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名诸侯
11.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4—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
昭襄王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又名孟贲,秦武王有力,爱好举重,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比赛举龙文赤鼎,被砸断大腿去世,当时秦国宣太后想立公子芾,惠文后想立公子壮,幸亏当时赵国很强大,公子嬴稷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由赵国和燕国派军队武力护送到秦国,并在右相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拥立下继承王位。
秦昭襄王即位初期,其母亲宣太后当权,舅舅魏冉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丞相,昭襄王基本上没有实权,被架空状态。随着年龄增长,昭襄王对自己作傀儡非常不满,但是身边没有得力的谋臣帮忙,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当时被称为四贵的穰(rang)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fu)、高陵君公子悝(kui)专权。
公元前271年,被魏国中大夫须贾和宰相魏齐谋害,差点丢掉性命的魏国人范雎,在魏人郑安平和秦国使臣王稽帮助下,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向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和“固干削枝”的著名策略,得到昭襄王重用,并在范雎的出谋划策下,公元前266年,昭襄王从宣太后手中夺回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开始亲自处理朝政。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公元前256年又灭亡东周,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昭襄王觉得当王不过瘾,想称帝,但是,觉得东方大国齐国可能会不满,于是,派遣使臣到齐国,劝说并尊称齐湣王田地为东帝,昭襄王自己称西帝,这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东西二帝”。不过,齐王听从谋士之策,觉得称帝风险很大,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不满,成为众矢之的,于是自去帝号,并约诸侯合纵攻打秦国。秦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抗衡各诸侯国的力量,昭襄王被迫也取消帝号,恢复称王。
在位期间,派名将白起攻打赵国,著名的“长平之战”将赵国打得吐血,坑杀四十万赵军,赵国从此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力量。
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派王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发生了邯郸之战,各国均派军队援救赵国,昭襄王派人威胁魏国国君,若派军救赵,将攻打魏国,导致魏国将军晋鄙驻军赵国边境,不敢营救,于是发生了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
不过,晚年时期,昭襄王听从应侯范雎的建议,杀掉大将白起,并重用范雎的恩人郑平安等,给秦国造成了较大损失,但他的功劳仍然很大。后世评价,昭王时代是和秦孝公(商鞅变法)时代、秦王政时代(称帝前的时期)并驾齐驱的重要时代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葬于秦东陵
12.秦王政(秦始皇赢政)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 、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国四雄主: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赢驷、秦昭襄王嬴稷、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赢政的父亲异人,是秦昭襄王之次子安国君(赢柱,赵柱)的儿子,因为安国君不喜欢异人的母亲夏姬,便将异人派到赵国当人质,当时,秦国和赵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他出行时没有车马,日常用品都非常拮据,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是,异人在异国他乡,遇到了一个贵人,就是在赵国做生意的卫国商人吕不韦。在其帮助下,异人的生活大大改善,不但娶了吕不韦的小妾赵姬做其子,在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 ,生下了儿子赢政(传说赢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因为他母亲赵姬是奉子成婚)。而且,吕不韦还四处活动,让异人得到了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的认可,改名为子楚。
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安国君狗屎运当头,他的哥哥太子悼去世,安国君被昭襄王立为太子。公元前251年,昭襄王死后,安国君继位,是秦孝文王,在赵国当人质de 异人也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悄悄逃回秦国,并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在秦孝文王的二十多个儿子中胜出,被立为太子。
没想到,秦孝文命短,当国君才三天,就兴奋过度去世(有人说是吕不韦为了让异人早点上位,谋害了秦孝文王),异人被拥立为王,就是秦庄襄王。
庄襄王继位后,立即按照吕不韦的吩咐,立赢政为太子,封吕不韦为丞相。
秦庄襄王也命短,当上国君才三年就死翘翘了。才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情况,13岁还在读初中,懵懵懂懂,但赢政已经当国君了,他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
始皇帝八年(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这时候他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在率军攻打赵国过程中反叛,被镇压后逃到赵国。第二年,太后赵姬的宠臣嫪毐(lào ǎi)发动叛乱,被秦始皇派兵消灭。
始皇帝十年(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不满吕不韦专权,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在途中饮毒酒自杀。
其后,秦王政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之令”,驱逐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重用尉缭、李斯等人,推行统一战略。
始皇帝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赵国出兵攻燕,而秦国以救燕为名,派大将王翦等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国的阏与、河间、安阳等县市。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
始皇帝十六年(公元前231年),看到秦国势力强大,魏国害怕,被迫把部分土地主动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献给秦国。秦始皇派内史腾做南阳最高行政长官。
始皇帝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攻韩国,俘虏了韩国国君,占领颍川郡,韩国灭亡。
始皇帝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和杨端率兵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于是,秦军大破赵军,俘虏赵王。秦始皇亲赴邯郸,坑杀了自己幼年居住邯郸时的仇家。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秦国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邯郸郡。
始皇帝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辛胜攻打燕国。燕、代两国发兵抵抗,被秦军败于易水以西。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到辽东。秦将李信带兵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策,杀太子丹,把太子丹的首级献给秦求和。
始皇帝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开封市),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秦始皇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同年,秦始皇派李信、蒙恬带20万大军攻楚。失败。秦始皇又王翦和蒙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秦于楚地设九江郡(安徽寿县)和长沙郡(湖南长沙市)
始皇帝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之君,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
灭楚的同时,秦国不断向东扩展,陆续设郡,并攻取鲁地,设置薛郡(山东曲阜)。同年,秦始皇派王贲攻燕的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接着又回师攻代,虏代王嘉,建立代郡(河北蔚县)和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山东淄博市)和琅邪郡(山东胶南县)。
秦国从始皇帝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继而于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开始平定南方百越。从此,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统一文字为小篆),车同轨(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规定6步(约23.1厘米)为尺,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国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派人到蓬莱、方丈、瀛洲三岛上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他还苛政虐民,修筑万里长城死了很多人。他害怕人们有知识会造反,便采取愚民政策,焚书坑儒,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13. 秦宣太后(芈八子)
前面讲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著名国君,现在来说一下秦宣太后。春秋战国时期,各
国这么多王后和王太后,为何要单独说秦宣太后呢?主要是这位宣太后的确不是一般人,她在秦昭襄王时期,垂帘听政36年,为秦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很厚实的基础。
, 秦宣太后,是楚国公主,姓芈。当时,秦国和楚国为了和平需要等,经常采取开亲联姻方式,我娶你国的公主,你也娶我国的公主,大家都是亲戚,有点小摩擦什么的就讲一下亲戚关系,不要你打我我打你的。
宣太后从楚国嫁过来,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但不是正妻。那时候,秦国国君的姬妾一般有八个称号,分别是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和少使。宣太后地位排列第五,因此又称芈八子。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举鼎受伤而死。他没有儿子,死后,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当时,在各诸侯国中实力强大的赵武灵王看好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于是,派兵护送公子稷回到秦国。在宣太后同母异父兄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的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
宣太后以太后之名摄政长达36年,期间,为了消灭西部的义渠国,她将义渠国老大引诱到秦国杀死,消灭了义渠国,去除了秦国西部的威胁,让秦国能够大胆的向东发展,没有后顾之忧,功劳很大。
但是,宣太后在主政时期,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等亲信主政,称为“四贵”。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五人的权力,以免造成祸乱。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驱逐出首都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