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为景升捏了一把汗,萧景升依师傅方才所传:“勿与之相抗,先定其心,则慧照内发,照见万境虚,忘而融心于寂寥”几句内功口诀运转内力。
德吉云丹刚猛的掌法打在萧景升的胸膛,竟有如打在溪水中一般,无处着力,未伤得萧景升。萧景升此时又施展开上清派的“庄周梦蝶”轻功,腾挪闪躲开去。
德吉云丹心下着急,运起浑身内劲,呼呼呼几杵击来,一杵强似一杵,虎虎生威,内力充盈刚猛。
萧景升想起平日里师傅常说的:“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空然无基。”于是屏气凝神,用《上清含象剑法》的招式与德吉云丹的降魔杵对敌,辅之以《形神坐忘神功》内功心法。
德吉云丹内功刚猛无比,而上清派的内功讲究无我、坐忘,德吉云丹招招好像打在空气上一般,竟未占到半分内力优势。
萧景升虽年幼且入上清派时日尚短,却硬是被他躲过了十招。德吉云丹愿赌服输,只好说道:“小兄弟的蝴蝶舞跳的确实不错,贫僧竟捉不到这只蝴蝶,贫僧这就离开,去别地寻墨竹去。”
言归正传,德吉云丹师徒三人常在大唐与吐蕃的边境各地惹是生非,挑起大唐和吐蕃民间矛盾。吐蕃国便以汉人欺辱吐蕃百姓为由,起兵攻打临洮,又于渭源等地掠取牧马,入侵河西。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命都尉陈刚领兵破敌,陈刚心下着急,内心万分焦虑,遂连夜召众将士升帐议事,商议退敌之策。
由于陈刚平日里动不动就大发雷霆,为一些诸如军械未摆放整齐、军中文书上的印章未盖正之类的鸡毛蒜皮之事鞭打士卒、辱骂将士。
众将士生怕哪个细节未做好便惹怒陈都尉,做事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几乎将所有精力都用于文书起草、军械摆放、马厩卫生、议事厅座次、伙食种类等等琐事之上,已无精力再去理会行军布阵、操练兵马、对敌分析诸军务。
陈刚怒道:“吐蕃已寇我河西,诸位将军可有退敌良策?”
众将都面面相觑,无人作答。一来由于平日已无精力思量对敌作战策略,二来由于“做多错多、不做不错”,平日里做事多的将士,常被陈刚指责辱骂、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做事偷懒的将士,反而无刺可挑,也就没有被陈刚辱骂指责之机。
久而久之,众将便遇事推诿,能不做事便不做事,以免被陈刚辱骂。
陈刚内心万分焦虑,暗想:“吐蕃已列兵河西,火烧眉毛了,这群酒囊饭袋居然无人有退敌之策。”
陈刚内心焦虑,在属下面前显露出的却是盛怒,陈都尉愤怒地拍桌子打板凳骂道:“他妈的!一群酒囊饭袋,要紧时刻无人有退敌之策,尔等皆失职渎职!尔等食朝廷俸禄,竟无退敌之策,害不害臊?”
赵邕双目直视陈刚潮红的掌心,内心暗骂:“我等失职?你不失职,你有种想个退敌之策啊?”
众将士都默不作声,陈刚接着说:“如今吐蕃已兵临城下,吾等先须立一临阵破敌指挥部,由本将亲任指挥长,副都尉任副指挥长,凡正七品校尉为成员,掌议对敌之策,定克敌之谋。各七品校尉需在明日之内议定本部对敌计策,细化每一兵一卒之任。”
千牛卫长史赵邕心想:“上次吐蕃来犯,好你个陈都尉,折腾着众将士又是写檄文又是写操练之策的,折腾了几个月也不见你开始操练兵马,如今吐蕃兵临城下了,还在这里玩虚的,又在折腾校尉们立指挥部,制定对敌计策,等制订出来,众兄弟恐怕已经身首异处了。上次还好有杨牧之布阵破了吐蕃,这次恐怕也还得请杨牧之来应对吐蕃军才是啊,要不然大家都完蛋。”
于是赵邕上前一步对陈刚说:“启禀都尉,此番吐蕃来袭,必是有备而来,都尉命众校尉制定详细的对敌计策也是对的,只不过现在已经火烧眉毛了,末将不才,愿和上次一样,充当先锋,仍由杨牧之任末将的行军参军,先行出城迎敌,待校尉们制定好对敌之策,再来策应,不知都尉意下如何?”
陈刚心想:“也好,如若赵邕和杨牧之能赢,正好解了燃眉之急,如果败了,也正好挫挫杨牧之的锐气。李泌来我军中居然不来拜访本将,竟只拜访了这个臭小子,我这口气还没消呢。”于是皮笑肉不笑地答道:“如此甚好!赵长史勇猛,实乃我西凉军之表率啊。”
赵邕至杨牧之处,对杨牧之道:“杨兄弟,此次吐蕃来犯,哥哥我为了众兄弟的性命安危,又毛遂自荐领了先锋一职,哥哥知道兄弟你精通兵法,为了众兄弟,你可要大力相助哥哥我呀。”
杨牧之道:“长史可害苦在下了,吐蕃此番卷土重来,定是已破解六花阵法,在下已无破敌之法。此番若是败了,你我都将战死沙场,该如何是好?”
赵邕道:“兄弟莫要诓我,前几日我还听兄弟你说要会会德吉云丹师徒三人呢,他师徒三人此刻便在吐蕃军中,兄弟正好用深藏的绝世武功会一会他师徒三人。”言毕,目光停在那个刻有“墨”字的大葫芦上。
杨牧之笑道:“在下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哪有绝世武功,长史莫说笑了。”
赵邕道:“莫非身怀绝世武功的是那个老医官?大葫芦是老医官之物,莫非他是墨者行会的弟子?”
杨牧之微笑道:“非也!非也!在大葫芦上刻字是因为医官的葫芦里装的是好酒,恐他人错拿了,故而刻上自己的名字。医官姓吴,单名一个墨字。”
赵邕将信将疑地看了看那个大葫芦,急不可耐地道:“吐蕃已兵临城下,杨兄弟还有心情在此说笑,必是已有退敌之策,就莫要急老哥我了,快快说来吧。”
杨牧之道:“德吉云丹师徒素来与漕帮、盐帮、丐帮不合,常在渭源、九曲等地与各帮争地盘,赵长史可大量招募漕、盐、丐帮勇士,各帮弟子必踊跃来投。”赵邕然其言。
各帮弟子果踊跃来投,得七百勇士,赵邕将各帮勇士编入行伍,交杨牧之演习阵战。
吐蕃德吉云丹师徒等率十万大军于大来谷安营扎寨,赵邕问杨牧之:“吐蕃已有破六花阵之法,不知此次兄弟以何阵法破敌?”
杨牧之微笑道:“既然吐蕃已破解六花阵法,在下便仍以六花阵法破敌罢。”
赵邕不解其意,恐杨牧之太过轻敌,忙道:“哥哥我手上只有两千人马,近日招募得漕、盐、丐各帮勇士只七百人,陈刚手上的人马疏于训练,指望不上。兄弟不可大意啊。”
杨牧之笑道:“因此在下才说长史此番害苦在下了。我河西军疏于训练,你我恐要战死沙场了。”
是日夜里,乌云蔽月。杨牧之命漕、盐、丐帮七百勇士,身着胡服,夜袭吐蕃军,又于勇士后五里处多置战鼓号角。
七百勇士遇敌后大声疾呼,五里外士卒擂鼓吹角呼应,吐蕃部众疑唐军大部将到,惊慌失措,自相碾压,死者甚众。
德吉云丹声如洪钟喊道:“众将士勿要惊慌,各归其位,随我应战。”吐蕃军乃稍定。
德吉云丹师徒三人率吐蕃先锋回马来战,赵邕引二千人马拦住厮杀,杨牧之命五里外的士卒擂鼓吹角,德吉云丹见乌云蔽月,闻西凉军鼓声震天,又见五里外尘头四起,恐西凉军有伏兵,虽武功高强,亦不敢恋战,遂鸣金收兵。
吐蕃军清点士卒,折损了一万人马,尚余九万余众。
是夜,赵邕着急地对杨牧之道:“吐蕃军素来彪悍,七百勇士夜袭吐蕃,虽折损敌军近万人马,而吐蕃尚有九万余众,且已识破六花阵,兄弟仍以六花阵迎敌,莫非真要与老哥我一同战死沙场么?”
杨牧之抿了抿嘴,淡淡一笑:“吐蕃有九万人马,然德吉云丹师徒所将之先锋,只二万余人,我军若是打赢头阵,可将吐蕃军往鄯州方向驱之,彼时大事可定。”
赵邕疑惑道:“平日里哥哥我也学着杨兄弟闲来研习研习兵法,兄弟此计是否乃《孙子兵法》中的兵力不足就不要硬拼,原话是甚来着?哥哥我记不住了,反正就那意思吧。然而杨兄弟此番又布六花阵,德吉云丹师徒必有破阵之法,我军先锋必败无疑。又如何往鄯州方向驱逐敌军?”
杨牧之被逗乐了,笑道:“赵长史也开始研习兵法了么,《孙子兵法》原话是:‘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赵长史是否想说这句?”
赵邕哈哈大笑道:“是了,是了。哥哥我就想说这句来着。但是哥哥愚钝,百思不得其解,即便兄弟有破吐蕃先锋之策,为何往鄯州方向驱逐敌军便可获胜?先锋若败,吐蕃其余七万大军必来救援,哥哥我只有两千人马,如何胜得?”
欲知杨牧之是否能击退吐蕃军,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