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子产相郑
事件关系图:
事件过程: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历史典籍以“子产”为通称,亦称“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等。他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公元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死于前522年。
子产在执政期间,既维护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措施是:为田洫(xu),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有控制地开放言路。其政治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在对楚、晋等国的外交方面,子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郑国在子产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
三十一. 伍子胥奔吴
事件关系图:
事件过程:
楚平王已经杀了直言诤谏之臣伍奢,伍奢次子伍子胥换上老百姓衣服逃向他方去了。这一天来到昭关,因盘查很严。他心急如焚,无计可施。有一个隐士叫东皋公,留他到自己的家中暂住,并表示愿意帮他出谋划策。为了这事,伍子胥一夜之间须发皆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东皋公见状,于是约来自己的密友皇甫纳;皇甫纳长得很象伍子胥,给他换上素色的衣服,打扮成伍子胥的样子。而伍子胥却换上仆人的妆束,混杂在人群之中,来到昭关下,门吏果然错把皇甫纳当做伍子胥抓了起来。其他守兵以为抓住了伍子胥,就放松了盘查,伍子胥乘混乱之机混出关去。 最后,他投奔吴国,带兵报了父仇。
惨遭陷害
楚平王“息民五年”后,政局日趋稳定,国势亦渐恢复,即可向外图谋进取时,却因贪恋女色,重用佞臣,从而把楚国引向歧途。据《左传·昭公十九年》载,楚平王原为大夫聘蔡时,与蔡地[具阝]阳(今河南新蔡境)封人之女同居而生太子建。即王位后,使伍奢为建之师(傅),费无极为少师。费无极不受太子建宠信,就转而想谗害太子建与伍奢(费无极是楚国名声狼藉的“谗人”,对楚国危害极大。
公元前527年(楚平王二年),楚大夫朝吴有功于楚平王,费无极恐其有宠,挑拨其与蔡人关系,朝吴被迫出奔。楚平王怒责费无极,费又说朝吴有异心,迫其出奔,“翦其翼”。太子建当知费无极之所为,故不被信任。他向楚平王建议为太子建娶妻,楚平王同意,就为太子建娶秦女,并命费无极前往迎娶。费无极又转而劝楚平王自娶。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六年)正月,楚平王果然自娶(秦女嬴氏)。
费无极诬陷太子建与其师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楚平王听信费无极谗言,立即拘执伍奢,并命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建。奋扬知太子建蒙冤,先使人相告,太子建被迫奔宋。
伍奢子伍尚和次子子胥(伍员),都很有才干。费无极不放心,又进一步陷害其子,说不杀伍尚兄弟两人,将为楚患。楚平王以不杀伍奢为名,诈召伍尚、伍员。伍尚对伍员说: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从为愈。
伍尚应召归,结果伍奢、伍尚均被楚平王所杀。据《史记·伍子胥传》、《吕氏春秋·异宝》、《战国策·秦策》、《吴越春秋》等载,伍子胥历尽艰难,先奔逃至宋,投太子建。适逢宋有华、向之乱,就与太子建奔至郑。郑国君臣对他们很友好。在晋国,太子建却与晋国大夫中行寅合作,拟与晋里应外合而灭郑。谋泄,郑定公与子产杀太子建。太子建有子名胜,伍子胥就与胜逃离郑国,经过许国,然后出昭关(楚地,今安徽含山小岘山上),夜行昼伏,膝行匍匐,“乞食于吴市”。至吴后,“耕于鄙”。
后来,发现公子光有野心,便献专诸刺杀吴王僚。公子光继位后,伍子胥发挥才能,帮助吴国称霸。
伍子胥在逃离楚国途中,有一次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姑娘觉得人格受辱,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