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第八位国君周孝王姬辟方
周孝王,姓姬,名辟方,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他是周共王弟,懿王叔。周懿王病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太子懦弱无能,而姬辟方比较能干,他违背祖制,乘机夺取了王位,是为孝王。在位10年,病死,葬处不明。
主要政绩:
西征犬戎
周孝王继位后,想起自己的祖先经常遭受西部犬戎的骚扰,心中就非常不爽,于是,对大臣申侯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你带领六师之兵,去把西边的犬戎给我灭了。”
申侯是申国(今天河南唐河县西北)国君,他一听周孝王的命令,心中开始嘀咕:“这出兵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况且,无故出兵,给两国都带来灾难,但是,国君的命令,不能拒绝!怎么办?”
他略一沉默,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对周孝王说:“大王,我有个办法,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那西戎人臣服咱们,永不敢叛!”
周孝王其实也不想出兵,打仗是要花钱的,如果能不花钱,就让西戎人乖乖臣服上贡,那当然更好了!
因此,忙问道:“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申侯清了清嗓子,才说:“从前,我们申家的祖先,娶骊山氏之女为妻,生下一个女儿,嫁给西戎的首领胥轩为妻,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名叫中潏(音yu,嬴姓,是商末大臣蜚廉的父亲。蜚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季胜分别是战国时期诸侯秦国和赵国君主的祖先)。中潏因为母亲的缘故,归服周朝,使周朝西部的边境不受侵犯。现在,我把女儿嫁给中潏的首领大骆,生下嫡子成。如果大王能保证让我的外孙来继承大骆的嗣位,我们申、扈两族就能保证让西戎人顺服,使西周西部边境永远安宁。”
那么申侯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呢?原来,西戎首领大骆的长子是妃子所生的非子,因为是庶子(不是嫡子),非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但是,非子有一个特长,擅长养马,他养的马匹都非常精良,人见人爱。有一次,他往犬丘贩马,无意间撞见刚刚即位的周孝王。周孝王见他精明能干,便把他留在王都担任主管畜牧的大臣。非子很得周孝王喜欢,申侯便暗自担忧,担心某天周孝王会进行干涉,让非子回去继承大骆的王位,那样,他外孙成就完蛋了。故此才有以上建议。实际上他这是在假公济私,表面上是在为朝廷出主意,骨子里是为了自己的外孙。
周孝王一听,觉得这倒是个好办法,既可以减免士兵和百姓的伤亡,又可以节省军费开支。于是当即承诺:“哈哈,非子这么擅长养马,我还要靠他多多养马来武装军队呢,你放心,我不会让他回国的。“。
申侯得到周孝王的保障,于是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本来担心强大的周军来进攻,便顺势接受了申侯的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并且表示此后永不侵犯西周边境,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申侯化解了。
西戎献马
周孝王登基之后,勤理正事,励精图治,国力得到一定恢复,派兵攻打西戎,迫使西戎献马求和。
据《竹书纪年》记载:“元年辛卯春正月,王即位,命申侯伐西戎。五年,西戎来献马。”
周孝王在位10年(前910年—前896年),死后由侄孙,周懿王之子姬燮继位。
轶事典故
非子封秦
西周时期,马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祭祀、农耕、还是战争都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良马。但周朝养马业发展一直缓慢,许多优质马匹都靠进口。西戎曾经进献了一百匹马,但解决不了缺马的问题。
周孝王即位后,试图复兴周朝。他先振兴军力,但需要马匹。他命人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用重金招募行家来养马。有个应募者名叫非子,养的马匹膘肥体壮,一年下来,马匹数量就增加了一倍多,周孝王方十分满意,就将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境内)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他,做了附庸于邻近大诸侯的小国国君,这就是日后统一中国的秦朝的发源地。但周孝王没有能完成复兴周王朝的愿望,就病死了。而他分封的非子,建立秦国后,后来灭掉了各诸侯,统一了中国。
纵观周孝王一生,他虽违反了周朝宗法制,夺取王位,但他励精图治,打击了西戎对于周王朝的威胁,一定程度上使西周王朝的国力得到恢复。其死后谥为“孝”正是对其在位时期贡献的最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