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种
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时期著名谋略家,楚国人,本是楚国的一个小官,在范蠡劝说下,投奔越国,成为越国大夫。
当越王勾践兵败被困会稽山时,文种和范蠡出谋划策,积极奔走,行贿吴国太宰伯嚭,让勾践得免一死。
此后,文种和范蠡全力辅佐越王勾践,与范蠡一起制定了兴越灭吴九术。为了让吴国粮食欠收,文种曾亲自到吴国借粮万石,两年之后,他挑选好的粮食,但将其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人拿来做种子,颗粒无收,导致吴国缺粮,为后来被灭亡奠定了基础。
在文种和范蠡辅佐下,越国最终消灭吴国,迫使吴王夫差自杀。为越国立下赫赫功劳。
但文种没有范蠡的远见,也没有真正认识越王勾践的为人,不懂兔死狗烹的道理,在范蠡写信提醒他及时离开越王时,他只是不上朝躲避,却被人诬告谋反,最终,越王勾践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九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六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文种遂自杀。
九术为: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帛,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缟,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好,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3.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吕不韦本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商人,凭着他聪明的头脑,很快就积累了万贯家财。这天,他来到赵国首都邯郸,听说秦国公子异人在邯郸当人质,因为其父亲安国君不喜欢他母亲夏姬,异人也不受宠,秦国很少给他寄生活费,异人的生活过得很困苦,出门穿着褴褛的衣服,没有车坐,只靠两条腿走路。
对于这样一位落魄王孙公子,别人都不怎么待见,吕不韦却认为奇货可居。竟然主动登门拜访。
吕不韦对异人说:“我可以使您显赫。”
异人无奈而笑道:“待你显赫之后,再让我借光吧!”
而吕不韦则严肃地说:“您有所不知,是我的显赫需要借助您的显赫啊!”于是,两人入座深谈。其后,异人顿首发誓说:“计成,我将与君共享秦国之利。”
吕不韦身上只带了千金,但他立即拿出五百金给异人,让异人结交宾客。然后,他用剩下的五百金,购买了奇珍异物,亲自来到秦国。
吕不韦先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献上好礼,然后说:“阁下可知?阁下罪已至死!您门下的宾客无不位高势尊,相反太子门下无一显贵。而且阁下府中珍宝、骏马、佳丽多不可数,老实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执政,阁下则危如累卵,生死在旦夕之间。”
阳泉君大惊。吕不韦又道:“小人倒有条权宜之计,可令阁下富贵万年且稳如泰山,绝无后顾之忧。”
阳泉君赶忙让座施礼,恭敬地表示请教。
吕不韦献策说:“大王年事已高,您姐姐华阳夫人却无子嗣,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子傒继位后一定重用秦臣士仓,到时候华阳王后的门庭必定长满蒿草,萧条冷落。现在在赵国为质的公子异人才德兼备,可惜没有母亲在宫中庇护,每每翘首西望家邦,极想回到秦国来。王后倘若能立异人为太子,这样一来,不是储君的异人也能继位为王,他肯定会感念华阳夫人的恩德,而无子的华阳夫人也因此有了日后的依靠。”
阳泉君说:“对,有道理!”便让吕不韦进宫与华阳夫人谈话。吕不韦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亲母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便是出于此处)。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异人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会受到尊宠。”
华阳夫人这一关搞定之后,吕不韦回到邯郸,请异人到家里来做客。席间,吕不韦让自己的小妾赵姬给异人倒酒。赵姬天姿国色。异人好色,见赵姬,便想与之白头偕老,竟然开口请吕不韦把赵姬让给他。吕不韦含怒,但是他想:既然我已经破家钓奇,怎么能够半途而废呢?于是,他深谋远虑,狠心地献出了赵姬。当时,赵姬已经怀孕,她瞒着异人,不久生下儿子,取名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公元前257年,安国君立异人为嫡之后,秦昭襄王出兵围攻邯郸,赵国要杀掉作为人质的异人。吕不韦以六百金贿赂赵国守将,助异人只身脱逃。赵国又要杀掉异人之妻赵姬及子嬴政,赵姬本为赵国的豪家之女,因此得以隐匿存活。
公元前249年,秦昭襄王死,太子安国君即位(即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即异人)为太子。孝文王死后,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华阳夫人为太后,子楚生母夏姬也尊为太后。子楚夫人赵姬携子嬴政回到秦国。秦庄襄王随即以吕不韦为丞相,封其为文信侯,食邑为河南雒阳十万户。
三年之后,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死,年方十三的嬴政即位。秦王嬴政拜吕不韦为相,尊为“尚父”。
吕不韦是个奇才,当了秦国丞相,还命他的食客们将各自的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的著作,命名为《吕氏春秋》,流传至今。据说,吕不韦对包罗万象的《吕氏春秋》非常喜爱,也很有信心,他曾让人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悬挂在咸阳的城门上,悬挂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但是,因为吕不韦与赵姬的亲密关系被秦王赢政发现,在杀死赵姬的情人嫪毐后,便想处死吕不韦。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过了一年多,很多宾客使者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吕不韦害怕,就饮鸩自尽。
4.范雎
范雎(?~前255年),亦作范且,或误作范睢(sui),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范雎年轻时,便有雄才大略,曾周游列国,希望能得到某个诸侯的赏识。但是,并没得志,只好回到魏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个食客。
公元前283年,范雎作为须贾的舍人,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对须贾很无礼,在朝堂之上责问须贾,须贾唯唯诺诺,不敢多说,站在须贾身后的范雎不满,便出列和齐襄王争论,齐襄王觉得范雎是个人才,晚上悄悄派人联系范雎,希望他能留在齐国,并赠送范雎很多礼物,范雎请示须贾后,只留下了一下美食,把其他金银宝贝退还给了齐国。
须贾对范雎羡慕嫉妒恨,表面上不动声色,回到魏国之后,就向魏国丞相魏齐打小报告,诬告范雎叛国。魏齐不分青红皂白,命人对范雎严刑拷打,把范雎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肋骨被打折、牙齿被打掉,惨不忍睹,几乎被活活打死,在奄奄一息之际,范雎唯恐性命难保,便屏息僵卧,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动,佯装死去。舍人(门客)误以为范雎已死,便去禀告正在饮酒的魏齐。魏齐命仆人用苇席裹尸,扔在茅厕之中,又让宴饮的宾客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范雎咬牙强挺。待到天色已晚,从苇席中张目偷看,见只有一名卒吏在旁看守,便悄悄地说:“吾伤重至此,虽暂醒,决无生理。你如果能让我死于家中,以便殡殓,异日定当重金酬谢。”看守见其可怜,又贪利,便谎报魏齐,说范雎早已死去,把席子里的死人扔掉算了,免得吓到那些来厕所拉屎的宾客。喝得醉醺醺的魏齐便命仆人将范雎尸体扔到荒郊野外。范雎这才得以脱身。但魏齐很快后悔,担心范雎没死,又派人去搜寻。魏国人郑安平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带着范雎一起逃跑,并帮助他隐藏起来,范雎更名叫张禄。躲避魏齐搜捕。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访魏国。郑安平就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贤能的人士可愿跟我一起到西边去吗?”郑安平回答说:“我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谈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来。”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好了。”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范雎与王稽暗中约好见面时间就离去了。
王稽辞别魏王和群臣,驱车回国,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雎,很快进入了秦国国境。车到湖邑时,远远望见一队车马从西边奔驰而来。范雎便问:“那边过来的是谁?”王稽答道:“那是秦国国相穰侯去东边巡视。”范雎一听是穰侯便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最讨厌收纳各国的说客,这样见面恐怕要侮辱我的,我宁可暂在车里躲藏一下,不想见到他。”不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看到王稽,便停下车询问说:“关东的局势有什么变化?”王稽答道:“没有。”穰侯又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带有说客一起来吧?这种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王稽赶忙回答说:“臣下不敢。”两人随即告别而去。
范雎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处理事情多有疑惑,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可是忘记搜查了,我还是下车躲避一下。”于是下车躲在路边。
没多久,穰侯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人,这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
王稽回国,向秦王报告了出使情况后,趁机进言道:“魏国有个张禄先生,此人是天下难得的能言善辩之士。他说‘秦王的国家处境危险,已到了层层堆蛋的地步,能采用我的方略便可安全。但需面谈不能用书信传达’。我所以把他载到秦国来。”秦昭襄王不相信,只让范雎住在客舍,给他粗劣的饭食吃。就这样,范雎等待秦王接见有一年多。
当时,秦昭王已经即位三十六年了,但没有实权,权力被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和舅父穰侯魏冉等“四贵”把持。
范雎又上书给秦昭襄王,昭襄王读了范雎的信,心中大喜,派王稽用专车去接范雎。这样,范雎终于有了拜见秦昭王的机会。但是,到了宫门口,他假装不知道是内宫的通道,就往里走。这时恰巧秦昭王出来,宦官发了怒,驱赶范雎,喝斥道:“大王来了!”范雎故意乱嚷着说:“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他想用这些话激怒秦昭王。秦昭王走过来,听到范雎正在与宦官争吵,便上前去迎接范雎,并向他道歉说:“我本该早就向您请教了,正遇到处理义渠事件很紧迫,我早晚都要向太后请示,现在义渠事件已经处理完毕,我才得机会向您请教。我这个人很糊涂、不聪敏,让我向您敬行一礼。”范雎客气地还了礼。
进了王宫,秦昭襄王喝退了左右近臣,只有他和范雎时,昭襄王突然跪下,对范雎说:“先生怎么赐教我?”
范雎说:“嗯嗯。”
见范雎不说话,昭襄王又长跪着向范雎请求说:“先生怎么赐教我?”
范雎说:“嗯嗯。”
像这样询问连续三次。昭襄王长跪着说:“先生终究也不赐教我了吗?”
范雎客气了一番,才说:“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是坚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高山、谷口险隘,南面环绕着泾、渭二水,右边是陇山、蜀道,左边是函谷关、肴阪山,雄师百万,战车千辆,有利就进攻,不利就退守,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好地方啊。百姓不敢因私事而争斗,却勇敢地为国家去作战,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好百姓啊。现在大王同时兼有地利、人和这两种有利条件。凭着秦国士兵的勇猛,战车的众多,去制伏诸侯,就如同放出韩国壮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那样容易,建立霸王的事业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可是您的臣子们却都不称职。秦国到现今闭关固守已经十五年,之所以不敢伺机向崤山以东进兵,这都是因为穰侯为秦国出谋划策不肯竭尽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之处啊!”
秦昭王长跪着说:“我愿意听一听我的失策之处。”
可是范雎发觉谈话时周围有不少偷听的人,心里惶惑不安,不敢谈宫廷内部太后专权的事,就先谈穰侯对诸侯国的外交谋略,借以观察一下秦王的态度。向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
从此,范雎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辅佐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他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李斯曾高度评价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在成为秦国相国后,范雎也报了仇,侮辱须贾,追杀魏齐。
当须贾受魏王派遣,出使秦国,范雎知道后,便故意穿着破烂的衣服,去须贾住宿的旅店拜访他。须贾见到范雎,惊问道:“范叔固无恙乎!” 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过后,须贾才知道,范雎已经贵为秦国宰相,赶紧向范雎谢罪,范雎没有处死他,对须贾说:“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范雎因为故意穿破衣拜访须贾时,须贾送给他一件棉袍,让他感动,便免其死罪。然后向秦昭襄王报告后,放须贾回国。这是“绨袍恋恋”和“一寒如此”两个成语的出处。
而对于魏齐,范雎派兵攻打魏国,要求魏王将魏齐的人头送来,魏齐害怕,逃到赵国,躲在平原君赵胜家里避祸。公元前265年,为了替范雎报仇,秦昭襄王向赵国索要魏齐人头,魏齐绝望之下,自刎而死。
对于曾经帮助范雎的王稽,那时还只是谒者(国君身边掌传达等事的近侍),范雎担任了秦相之后,王稽对范雎说:“事情不可预知的有三件,毫无办法的也有三件。君王说不定那一天死去,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一件事情。您突然死去,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二件事情。假使我突然死去,这是不可预知的第三件事情。如果君王有一天死去了,您即使因我没被君王重用而感到遗憾,那是毫无办法的。如果您突然死去了,您即使为还未报答我而感到遗憾,也是毫无办法的。假使我突然死去了,您即使因不曾及时推荐我而感到遗憾,也是毫无办法的。”范睢听了闷闷不乐,就入宫向秦王进言说:“不是王稽对秦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不是大王的贤能圣明,就不能使我如此显贵。如今我的官位做到了相国,爵位已经封到列候,可是王稽还仅是个谒者,这该不是他带我进关的本意吧。”
秦昭王便召见了王稽,任命他做河东郡守,并且允许他三年之内可以不向朝廷汇报郡内的政治、经济情况。
范雎又向秦昭王举荐曾保护过他的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报答的,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这就是范雎。
范雎晚年,燕国人蔡泽来到秦国,蔡泽以诡辩著称,并且深谙月满则亏的道理。来到秦国后,蔡泽拜见范雎,以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的不幸结局作例子,启迪范雎,在充分地肯定了范雎施展聪明才智为君主安定危局、修明政治、平定变乱、排除灾难、扩充疆土、发展农业、充实国库,使百姓富足、君王显赫,威镇天下的功绩之后,用“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告诫他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衰落,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形势变化,激流勇退才是圣贤之道。接着又从范雎个人怨仇已经了结,恩德已经报答,身高位尊,富贵荣华,心愿全都实现为由,劝告他如不引退,则会重蹈商鞅、吴起和大夫文种的覆辙,他们的悲剧就是因为当功成名就之后不懂得及时隐退造成的。蔡泽以这几位历史人物来劝范雎激流勇退。范雎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且举荐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不久后辞归封地,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