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孩子基本是有一点调皮胆小,也怕犯了错被家长惩罚。
夏天热,家长就会把她的头发剃短,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很凉快呀。
真的,小时候的夏天很热很热,家长会拿着一把自制的大扇子,一张破了的凉席去村南头那片树林里凉快。
说真的,杨树林里是真的凉快。
她和姐两人也会跟着去,而且是光着膀子,因为这样很凉快。
树叶被风吹起,树随着风摇晃,那感觉是真凉爽。
风起风落,小孩子的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
风一吹来是凉快的,风一走就热的汗流浃背。尤其听着知了的叫声,那热的就像用热水洗了个澡。
大人有的在树底下铺上凉席,有躺着乘凉,有坐在小凳子上乘凉,有直接坐在树底下。
看到脚边爬来爬去的蚂蚁小孩子心里会好奇,然后就用小树枝挡住蚂蚁的去路,觉得这样挺有趣的。
被挡住去路,蚂蚁会掉头爬走,然后在用树枝挡住,蚂蚁在掉头,在挡,在掉头……
跟蚂蚁玩着玩着就没什么意思了,拾起旁边掉下来的叶子,顺着纹路给它撸干净,最后叶子只剩下茎干,心里觉得还挺好看,挺有成就。
有时候趁着家长在家里午睡,喊上小伙伴一起去够爬蚱皮,小孩都会事先准备一根很长很长的树枝,不够就两个接在一块。
那时候的爬蚱皮20一斤吧。
攒了几天的爬蚱皮卖给骑自行车收爬蚱皮老人。卖了钱有时候会给家长,但有时候会自己留着买点儿自己喜欢吃的。
因为那时的家庭真的不富裕,家长是不给零花钱的,看着别的小伙伴吃好吃的就一直看,看的都要留口水了,即使是这样也不敢问家长要一毛钱来买零食。
家长的教育是挣钱不容易,不要乱花。
小伙们看她们的心思:“你也想吃?”她点头,小伙伴说:“你问你爸要钱买啊!”
她摇头,心里是害怕的:“不敢。”
“那我分一点儿给你吃。”
一听这话她心里很高兴,眼巴巴看着她拿出一半给自己,然后又小心的送进嘴里。
有时候天太热,趁家长午睡的空间,翻墙头和几个小伙伴就会去西头小河边洗澡。
那时小孩年纪小不懂事,听说过河里淹死过小孩儿,家长也警告过不让去河里玩耍。
快到晚上时家长醒来没见到人,开始到处找,最后得知去了西头小河边,回来就被家长罚跪,还问:打你错了吗。
当时挨打觉得很委屈,还哭了,大人又问:你很委屈吗?当时不知道这句话里还有别的意思,她就回答:委屈。然后换来的又是一顿打骂。
有一次大人去做工,午饭不回来,她开心的约小伙伴,几人骑着自行车跑去百树林爬树。
听说把红绳子绑在树枝上就会愿望成真。
大家的愿望都不一样,反正她的愿望是赶紧长大……
大家玩儿的很开心,骑车回家的路上还担心被大人知道了又是一顿打骂。
不过回到家发现大人做工还没有回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农忙后和小伙伴们贴麦秸垛,玩儿的不亦乐乎。
藏猫,打手十声,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弹珠,砸面包,挑兵挑将,你拍一我拍一等等的小游戏。
到现在她还记得,很多游戏不知道叫什么,但却知道怎么玩儿。
那时她还自创了一个跳皮筋“缠点儿”,第二天上学无比期待,下课赶紧召集小伙伴,跟她们演示缠点儿的玩儿法。
她们没见过这种跳法,问她跟谁学的,她并没有说缠点儿是自己自创的,也没有说跟谁学的。
踢毽子是冬天必备的运动,一种游戏。还有一种游戏是两个人一块儿,斗。两人面对面,然后从右脚对右脚开始,跟着节奏,跟不上的一方算输。
春天时会跟小伙伴一起去小沟边薅毛毛nian儿,挖毛毛根,还会摘麻果实吃。麻果实的花是黄色的,五瓣,小孩子会摘下来粘在耳朵上当耳坠,麻果嫩的时候吃,有一丝甜。
还会薅麦苗,抽去麦芯儿,一折一折就完成了,然后放嘴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