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花开花落(1)
书名:血王座 作者:楚狂人 本章字数:3382字 发布时间:2024-08-28

人类在一次次打击下重生,无限接近于臆想中的神。

 

  “神是什么?”泰平自言自语,透过酒馆的窗户,望着碧波荡漾的旦湖湖水。

 

  旦湖是京师属地最重要的湖泊,孕育了诸多名扬天下的城镇,花落与花开镇就是其中之二。花落镇位于云岭花开峰下,建在旦湖的北岸,建筑风格颇有廊中遗风,人口超过一万。

 

  花落镇有一位出名的人物,乃是元世纪中期的宗赞,被视为诸葛明辰麾下第一名将。宗赞陪同诸葛明辰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庄帝一朝的武将之首。可惜,宗赞去世之后,他的家族渐渐没落了,只能在镇子里开酒馆谋生。

 

  “冷樵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神性一面,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本心,从中发现神性的光辉,指引自己登上个人的神峰。”

 

  “冷先生的话玄妙啊!江逾白曾认为,只要我找到内心神性,通过某种教义的推动,就能够理解剑术之妙,成为自己心中的神。”

 

  “自己心中的神?”泰平若有所思,感到有所触动。

 

  “譬如宗赞将军扬名天下,战神之名几欲在民间流传,可惜他参与纷乱朝政,最终黯然离开昭阳。如果他一直专注于军事,也许其成就会更高,不亚于智圣诸葛明辰。由此可见,宗赞还是没有找到心中的神性啊!”冷樵叹息道。

 

  “秦昭以为,宗赞虽然未能封神,但是他的后代认识到自身不足,依托这个酒馆维持生计,不失安身立命的本真。”

 

  “神不是遥不可及,也未必人人都渴望成为神,各位对此讨论过多,恐怕是无益的。冷樵听说,冷月姑娘的母亲是花落镇人吧!”

 

  “嗯。冷月的母亲名叫沈茜,家族本是京师的名门,由于受到襄皇权臣打压,才慢慢地调零下去。”提及冷月,泰平心中不免伤怀。

 

  自从冷月离开昭阳,她的行踪就飘忽不定了。秦昭曾通过游士堂,打听到冷月被归墟圣母器重,如今可能是归墟宫最重要的人物了。

 

  难道冷月真是为了替归墟大神正名?她到底是真心归附归墟圣母吗?或者说她另有打算?泰平想到这里,不由得摇了摇头。恰在这时,邻桌食客的话引起了泰平的注意。

 

  “赵老大听说了吗?鞠垣将计密的头挂在瀚泉城外,誓言要与大漠国血战到底呢!”

 

  “我早说过,鞠垣不是一般人,人家祖上有忠诚之根呢!”

 

  “我听说,赵老大与鞠家关系非常,不如给大伙讲一讲吧!”

 

  “既然各位想听,赵某就说一说。从何说起呢?哎,我就先说说鞠垣的爷爷鞠参吧。鞠参的父亲名叫鞠拯,出生在琵琶湖东畔的松之镇,自幼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神童。后来,鞠拯在太乙山白峰求索,对剑法与兵法有所领悟,于是加入昭阳帝师,担任了一名训练守军的将官,辅佐坐上血王座的成帝。

 

  “作为银夏帝国的帝王,史成谈不上功绩卓越,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他致使帝国出现倒退,险些使帝国失去霸权。其实,史成没有崭露头角之时,他只是作为昭阳的布政使,与一些大臣、权贵有些接触,但是都没有什么深交,更不用提与帝国核心朝臣来往了。

 

  “正因为史成在帝国昭阳没有什么贤名,不与权贵党派有任何瓜葛,他才被宣帝高隐选中,作为帝国继承者来进行培养。说起来,高隐有此打算是为其后人考虑,想扶持其子高谷出任首辅,将来再迫使没有根基的史成禅让退位,使高氏一族延续帝王荣耀。

 

  “不过,成帝坐上血王座时运气不错,帝国境内粮食一直丰收,以至于没有引发大的动乱。同时,权贵党派之争始终不断,导致高谷计划无法实施。高谷见夺位无望,竟然郁郁而终,死在更年长的史成之前。

 

  “到了史成执政后期,帝国实力变得孱弱,一些王国虎视眈眈,想要乘机挑战帝国霸权,其中以幽蓟王国为最。当时,幽蓟王康秀雄心勃勃,在幽河上游北岸雪云镇训练精锐,打造了一支颇为强悍的队伍。康秀对这支精锐极度地自信,乘着部分帝师远征北方游牧部落,昭阳帝都防守空虚之机,亲率大军西出蓟岭雪云谷。

 

  “当时,帝国精锐部队战斗力很弱,统领之将多为权贵子弟,根本没有抵御外敌的能力。这些将领听说幽蓟精锐杀来,全都称病不敢迎战,令成帝大为光火,怒斥他们食君之䘵不报君恩。眼见康秀兵锋横扫,直抵东山东来峰,即将围困昭阳帝都,成帝一时无计可施,只得起用年轻的将领。

 

  “鞠拯熟读兵法战策,自然成为首选之将,被成帝寄予厚望。鞠参确实没有辜负成帝的期待,与其他年轻将领整顿军纪,选拔昭阳卫戊部队的勇士,临时拼凑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在东来峰摆下阵势对抗康秀。鞠拯先切断了康秀的补给线,随即稳稳地把握战机,统领军队大败幽蓟精锐,最终迫使康秀投降上表,向成帝承诺永不再犯。成帝为了展示恩德,没有向幽蓟王康秀降罪,只是让幽蓟削减军队,再献出一些珍宝了事。

 

  “成帝对鞠拯极为满意,将其提拔为帝师副统领,训练一支昭阳精锐保护帝都。在帝师副统领的任上,鞠拯结交了不少贵族氏家,渐渐成为帝都的一个人物。不过,鞠拯没有沉迷于官场与权力,倒是私下修炼自省之法,更是重视儿子鞠参的培养。

 

  “受到鞠拯的影响,鞠参自幼饱读诗书,尤其是对亚夏历史极感兴趣。年纪大了一些,鞠参拜师昭阳学士杜渐长,学习文史、律法、诗词与琴艺,还苦练刀剑之术。杜渐长出身不凡,家族是紫湖东畔庭花镇的乡绅,祖父杜汝曾是文帝时代的辅政,可谓帝国老牌贵族。

 

  “杜渐长见鞠参学得极好,对许多历史有独到见解,心里非常高兴。为了更好地引导鞠参成就贤名,杜渐长写了一封书信,让鞠参前往莽荡山天信峰西坡,向启悟观观主禇有为学习。禇有为出生在麦田河畔的麦田镇,父母都是勤江北岸普普通通的农民,故而对穷苦人家格外关注。受到勤岭的学士点拨,禇有为对世事有独到见解,学问不亚于学城的学士,尤其是神学论与众不同,成为响誉天下的隐者。

 

  “杜渐长曾有恩于诸有为,鞠参便借助这层关系,在启悟观住了下来。禇有为的学识令鞠参敬佩,其剑法更是让他难忘项背,于是潜心在天信峰修炼,渐渐竟有了高妙精深的见解,令禇有为也大为赞叹。

 

  “数年之后,禇有为见鞠参学有所成,自己再难有奇学妙闻相授,便劝鞠参游历亚夏大陆,与更多的贤者、隐士接触,丰富自己的想法与理念。鞠参辞别恩师禇有为,在太乙山、勤岭、苍岭与上苍岭游历一番,回到帝都昭阳,潜心著书立说。彼时,鞠拯已经抱病归家养老,鞠参则迎娶了一位大家闺秀,得了一个儿子鞠望。时光白驹过隙,春秋云卷云舒。鞠参着力培养鞠望,使鞠望渐渐成长起来,成为帝都氏家子弟中的佼佼者,出任了帝都守备军的将领。”姓赵的人说到这里,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又挟起一口菜吃。

 

  “鞠望是鞠垣的父亲吧。”一个食客说道。

 

  “没错。到了婚嫁之时,鞠望依照父命娶亲,延续着家族的香火,生下了鞠兰与鞠垣两姐弟。鞠参对两姐弟视若珍宝,尤其对鞠垣期待极甚,亲自教授他的文史,讲解亚夏族文明起源与传承。受到爷爷的影响,鞠垣对亚夏文史极感兴趣,身上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希望通过建功立业,实现亚夏大陆的真正统一。为此,鞠垣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除了努力学习文史、诗词,还立志成为一名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征战沙场。鞠兰则与鞠垣不同,对琴棋书画更为珍爱,成为昭阳有名的大家闺秀。

 

  “为了培养鞠垣的剑术,鞠望登门拜访好友罗真,请他亲自传授鞠垣的武功与兵法。罗真的祖辈罗渊不同凡响,生活在银夏帝国庄帝时期,乃是名闻天下的一代名将。庄帝取代桓帝后,除了要在国内稳定权贵之争,使民力恢复得以休养,还要应对诸多王国的挑战,故而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战争,最终使帝国进入全盛时代。

 

  “罗渊得到庄帝重用,率领大军征战四方,为银夏帝国建功无数,成为朝中一位名将。天下重新平定之后,罗渊辞去庄帝授予的官位,先为战死沙场的将士立传,弘扬他们报国之志。之后,罗渊回到灵湖畔鲖阳镇老家,为家乡百姓布施祈福,静休一年以赎杀戮之罪。”

 

  “如此来看,鞠垣的确与众不同。各位,大家若是吃好了,不如一起到老陈家的茶馆喝茶吧!”

 

  “好,好!”几个人附和着,起身离开了。

 

  “秦昭记得,在鲖阳镇静休期间,罗渊总结疆场经验,将马上功夫融合其他兵刃,慢慢形成六合枪法主旨。六合枪法以拦、拿、扎、截为主,外合天、地、人,内合精、气、神,枪法避实就虚,动如猛虎下山,静若峰巅青松,成为当世重要枪法之一派。元世纪中期,一代名士路漫著有《天兵》一书,里面首次提出十八般兵器说法,将剑称为百兵之君,给枪的定位也很高。”

 

  “没错。路漫是松干潭畔剑眉镇人,曾经师承松山剑客丘恕,其剑法有鬼诡难辨之妙,同田夏、楚良是同时代的著名剑客。泰平曾听田垦说过,路漫对于亚夏武器研究颇深,认为有单剑、双剑、短剑、单手剑、双手剑与软剑,一般多为三尺左右,故称为三尺青云。《天兵》书中记载,远在神龙纪时代,比氏贵族打造了一柄长剑,长度达到了一丈,被命名为镇山剑。”泰平边说,边用手摸了一下桌上的短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血王座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