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度花无人知,寒衣系甲远征途。梨园一曲清弦乐,万户千巷红袖砂。
仲世纪第三年的春节,陪都京师披红挂彩,主要街路花团紧簇,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随风轻摇,如同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大梨园的梨湖碧波荡漾,两岸建筑流光溢彩,新漆的油彩格外艳丽,穿红戴绿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身姿袅娜的女子贵妇步摇扇舞,欣赏着湖景、月景、舞景与各种稀奇古怪的表演,其繁华程度绝不亚于帝国盛世时代,好像完全没有受到叉字军与易教影响。
在梨湖湖畔空闲之地上,民间艺人使出混身手段,吸引着京师百姓驻足观赏。喷火杂技者闪展腾挪,如猿猴一样手姿矫捷;摆摊练武者虎虎生威,引得观者不住叫好;小吃摊前人头攒动,最是吸引小孩子的目光;那些卖胭脂水粉者巧舌如簧,打动女子们掏出荷包。
那些回廊曲折的建筑里,传来阵阵清越之音,更不时传来激昂鼓乐,以及婉转的歌喉。梨湖西畔有座高台,足有十余丈高,台上是一个大凉亭,建筑风格颇为雅致,多为京师名伶、花魁表演之所,往往会引来万千观众。
此时,高台一侧的廊桥上站着几个人,正在欣赏京师夜景,赞叹陪都的繁华富庶。泰平站在中间,左首边是冷樵、江逾白与游士堂主秦昭,右首则是京师名士李谟年,以及京师执政孟禹的幕僚柯藏。李谟年三十岁左右,皮肤有些黝黑,身材谈不上高大,显得非常壮硕。
“当糖吃出了苦味,人生才有了味道。”不知为何,泰平将脑海里闪过的这句话脱口而出。
“大良这句话意味深长,颇有箴言师的意味啊!”李谟年脸上露出敬佩之色,不由得连连点头赞叹。
“对于亚夏中土百姓而言,春节是四大节中最重要的一个,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启。万物生机勃勃,天地将掀开新的篇章,每一个人都将迎来新的生机与生活,迎接新的改变与机遇,体会新的感受与领悟。泰平大良的话没有直指春节,却说明为何要重视春节,从春节中体会到什么意义,的确让我与众不同的感受。”柯藏说道。
“泰平记得,为了彰显帝国盛势、威仪与景象,庄帝颁布天庆法令,规定春节放假三天,昭阳要举办极其盛大的庆祝仪式。”
“没错。依照帝国律政司记录,第一个春节庆祝典礼热闹非凡。帝都城内悬灯挂彩,南城天街、银露大街彻夜不眠,表演花灯、杂技的手艺人如过江之鲫,观看的百姓则人山人海。皇城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不绝于耳,乐伎、歌妓载歌载舞,帝王大殿内宴饮不休,整个都市处于极度亢奋之中。”柯藏说道。
“我听说,当年的京师春节庆典,并不亚于昭阳。”
“大良所言不假。京师筑城史早于昭阳,城市规模虽然不及,繁华程度却并不逊色,而能与昭阳在春节庆典上并驾齐驱,得益于时任陪都执政的端木青云。端木青云出生在天香山脚下的香镇,家族是旦湖一带的乡绅贵族,垄断了天香山天香谷的香料制作与供应,是京师最大的香料商人。”李谟年说道。
“据我所知,灭龙纪时代,廊中龙族出现一个叫做陈香的制香人,利用多年的制香经验,写出了一部传世之书《香经》,正式将奇楠改称为沉香。”
“大良博闻强识,令人佩服。依照陈香的记载,能与沉香比肩的香物,只有扬名天下的龙涎香。据说,庄帝在位期间,非常宠信侍臣刁友,却极其讨厌他严重的口臭。为了消除刁友的口臭,庄帝赐他皇城贡品龙涎香,让他口含之后立于朝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刁友含了龙涎香,其口臭立消,吹气如兰,让庄帝十分高兴。从那时起,朝廷重臣含香就成为侍君礼仪,一直延续到昭皇执政之时。”
“柯藏先生说的这件趣闻,泰平倒是听说过。我听说,京师对焚香特别钟爱,与定皇时代的两位雅士分不开。”
“呵呵,正是,那两位雅士是万隆与董若。万隆选择了自然朴素的用香方式,摘柏实为香加以调制,著有《万氏香谱》;董若擅制‘花蒸香’,其名气更远胜万氏家族。柯藏还是说回端木青云吧。”
“哦?”泰平示意柯藏说下去。
“端木青云是一个极其睿智的人,更是一个擅于变通的商人,非常懂得政商不分家的道理。为此,他以丰厚的香料生意之利,通过贿赂庄帝身边宠臣禇琴与刁友,最终成为执掌京师军政大权的执政。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端木青云也不例外。他喜好美色,每每流连于红尘伎馆,都要为女子美足拓象,即用脂粉将足印印在纸上,带回端木府的集美堂。”
“倒是有趣。”
“端木青云的夫人名叫倪天娇,其父倪牛乃是笛川北坡春雨镇名绅,家族则与端木家族是百年世交。倪天娇花容月貌,自小与父亲倪牛学习剑术,称得上旦湖一带女中豪杰,对端木青云束缚颇多。眼见端木青云贪恋女色,倪天娇无法制止,便与端木青云约法,不许其另娶妾室,至于府外荒唐事则一概不过问了。”柯藏笑道。
莫非柯藏在暗示墨白大王?泰平微微一笑,眼望漆黑的夜空。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端木青云担任京师执政期间,他为帝国陪都繁荣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确定了关于春节的各项律令。”李谟年接口道。
“嗯。我听说,端木青云不仅为春节放假七天,还曾曾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让即将被砍头的死刑犯,全都回家过年。”
“大良说得没错。除了释放死刑犯,端木青云还别出心裁,开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春节习俗:鞭春。所谓鞭春,是用黄土捏出一头栩栩如生的黄牛,在春节当日置于师江岸畔,用鞭子轻轻抽三下,象征让牛多干活,来年有个好收成。”李谟年说道。
“我知道,庄帝对端木青云的鞭春很支持,在各地推广开来,成为亚夏族的春节习俗。”泰平说道。
“可惜,襄皇执政致使天下大乱,鞭春习俗竟演化成了抢春。”柯藏轻轻地叹了口气道。
“迎春是高兴事,柯藏莫要再说不愉快的事。大良可知,京师永宁门与大乐门城楼上的题字,是何人所写?”李谟年问道。
“据说是端木青云请京师著名书法大师唐啸题写。”
“没错。正是由于赵藏的建议,端木青云才在大梨园举办春节庆典,由京师名伶、梨园子弟表演,延续到如今呢!”
“大梨园原本有一大片梨林以及一座小湖,其水系经由地下渠道,连接着行乐区的行乐湖,以及万钧区的万钧湖。后来,随着京师人口越来越多,梨树多被砍伐殆尽,只有梨湖保留下来。到了桓帝执掌银夏帝国之时,大梨园被列为训练乐工的机构,与昭阳上梨园并称。”柯藏接口道。
“泰平听说,在上梨园的诸多乐营将之中,公孙海青是最有名的一个。”
“没错。公孙海青是玉带河畔秋风镇人,先祖曾是鹰族功勋将领。年少之时,公孙海青曾在黑峰求索,剑法颇有精妙之处。后来,公孙海青在桓帝宠臣引荐下,成为上梨园乐营教官,专门指导那些才艺潜质极高的艺人。当时,昭阳帝都有一位书法家,名字叫做章旭,看到公孙海青的剑舞,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被誉为当世第一草书。
“除了公孙海青名声远扬之外,大梨园还有一名十分出色的男演员,他的名字叫做黄绰约,才艺品德在当时首屈一指。黄绰约曾经在军中摸爬滚打,极善弄参军戏,又擅长觱篥和箜篌,曾制作了《甘雨霖》等名曲。与黄绰约齐名的则是李可卿,也非常擅长演参军戏,精通音律,善歌唱,腔调凄婉曲折,帝都中的少年,争相模仿,称之为‘拍弹’。”李谟年介绍道。
“庄帝取代桓帝之后,缩减昭阳上梨园规模,才促成京师大梨园迅速地发展壮大,巅峰时达到万人规模。”柯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