵教兴盛之势不可阻挡,将来会是亚夏大陆主要一教;亚夏大陆的隐者众多,适逢天下纷乱更是避世之风日盛,相信隐教也会占据一席之地。”
“镇守认为世上有分神之说吗?”
“正如大良刚才所说,你的头脑中即想着庄帝,也想着子琴姑娘,这不正说明此刻的你就是分神吗?”
“可以分好坏,可以分善恶,可以分正邪,可以分生死。”泰平若有所思地说道,眼角竟然有些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