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第十二位国君周景王
周景王,姓姬,名贵,周灵王之子。东周第十二任君主,
周景王太子寿早死,后又立王子猛为太子,却宠爱庶长子王子朝。公元前520年四月,周景王病重,嘱咐宾孟要扶立王子朝。王子朝未及立为嗣君,其父却突然病死,谥号为景王。
周景王在位25年(前545年-前520年),死后,其子姬猛继位。
主要成就:
铸造大钱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铸造大钱,是我国文献中关于铸钱的最早纪录。姬贵在位时,因太子寿早而夭,立嫡次子姬猛为太子。后来姬贵却又宠爱庶子姬朝。
轶事典故:
周景王在位时,财政窘困,连宫室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国乞讨。有一次,他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独独晋国没有?”荀跞的随员籍谈答复说,当初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赐以礼器,目下晋国又忙于对付戎狄,送不出礼物来。姬贵列数了王室赐给晋国的土地器物,讽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是“数典而忘其祖”,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源。这件事说明,春秋初年王室还能赐些土地器物给诸侯,这时却只能靠向诸侯乞讨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
姬贵在位期间,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即公孙侨,字子美)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税等。接着,他又用200多斤铁铸造了一只鼎,把新制定的保障改革成果的刑书铸在鼎上,放置于王宫门口,让百姓都知道新刑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刑鼎。新刑法由于限制了旧贵族的胡作非为,触及了贵族的利益,贵族们就用歌谣诅咒子产说:“硬逼我将好衣服藏在家,还将我的田产左盘右查,谁去杀子产啊,我一定参加!”子产听了,毫不动摇,说:“只要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我死也得坚持,改革可不能中途变卦。”几年后,子产的改革已见成效,郑国的百姓就用歌谣来感谢他说:“我们的子弟,子产来教导;我们的田地,子产帮助我们把产量提高。如果子产死去,有谁能象他那样好?” 子产执政20年,使郑国内部安定,生产发展;对外维护了国家尊严,使大国不敢轻视郑国这一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