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假道伐虢
战争各方关系:
战争过程:
春秋时期,公元前658年,晋国与虞国、虢国是邻居。晋国是大国,虞国和虢国却是小国。为了防止被大国吞掉,虞国和虢国历来关系不错,谁有难,另外一方都会出手相帮,绝不袖手旁观。这种哥们儿关系,保证了两国在大国旁边还能生产下来。
但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想称霸的晋国,早就想把旁边这两个小国收入囊中。只是,这两国虽小,但合起来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觑,晋国虽然有心,却一直不知如何下手。
晋献公为了此事,唉声叹气。
大臣荀息见状,说:“大王,这事好办!”
晋献公:“哦,你有什么好办法?说来听听!”
荀息:“大王,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晋献公点点头:“唔,办法不错,可如何离间呢?”
荀息:“听说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啊!“
晋献公:“嗯,继续说!“
荀息:“大王,你不是有两件宝贝吗?“
晋献公:“你是说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呸,亏你想得出,那可是我心爱的宝贝,如何能拿去送人?“
荀息:“嘿嘿,大王别急嘛!这两件宝贝,只不过让那虞公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
晋献公恍然大悟:“唔,对,对,好注意!“
虞公:“哈哈哈,晋国献我良马美璧,真够哥们啊!“
晋国趁机提出要求:“虞公,虢公不够朋友,得罪了我们,我们要去教训教训他,需要从你们虞国借道,请帮帮忙!“
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正不知如何回报呢,听晋国提出了要求,马上答应:“好,好,没问题,允许你们从我们土地过去揍不听话的虢国!“
虞国大臣宫之奇:“老大,这事千万办不得,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啊。”
虞公:“呵呵,晋国强大,虢国弱小,我们如今结交了一个弱小的朋友,却因而得罪一个强大的朋友,那不是傻瓜吗?况且,晋国和我是同宗,他们怎么会害我?我看你是脑筋短路了吧?”
于是,晋国大军在大将里克带领下,从虞国的土地上过去,把虢国给灭了。回来时,他们车上装满了从虢国抢来的各种礼物。全部送给了虞公。
虞公嘴巴都笑歪了,嘲笑宫之奇目光短浅,差点得罪了晋国这么好一个朋友。
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对虞公说:“大王,我病了,在你这里休息几天,可以么?“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虞公收了礼物,当然不好拒绝,忙说:“没问题,没问题!“
晋国的部队,就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过来了,说是来慰问。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
可是,他们才出城门,忽然,虞国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虞公成了俘虏,肠子都悔青了,可是,有什么用呢?
战争结果:
虞国和虢国被晋国灭亡。
虞公贪小便宜,因小失大。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左传·僖公二年》原文: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人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类似战例:
借蔡灭息
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齐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账,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作为亲戚,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救,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关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侯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当然很感兴趣,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然后把息妫带回了楚国。楚文王利用蔡国和息国的矛盾,将两国都灭掉。正是鹬蚌(yu bang)相争,渔翁得利。蔡国和息国作为亲戚,本应互相团结,联合对外,不该因为一点小事,激化矛盾,互相拆台,因小失大,最终引狼入室,遭受亡国之祸,让楚国人获利。
借道伐蜀
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年,蜀国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秦惠王垂涎蜀国富饶,欲派兵攻打,但秦将对蜀地道路不甚了解,张仪出谋制作五头石牛,将黄金镶在牛尾下,由其子张若护送给苴国,苴侯高兴地承诺愿助秦国借道伐蜀,张若又到苴蜀边界向人们大肆宣传说:“秦惠王愿与苴国结秦晋之好,送给苴国了五头石牛。这可不是一般的石牛,这是秦国才有的石料做的,而且石牛还有灵性,晚上会偷偷的吃草,吃饱了也会拉屎,但它们拉的屎是黄金。”
蜀王杜芦是一位在年轻气盛的君王,但有时候气盛太过了也未免是好事,击退巴国来犯军队的他,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他忘了上几辈为什么要建苴国,他更忘了上一辈为什么对苴侯忍气不发,他没有思考,或许没想去思考,也没想听廷上百官对他的进谏,他令五组劳工限期开凿蜀国至苴国的道路,以便快速出兵打击越来越不听话的苴国,另外要夺来秦惠王送给苴侯的五头能拉黄金屎的石牛。
张若在苴国关注着蜀国至苴国的道路修拓进展,终于等到蜀王杜芦亲自率兵,令“五丁力士”(即五组劳工)引路攻打苴国,这条路就是后来的蜀道。苴侯急忙请张若回秦国求秦王出兵援救。蜀王杜芦也派使者与秦结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干涉苴政。但狡诈的秦惠王嬴驷收了二国的礼物后,便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攻打蜀国。苴侯为表诚意大开城门,秦兵蜂拥而入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
蜀、苴二国同年灭亡。苴侯或许不记得春秋时期“假道伐虢”的故事了。
刘备入川(后来的故事)
与假道伐虢类似的,还有后来的刘备入川,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