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槜(zui)李之战
战争各方关系:
战争过程:
吴国和越国是地处长江下游一带的两个诸侯国。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又作阖庐)派专诸刺杀吴王僚,登上吴国王位后,任用逃亡到吴国的楚国贵族伍子胥和齐国人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大将,在柏举之战击溃楚军,占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荆州市东北),称霸东南。
越国定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楚国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使越国力量迅速壮大。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楚。次年春天,越王允常趁吴国国内空虚,出兵袭击吴都姑苏。吴王撤兵回救,越王允常自知力不能敌,在大掠之后主动撤兵。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太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为“南服越人”,遂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对阵于槜(zui)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
越王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
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突然进攻,大败吴军。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他的脚趾。阖庐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距槜李仅七华里,此为“槜李之战”。阖庐临终命其子夫差“必毋忘越”。
战争结果:
越军胜利,吴军败退,吴王阖闾战死
槜李之战,虽然以吴败越胜告终,但当时吴国领土广大,兵强马壮,实力远超过越国,越并不是吴国的对手。然而,越却战胜了吴国,这就教育了吴国的执政者,要争霸中原,必先灭掉越国,以扫除后顾之忧。由此又引发了吴、越夫椒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