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若敖氏之乱
事件关系图:
事件过程:
若敖氏,又称若敖族、若敖氏之族,是活跃于春秋时期楚国的芈姓家族,始祖斗伯比为楚国国君熊仪(谥若敖)的幼子,熊仪死于前764年,若敖氏即是以他的谥号若敖为族称,在其内部又分鬬氏(斗氏)和成氏两个支系。
若敖族的成员,如斗伯比、斗廉、斗祁、斗勃、斗谷於菟(斗子文)、成得臣、成大心、成嘉等人在楚武王至楚庄王时代长期担任军政要职。
若敖氏之乱是指横跨楚国三代君王,即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时期的一系列由若敖氏族人引起的动乱。以公元前632年,成得臣在城濮之战前的一意孤行为开始标志,到公元前605年,斗越椒之乱被楚庄王平定而结束,时间的跨度达27年之久。
主要事件有成得臣抗命、斗克之乱、斗宜申之乱、斗越椒之乱。
公元前637年,斗子文担任楚国令尹已27年,他觉得自己执政已经够久了,便打算退休,并准备为楚成王物色继任令尹人选。他比较看好自己的族弟、时任楚国第二任司马的成得臣(字子玉),恰好那一年成得臣帅军伐陈有功,于是斗子文便趁机把成得臣推荐为下一任令尹。
当时有一个小孩提出反对意见,此人名叫蒍(wei)贾,是楚庄王时期的名相孙叔敖的父亲,他评论说,子玉这个人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也不能让他帅军打仗,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后来的情况,我们都已经知道,楚国在城濮之战失败,子玉自杀。
子玉死后,继任令尹的是那位质疑子玉能力的蒍贾的父亲蒍吕臣,不过此时若敖氏的势力已十分强大,因此对这个不是若敖氏出身的令尹相当不满,最终,蒍吕臣在位不到一年,便在一片反对声中去世。接下来的三任令尹均是出自若敖氏,分别是斗勃、成大心、成嘉。
斗勃,是城濮之战时子玉的两个副手之一,史书上没有关于他的作乱记录,应该是一个贤臣。他曾在楚成王立嗣时劝谏楚王不要太早,唯恐以后反悔的话可能会造成祸患,而且他认为立嗣的太子商臣为人阴鸷,不会是一个好的君主。楚成王不听,最终斗勃被太子商臣陷害致死,而后来楚成王果然后悔立太子商臣,结果就在楚成王准备废太子时,太子商臣先下手为强,把自己的父亲楚成王杀死了,自己当了楚王,史称楚穆王。
斗勃之后的令尹成大心、成嘉都是子玉的儿子,他们也应该是贤臣,史书上也没有关于他们的作乱记录,并且都曾带兵征伐过叛楚的小国。不过在他们两个人执政期间,分别爆发过其他若敖氏族人发动的叛乱。
斗宜申,子玉从司马升任令尹时,斗宜申继任司马一职,也是子玉在城濮之战时的另一个副手。城濮之战战败,子玉自杀,斗宜申则被免去司马一职。公元前617年,令尹成大心执政期间,郁郁不得志的斗宜申与子家勾结,策划杀死楚穆王,阴谋败露,最终被楚穆王处死。
斗克,申公斗班之子,继任父亲的爵位,担任第二任申公。
前635年,秦穆公为寻求南开武关的通道,攻打楚国的属国鄀国。楚国派申公斗克前去支援鄀国,结果秦国用计把斗克俘虏。
前627年,秦、晋崤之战,秦国大败,秦穆公为寻求联楚抗晋,故而把斗克释放回国。不久,斗克被楚国任命为司马。
前614年,楚穆王病逝,其子楚庄王即位。楚国的附庸群舒趁楚国国君新丧,政局未稳,发动叛乱。时任令尹的成嘉决定带兵平叛,于是便令司马斗克、公子燮留守都城,自己出外平乱去了。
没想到斗克却伙同和成嘉争夺令尹一职失败的公子燮作乱,他们派人暗杀令尹成嘉,未遂之后,挟持楚庄王离都,途经庐地的时候,二人被庐戢黎、叔麇设计诱杀,楚庄王才得以获救,重返郢都。
相比其父斗班,斗克可谓窝囊透顶,既不能为国善守边疆,枉为封疆大吏;又不能为君尽忠,反而挟君作乱,终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把他父亲斗班的脸丢尽了。
斗克之乱后不久,令尹成嘉便去世了,接任他职位的是斗般,也就是斗子文之子。斗般就当了两年的令尹,因此史书对他的事迹记载不多,不过也没出现什么作恶的事,所以应该也算得上一个贤臣,况且以他父亲斗子文的品格,他应该也不至于太差。
也许是人善被人欺,也许是若敖氏势力太大而招人恨,就在斗班担任令尹的第二年(公元前611年),蒍贾诬陷斗般谋反,导致斗般被处死。
前面说过,蒍贾是个很聪明的人,小小年纪就能看破子玉是个徒有其表的庸才,不过,聪明并不意味着人品好,从史书上看,蒍贾就是一个小人。
斗越椒,斗氏,名椒,字子越,史称斗越椒。楚国第一任司马斗子良之子,斗子文之侄。在斗越椒刚出生的时候,斗子文说他有“熊虎的形状、豺狼的声音”,实乃狼子野心之辈(成语“狼子野心”出处),建议斗子良立马杀了他,要不然若敖氏必然会因为他而灭亡,斗子良没有听从这个建议。
等到斗子文即将去世的时候,依然对斗越椒念念不忘,他召集族人说:“如果斗越椒一旦执政,你们就快点离开楚国吧,不要遭到家族灭亡的祸难。”同时哭着说:“鬼尚且要求吃东西,若敖氏的鬼不是要挨饿了吗!”(成语“若敖鬼馁”出处,比喻绝后,无人祭祀先祖)。
前613年,斗克之乱,司马斗克被诛杀,斗越椒继任楚国司马一职。
前611年,令尹斗般被蒍贾诬陷谋反,斗般被处死,斗越椒升任令尹,而蒍贾则升任司马一职。
前605年,斗越椒带领若敖氏族人把司马蒍贾囚禁起来并杀了他,然后便准备进攻楚庄王。楚庄王用三代国王的子孙作为人质,请求和斗越椒讲和,斗越椒不接受。楚庄王在漳澨用兵。秋季,七月初九日,楚庄王和若敖氏在皋浒作战。斗越椒用箭射楚庄王,力量强而箭镞锋利,箭飞过车辕,穿过鼓架,射在铜钲上。又射一箭,飞过车辕,透过车盖。士兵害怕,开始退却。楚庄王派人在军队里到处喊着说:“我们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国,得到三枝箭,斗越椒偷去两枝,已经全用完了。”于是楚庄王下令击鼓进军,就平定了斗越椒之乱。
由于斗越椒发动叛乱时,很多若敖氏族人都跟随他作乱,以致楚庄王平定叛乱后,若敖氏几乎灭族,除去斗越椒的儿子斗贲(ben)皇逃往晋国,并改氏为苗,史称苗贲皇。斗氏只有斗般的儿子斗克黄因为在外出使从而幸免于难,斗克黄听说若敖氏被灭后,不但没有逃亡,反而回国坦然请罪受死,楚庄王感其祖父斗子文对楚国的功绩,因此赦免了斗克黄,让他继承斗氏的香火。
斗越椒之乱被平定后,长达27年之久的若敖氏之乱终于结束了。 若敖氏作为楚国先王若敖熊仪的后代,出过斗伯比、斗廉、斗祁、斗子文、斗班等这些为楚国崛起做出重大贡献的贤臣,但在若敖氏因为这些先辈的努力而逐渐强大起来后,他们的后辈却日渐骄狂。
正因为如此,年幼的楚庄王在即位之初,会不处理政事,整日沉溺于玩乐,他必须小心谨慎,如果冒然搞大动作,万一一不小心得罪了若敖氏,根基不稳的楚庄王很有可能就会被废黜。他只有在理清楚国家的各方势力之后,做到心中有数,才敢有所行动,也由此给我们留下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