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长勺之战
战争各方关系:
战争过程:
春秋时期,鲁国作为东方诸侯大国,一直都是周王室强藩,震慑并管理东方。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经过多年治理,国力比鲁国强大。
齐襄公于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孙无知暗杀,月余后 (前685年春季),公孙无知亦被国人所杀。公子纠及公子小白各自从鲁国及莒国返国。小白先至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庄公为护送公子纠回国,与齐军战于干时而大败,仅以身免(只身逃脱)。
齐恒公即位后,对鲁国派公子纠于自己争夺王位之事耿耿于怀,计划再进攻鲁国。
公元前684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并说服鲁庄公带上自己去参战。
鲁庄公:“齐军气势汹汹,人数又比咱们多,怎么办?“
曹刿:“大王,我看这地方不适合反击,请大王下令,咱们军队后退到长勺(今莱芜苗山镇)。“
鲁庄公:“好,听你的!”
齐军统帅鲍叔牙:“鲁军后退了,咱们跟上去!”
双方军队在长勺摆好阵势,一触即发。
齐国鲍叔牙:“弟兄们,鲁军在干时曾经被我们暴打,手下败将,不堪一击,咱们冲啊!”
鲁庄公一见,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
曹刿忙说:“大王,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
鲁庄公一听有理,遂大声叫道:“小的们,固守阵地,不许冲锋。弓弩手听令,齐军上来,你们只管放箭,杀无赦!”
鲁军咬着牙,手中的箭矢朝齐军嗖嗖飞去。
鲁军不出击,阵势不乱。齐军没有厮杀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
稍事休整,鲍叔牙看到齐军恢复精力了,又大叫:“小的们,冲啊!”
面对齐军第二次攻击,曹刿还是对鲁庄公说:“大王,别激动,咱们稳住,稳住!”
鲁庄公:“好,听你的!“
“小的们,还是继续放箭,别让齐军过来!”
于是,鲁军的弓箭手阻挡了齐军的猛攻。齐军两次攻不进鲁军阵地,只得退回到原地。
“唉,好累啊!这鲁军胆小如鼠,不敢和咱们开打啊!”齐军瘫坐在地上休息。
齐国鲍叔牙:“哈哈,鲁军就是胆小鬼,大家快起来,咱们再打他们一次!”
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
于是,齐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曹刿:“大王,快擂鼓,咱们发起冲锋!”
鲁庄公:“好,听你的!”
咚咚咚,鲁军的战鼓声震耳欲聋,憋着一股气的鲁军顿时生猛如虎,向齐军奋勇冲去。他们要复仇雪耻。
而齐国的军队,再经过前两次冲锋后,勇气已衰,被鲁军杀得落荒而逃。
鲁庄公:“哈哈哈,曹刿,你看,齐军跑了,咱们追击怎么样?“
曹刿:“大王,别急,等我查看一下再说。”
曹刿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
曹刿:“大王,可以下达追击令了!”
鲁庄公:“好的!“
“小的们,快追啊,别让齐军逃了!“
“我的妈呀,大家快跑 ,快跑,鲁军追来了!”
齐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鲍叔牙也逃得无影无踪。
“哈哈哈,看你们齐国还敢小瞧我们鲁国!”
长勺之阵后,公元前684六月,齐国联合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鲁庄公与宋国战于乘丘,取得大胜。齐国军队随后撤退。次年五月,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但鲁国再次战胜。
战争结果:
齐军大败,鲁国胜利,曹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战争中成竹在胸,从容不迫,稳扎稳打,冷静思考,根据战场情况,及时拿出适宜的对敌之策,临机决事,让鲁庄公洗雪了以前兵败的耻辱。
该战得出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争理论。
备注:
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