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名诸侯
7.造父
造父,姓嬴,赵氏。伯益的后代,蜚廉第四代子孙,时中国历史上著名驾车人。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很高兴,专门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于是,造父就经常载着周穆王外出兜风打猎。
有一次,周穆王想去昆仑山见西王母,造父二话不说,套上八匹骏马,就载着周穆王去了,得到了西王母的热情接待,周穆王乐而忘归。不巧,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国君徐偃王(嬴姓,和造父同为伯益之后,是伯益次子若木之后)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王都镐京,及时组织军队,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
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作为封地,自此以后,造父家族便以封地为姓,称为赵氏,造父成为赵国始祖。
造父驾车水平很高,据说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然后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泰豆氏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
周孝王时,造父的后人秦非子(赵非子)又因养马之功,被封于秦(天水),创立了秦国,秦非子成为秦国始祖。只不过,本是同根生,后来的秦国和赵国在战国时期却打得不可开交,长平之战,秦国就歼灭赵军40万人。
8. 秦非子
秦非子是上古部族首领颛顼的后裔。其先祖伯益(一作伯翳,亦称大费)辅佐舜帝驯服众多鸟兽,舜帝赐其为嬴姓。后来伯益后裔造父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周穆王将赵城赐封给造父,造父的族人以此为氏,称赵氏,即为嬴姓、赵氏。
周孝王时期(前897年―前886年),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繁殖。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选择汧水、渭水之间这块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场大肆繁殖马匹。周孝王对这件富国强兵的大事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去牧场检阅一番。
有一年,周孝王前往巡视马匹饲养情况,从牧场中一位犬丘人那里得知,非子极会养马,马只要一经他手,就会又肥又俊。周孝王立即命养马的小臣带非子来见。周孝王问到养马之道,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周孝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便让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马匹。
非子受命之后,处处尽职尽责,没过几年时间,马匹数目大大增加,而且养的马雄峻无比,周孝王每年来看都非常满意。为了奖赏和表彰非子的功劳,周孝王想让非子继承其父大骆的宗脉。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有儿子成,是大骆的宗脉。
申侯便向周孝王说:“从前,我们先祖住在骊山生下一个女儿,成为戎胥轩的妻子,生下中潏,因有亲戚关系,而中潏归附周朝,保卫西部边垂,西部边垂也因而和睦。现在我把女儿嫁给大骆,生下嫡子成。申、骆再次联姻,西戎都归服,所以您才坐稳王位。求您仔细考虑一下。”于是周孝王说:“从前伯益替舜帝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好。所以封有土地,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人也替我养马,我就分给他土地,让他作为一个附庸国。”便把秦地赐给非子,让他重新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而且也不废黜申侯女儿的儿子成做大骆的宗脉,以便与西戎和睦。
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非子死后,其子秦侯继任秦国国君之位。
9. 秦穆公(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国第九位国君(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在位期间,任用牛人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秦国国力蒸蒸日上,成为西方强国。
秦穆公并不甘于在西边与那些少数民族戎狄为伍,在位期间,多次派军东进,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位秦国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37年,秦穆公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
公元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成语秦晋之好即来源于此)。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被前期胜利冲昏了头脑,误判形势,不听蹇叔的劝告,趁晋国国君新丧之机,派兵攻打郑国,被晋襄公派军在崤山设伏,惨败而归,向东扩张之路被阻断。
自从东进之路被阻挡,秦穆公决定向西发展,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西部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南),谥号为穆(一作缪),在位39年,是秦国历史上几个比较厉害的国君之一。
秦穆公轶事典故:
秦晋之好:
秦穆公四年(公元前656年),秦穆公为了搞好与当时的强国晋国的关系。秦穆公亲自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称为“穆姬”。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骊姬之乱,秦穆公派兵护送公子夷吾回国即位,是晋惠公。夷吾在回国前,许诺一旦继位,会送给秦国五座城池作为报答,但回国继位后,夷吾却反悔了。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害,秦穆公不计前嫌,派人给晋国送去大批粮食,帮助晋国度过灾荒。但晋惠公忘恩负义,根本就不顾念秦国对自己的种种帮助,第二年,在秦国也遇到灾害时,不但不支援一点儿粮食,反而派兵攻打秦国。秦穆公非常生气,等待国势转好,便亲自率军讨伐晋国。不久,晋国战败。秦穆公活捉了晋惠公,把他因禁起来,准备回到秦国后就杀了他。
穆姬得到消息后, 身穿丧服,带着三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 使秦、晋两国以刀兵相见。 如今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到都城, 我就什么时候死,请君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没办法只好放了晋惠公,还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之后秦晋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以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派到秦国去当人质,秦穆公还将一个女儿嫁给了子圉。后来晋惠公病重,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的国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但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这时,公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看到晋国政局动荡,晋怀公昏庸无能,就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而且还把自已最喜欢的女儿怀嬴及四位宗女嫁给了他。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国内群臣的拥戴下,回到都城曲沃,秦穆公派人杀死怀公,扶立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从此,秦国和晋国经常通婚,有一段时间关系不错,成语秦晋之好即来源于此。
问贤伯乐:
秦穆公问伯乐说:“你的年纪已经这么老了,子孙中还有能够派出去挑选良马的人吗?”
伯乐回答说:“良马能够从外表的体态、筋骨看出来。我有个曾经同我一块挑担卖柴的朋友,名叫九方皋,这个人相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九方皋,派他外出挑选千里马。
三个月后回来,向穆公报告说:“挑选到了,在沙丘那里。”
秦穆公说:“什么样的马呀?”
九方皋回答说:“母马,毛色纯黄。”
秦穆公派人去牵马,却是公马,毛色纯黑。穆公不高兴,叫伯乐进来,说:“你所推荐去挑选马的人,竞然连马的毛色是什么、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哪里谈得上能挑选良马千里马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达到这样一种地步了啊!这正是九方皋比我厉害得多的地方呢。九方皋之所看视的,是天机不显的妙处,掌握的是内质之精,往往忽略外表之粗,重在蕴藏体内的力量而忽略表现在体外的现象,不去看那些可以不看的毛色公母之类;只看所应当看的关键之处,而有意不看那些不必看的地方。九方皋的相马本事,在于寻找到比一般良马可贵的妙处。”
果然,九方皋选定的马牵来了,真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千里马。
羊皮换贤:
秦穆公听说楚国人百里奚是一个贤能之士,便准备了一份厚礼,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
公孙支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
秦穆公问:“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
公孙支答道:“应该按照一般奴仆的价钱,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
于是,秦穆公派一位使者奉命去见楚王,说:“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他犯了法,躲到贵国来了,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说着献上五张黑色的上等羊皮。
楚成王就命令把百里奚装上囚车,让秦国使者带回去。秦穆公亲自召见百里奚,是个七十岁的老头,不觉脱口而出道:“可惜啊,年纪太大了。”
百里奚说:“大王,如果您让我追逐天上的飞鸟,或者去捕捉猛兽,臣确实太老了;但如果和大王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臣还不算老呢。”
秦穆公一听,不由肃然起敬道:“我想让秦国超过其他的国家,您有什么办法吗?”
百里奚说:“秦国虽在边陲地区,但地势险要,兵马强悍,进可以攻,退利于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乘机而进。”
秦穆公听了,觉得百里奚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封他为上卿,治理国事。谁知百里奚连连摆手说:“大王,臣有个朋友叫蹇叔,他的才能远远胜过我,请大王封他为上卿吧。”
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连忙派使者带着重金,到蹇叔隐居的地方请他出山。
蹇叔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百里奚能安心地留在秦国佐政,便随着使者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高兴极了,他对蹇叔说:“百里奚多次对我说到你的才能,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
秦穆公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蹇叔说:“治法要严,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您;对百姓要宽容,人民就会拥护您。要想国家强盛,必须教民礼节,贵贱分明,赏罚公正,不能贪心,也不能急躁。我看许多强国,霸业已经衰退,秦国一步一步富强起来,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
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心花怒放,于是封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称为“二相”。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gǔ)大夫”。
后来,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 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也来到秦国效力,他们都为秦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五张羊皮换来五位贤人的事,后来成为千古佳话。
穆公亡马:
秦穆公在岐山有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式各样的名马,有一天几匹马突然逃跑,管理名马的牧官大为惊恐,如果被主公知道,便要斩首,因此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农村找到了部分疑似马的骨头,心想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秦穆公的牧官于是大为愤怒,把这三百个农民全部判死刑,交给秦穆公定夺。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于是带着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很对不起,这些农民把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死刑。秦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酒。结果这三百个农人免除了死刑,捡回一条命高兴的回家,心里永远感谢穆公的恩德。
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平常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秦穆公,这次却冲得太厉害,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已认识到自己有战死的可能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部队冲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不知从哪里来的部队非常勇猛,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后撤走了,援军保护秦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秦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敬礼,并问他们是何方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从前吃了您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这些农民比穆公的部队更勇猛,他们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拼命奋战。秦穆公的得救,完全是他以前救三百条性命的恩德救了自己。
短兵相接:
秦穆公是位治军有方的人。秦人自古就有养马的传统,可以说是个马背上的民族。秦穆公当政后,发挥这一优势,建立骑兵部队,并为每一位士兵配备一把匕首。这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制要早得多。 成语“短兵相接”亦因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