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领路的宫女说完,莲步轻摇,离开了。
望着那宫女的背影,方明月心里暗自“呸”了一声:宫女姐姐,你这就算完成任务了吗?说到底,你不过是偷懒,你不过是图省事,你不过是欺我那你没办法,就早一步脚板底擦油,溜之大吉了……
再望了一会儿,她的眼前,恍然幻化出圆兴师太的身影来。
眨了眨眼之后,她暗自寻思道:这一刻,我再次想起圆兴姐姐的时候,那丰腴健硕的印象,分外明显?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应该是这样的吧?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跟我朝夕相处的宫女,年纪大多是这位宫女姐姐差不多的。这样一来,我对姐姐这一辈的人,就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感受和印象。而另外一方面,这几个月的饭,也不是白吃的,我也在一天天地长大!世人常说“有样照样,无样照世上”,有意无意之中,我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自然就以这些宫女姐姐为榜样的了。
此刻想来,单论相貌,那圆兴师太自有一番动人之处。只可惜,我跟在她身边的日子,毕竟太短了!哦,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她都在忙些什么呢?说起来,走南闯北,云游四方,也自有一番妙处和风景。至少,不用像我一样,整天都困在这皇宫里……
感慨一番之后,方明月移步向前,走到屋檐下,在那大门口面前,停下了脚步。看看四下里再无他人,暗暗地吸了一口长气之后,她伸出右手,轻轻地“咚”地敲了一下那木门。
一声响过之后,里面并无回应。
她耐着性子,“咚——”“咚——”,又是两下。
“奴婢方明月,前来待命——”敲完之后,她朗声说道。
“进来吧,门是掩着的……”一个年轻公子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早知道是这样,我早就该飞起一脚,将这大门踹开……”这样暗想着,方明月使劲将那大门推开,接着就往里面走去。
这大厅倒甚是宽敞,晃眼看上去,空荡荡一大片,两侧摆了些长枪铁棒、刀剑弓弩。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更像是一个室内演兵场。
大厅偏西北一侧,摆了一张书桌。一个年轻的公子,正背对着大门口,似乎在写着些什么……“怪不得,这少将军正在学文习字,到了入迷之际,也就懒得去开门了……”这样想着,她也不多说什么,压轻步子,径直向那书桌方向走去。
那少年恍若无闻,一直都在挥动着毛笔。
到了他偏左一侧,方明月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也不忙着打招呼,而是将目光转向桌面,想看一下,这少年到底在写些什么,如此入迷?于是,她看到了,桌面的白纸上,已然出现了这样几行字:
永和九年岁在葵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契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竹修林
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哦,少主人正在临摹这《兰亭集序》,”方明月暗自寻思道,“聚精会神之际,心游万仞,无暇顾及奴婢的到来,也可以理解。前几年,跟随王先生读书识字,对这幅书家名帖,也算有所了解。此前听人说起,这少主人是一位少年将军。刚才所见到的那室内演兵场,印证了这一点。只是,事前我不曾想,对于学书临帖,他也是兴致盎然,心无旁骛……”
“哦,是方姑娘吧?”那少年写完“左右”两字之后,微笑着开口道。
方明月连忙将目光从纸上移开,轻声回应道:“奴婢方明月,前来待命……”
那少年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柔声道:“方姑娘,你,你也喜欢读书临帖?”
方明月心念一闪:在一般情况之下,主人对于奴婢,都是直呼小名的。他叫我“方姑娘”,又是什么意思呢?看来,对于这主仆之分,他并不是很在意。当然,我看他习练书法,并不是那种晃眼一看,扫瞄几眼的样子,而是带着某种欣赏、揣摩的目光。这样一来,他或许就会觉得,我跟一般的丫鬟奴婢,还是有所不同的……
“奴婢,”方明月试着回应道,“奴婢到京城之前,对村里的私塾,也有所了解……”
“哦,也算是家学渊源了——”那少年接过话。
“这,这可不敢当……”方明月谦逊道。
那少年隐隐体会到,如此的言行举止,倒不像是寻常的宫女。
这样一来,他倒是来了兴趣,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方姑娘,此处也没有外人。哦,末将的意思是,对于末将的手笔,只要是心有所感,或有任何值得提及之处,方姑娘但说无妨……”
说着,静静地凝视着对方,神情甚是恳切。
方明月暗自思忖道:这位少主人的话语,甚是诚恳啊!此前,对于少主人这一类人,我也算是有着一鳞半爪的了解。对于我们这样的下人来说,他们确实是高高在上的主子。不过,细思之下,他们跟那些王子王孙,还是有所不同的。主要就是,他们作为封疆大吏、戍边将领的子嗣,待在这深宫大院里,身份也颇有尴尬的一面。那就是,有点像人质。
此前,我也听说,皇宫里有“陪读”的说法。圣上子孙甚重,再加上一些皇亲国戚的子孙。这些少年子弟,倒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吧?为此,圣上就把他们召集起来,再招募名师,让这些子弟,学文习武。当然,圣上心思缜密,也不想让好事者说自己偏心,有所偏袒。于是,那些留住在皇宫里的官宦子弟,也被分入相应的学堂,跟王子王孙们一起学习。
按照圣上的说法,这种学习制度,可谓是一碗水端平了。不过,暗地里,也不时有“陪读”的说法。或许,在这些官宦子弟看来,自己不过是“陪太子读书”而已。圣上之所以扯上我们,不过是不想给人说闲话而已。
那么,对于这种“陪读”,眼前的这位少主人,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