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关系图:
关于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53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周天子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称霸。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最有代表性的诸侯老大。霸,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相当于各诸侯的首领。
不过,由于春秋时期有好几位诸侯都有称霸经历,五霸到底如何确定,历来都有争议。一般认为,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而晋国作为中原诸侯的老大,曾经称霸百年,除了公认的晋文公,晋悼公以他的文治武功,带领衰落的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尊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完全独霸中原。。
不过,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是当之无愧的人选,没有争议。其他.郑庄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构建的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晋文、晋悼、楚庄相提并论。
因各诸侯之间为了争霸,互相征伐,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五霸有很多故事,具体可参见齐桓公等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