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8.2.4东周其他重要人物故事
书名:《轻松读中国史》(第一部)) 作者:童心陈不老 本章字数:4677字 发布时间:2024-09-08

                                                    一。著名诸侯

4. 晋文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因骊姬之乱,在外流浪19年,在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辅佐下,让晋国走向了繁荣富强。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王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他也成为齐恒公后最厉害的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晋文公。传说晋文公是重瞳骈胁。重瞳是一种病理情况,即眼睛有双瞳,表现为瞳仁中部的上下粘连,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宛如一个横卧的“8”字。古人认为,重瞳之人是圣人,比如早期的仓颉和虞舜据说就是重瞳之人。

注:重瞳和双瞳是两个概念。重瞳是指有两个瞳孔(眼睛里的黑色小点),双瞳是两个眼珠。

 重瞳.png

骈胁又名骈肋,胁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属生理畸形。亦作“ 骈脇 ”。古人认为这是圣人之像。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孔颖达疏:“胁是腋下之名,其骨谓之肋……骈训比也,骨相比迫若一骨然。”

晋文公重耳因为在外流亡多年,老年继位,还能让晋国发扬光大,并且称霸诸侯,因此,围绕他的故事和成语很多。

晋文公轶事典故:

贪天之功

据说,重耳在国外流亡十九年之后。于公元前636年在秦国的支持和帮助下,终于回国当了国君,称晋文公。为了报答那些跟随他流亡的有功之臣,晋文公对他们论功行赏,封赐城邑或者加官晋爵。但是,他漏掉了其中一个人,就是介子推。

介子推可不简单,在重耳流亡时,不但一直追随其左右,对重耳照顾很周到,而且,有一次流亡途中,重耳甜头吃素,很久没得肉汤喝了,馋得很厉害,嘴里念叨,介子推竟然悄悄割下一块自己腿上的肉,熬汤给重耳喝,重耳直说美味。

但介子推品德高尚,并不争功,陪重耳回国以后,不但不以功臣自居,反而推病隐居起来。晋文公大赏群臣,介子推没有得到封赏,他的老母亲以及朋友亲戚和下人都为他抱屈,但是他并不在意,劝慰他们说:“献公的九个儿子,如今只有国君(晋文公)在世了。老天爷不让晋国灭绝,晋国就必定会有君主。这样看来,主持晋国大事的人,不是国君还能是谁。这是老天立他为君主。可他们那些人(指受封赐的群臣)却以为是靠他们各自的力量,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偷别人的钱财尚且被称之为盗贼,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为自己的功劳呢?”

介子推的老母亲对儿子这番话颇为赞赏,说道:“那好,我和你一道隐居起来。”于是,母子俩躲进绵山的深山里去过隐居生活。

还是有人为介子推感到不平,便在宫门上悬挂横幅,上面写道:“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意思是晋文公还没有飞黄腾达的时候,五个人辅佐他,等飞黄腾达了,其中四个人都得到了好处,但有一个人没有得到好处,这个人就是介子推。

晋文公这才想起介子推来,并且很后悔,忙派人打听,得知介子推已归隐绵山,于是下令道:“谁能找到介子推,就封爵上卿,赐田百万亩。”

但是,介子推拒绝出山,据说晋文公为了逼迫介子推出来做官,便派人烧山,没想到却把介子推给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他,当地百姓每年这一天都不点火做饭,而是吃冷食。“寒食节”就由此而来。 另外,绵山也称为介山。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退避三舍

晋文公流亡到楚国的时候,楚成王好酒好肉招待他,让他过得像诸侯一样有尊严。一次,在和楚成王喝酒时,楚成王说:我待你这么好,如果某天你回到晋国,当了一把手,准备怎么感谢我呢?晋文公说,如果我真有那么一天,那今后晋国的军队与楚国的军队交战时,晋军当退避三舍作为礼让。古时候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原话:(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后来,楚国派军攻打宋国,晋国派军援救宋国,两军交战,晋文公果然兑现诺言,让晋军先退避三舍,礼让楚军。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这就是城濮之战。

涸泽而渔

在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在兵力上不如楚军,于是,晋文公召集大家商量对策。大臣子犯提议采用欺诈的方法迷惑楚军,然后伺机击败他们。晋文公停听了点头。但大臣雍季却持反对意见,他对晋文公说: “臣觉得这个办法并不好。”晋文公问道:“为什么呢?”雍季说: “假如有个人想要捉鱼,就把池塘里的水都弄干了。这样,他当然能捉到池塘里所有的鱼,可等到明年,池塘里就无鱼可提了。所以,臣以为,欺诈的方法虽然偶尔用一次会取得成功,可是常用就会失灵,因此并不是长久之计。”晋文公非常赞同雍季的看法,但当务之急是先解救宋国的危机,所以晋文公还是采纳了子犯的计策,果然打败了楚军。

班师回国以后,晋文公对大家论功行赏,然而,雍季得到的封赏却在子犯之上。有人感觉很奇怪,就问晋文公: “您是不是将封赏弄错了?”晋文公说: “子犯的计策,只能让我们取得一时的优势,而雍季的建议,却能使我们受益几百年。一时的好处怎么能比得过一世的好处呢?”

人莫予毒

意思是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发生了一场争夺霸权的战争。晋国军队在城濮(卫国地名,今山东鄄城西南)摆开阵势;楚国联合陈、蔡两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攻打过来。

楚国的统帅是令尹(宰相)子玉,他率领着同族的六百名亲兵坐镇中军,左军由楚国掌管军事的司马子西统帅,右军由大夫子上统领。就在这次出征的时候,楚成王就一再告诫子玉,千万不可轻敌,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是一个在国外流亡多年,经受过很多磨练,经验丰富的人,跟他打仗不要轻率。

可是总想打个胜仗好在楚王面前显示自己的子玉,一到阵前就把这些话全忘了,他看见自己的队伍旌旗森严、列队整齐,就夸耀地说:“今天一定可以消灭晋军了!”

但是,楚军还是被打败了,子玉打了大败仗,楚成王非常生气,便派使臣对他说:“你带兵打了败仗,身边的同族亲兵都战死了。你如果回国,对他们的父母怎样交代呢?”子玉知道打了败仗,楚成王是不会饶恕自己的,于是便在回国途中自杀了。

晋文公听说子玉自杀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觉得一下子可除掉心腹之患了。他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将士说:“莫予毒也已!”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没有谁能,危害我争霸中原了。

艰难险阻

城濮之战中,楚成王有意撤军,他命人去告诉讨伐宋国的大将子玉离开宋国,并且告诫子玉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时间太久了,终于返回晋国。他因尝尽了艰难险阻,就能正确对待百姓,上天为他开路, 他不可阻挡。”

但子玉没有听楚成王的话,果然打败而归,子玉回国路上自杀谢罪。

行将就木

晋文公重耳流亡到翟国(狄国),娶了一个部落首领的女儿季隗当老婆,但是,为了回国,他要到其他国家寻求支持,不能带着妻子,临行前,他对季隗说:“请你等我二十五年,那时如果我还不回来接你,你就再嫁人吧。”季隗含泪答复他说:“我现在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就是个要进棺材的人了,还嫁什么人呢?不过你放心地去吧,我会等你回来。”于是重耳舍下妻儿前往齐国,为他的复国大计努力去了。后来,重耳又去了很多的国家,历尽了艰辛,最后才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成语行将就木的由来。

志在四方

晋文公重耳流亡到齐国,齐恒公把女儿齐姜嫁给了他,重耳于是在齐国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已经乐不思蜀,把回国当老大的事情忘记了。重耳的手下们商量如何把他弄回去,被齐姜的侍女听到了,便把消息告诉了齐姜,齐姜担心消息走漏,重耳无法回国,便把侍女杀了灭口,然后劝重耳:男子汉大丈夫要有四方之志,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要整天宅在家里享乐。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这就是志在四方的由来。

文公逐麋

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晋文公说:“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说:“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晋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枝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晋文公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不念旧恶

晋文公在逃难期间,曾经被寺人披(原名勃鞮-bo di,寺人-宦官)追杀,因此对其非常憎恨。公元前636年,晋文公时来运转,回国当上老大后,晋怀公的旧臣吕省和郤芮(xi  rui)企图放火焚烧王宫,杀害刚登上宝座的晋文公。这个阴谋被寺人披知道了。他便去求见晋文公。晋文公见到他,翻出老账,愤怒的说道:“当初,我逃到蒲城,君父命你过一夜来捉我,但你当天就赶来了。我后来逃到狄国,跟狄君在渭水边打猎,惠公给你三天期限让你来杀我,可你第二天就赶来了。我在蒲城翻墙逃跑时,你砍掉了我的一只袖子,那件衣服我现在还留着呢!你还是赶紧滚吧!”

然后,寺人披没有走,他说:“国君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自古以来都是如此,除掉国君的仇敌,这仇敌不管是谁,当臣子的只有尽力去完成。你今天当了国君,难道就没有要除掉的对手吗?”

这一席话,把晋文公说得哑口无言。他当然有敌人要除去。

然后,寺人披接着举例,当初齐桓公不计旧仇,重用管仲,终于称霸诸侯。晋文公听了,觉得有理,频频点头。寺人披又说,如果不重用他,将会有大难临头。

晋文公从这位曾经的仇人口中听出了弦外之音,忙客气的询问寺人披有什么灾难。寺人披于是将吕省和郤芮的阴谋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一听,吓了一跳,赶紧进行布置,粉碎了吕省和郤芮的阴谋,并将他们诱杀。

吕省和郤芮死后,他们的党羽惶惶不可终日,制造了很多流言蜚语,危害着晋国的安定。晋文公刚刚继位,国内不稳,那可是大事,为此,他非常苦恼。

这时,晋文公的另外一个仇人登场了,这个人就是曾经帮晋文公管理财物家臣头须,在晋文公逃难时,这家伙落井下石,将晋文公的全部钱财卷起逃跑了,弄的晋文公流亡中身无分文,经常饿肚子。,

晋文公听说是头须求见,立即拒绝了。头须却对传令宦官说:“告诉老大,他不是在为国内稳定发愁吗,我头须有定国安邦之策。”

晋文公一听,便宁可信其有,接见了头须。一见面,头须先低头认罪:“臣之为贼亦大矣,罪至十族未足塞责。”

然后,头须话题一转,说明如果晋文公现在重用他的好处:“百姓见之,必知君不念旧恶,人自安矣。”

晋文公一听,有道理啊,便假装说自己要去巡视城防,用头须为御(驾车)。别说,这招还真灵,原来吕省和郤芮的旧党,见头须这样的人晋文公都重用了,便放心了,于是,那些流言蜚语自然就平息了,晋国也就安定下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