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揭开风水面纱
书名:初唐空空 作者:山河土 本章字数:4989字 发布时间:2024-08-24

这本书,就是《青囊经》。

对于这本书,后山上次准备看却没有来得及看。

此时,在书的封面上,写着两个大字“必看”,多么熟悉的字迹,必是袁天罡写下的无疑。

可是,后山清楚得记得,先前的时候,《青囊经》的封面是没有写字的。

也许,从这本《青囊经》中,能发现一些端倪。

后山带着疑问,立即翻看了起来。

《青囊经》属于华夏‘风水文化’经书之首,分为上卷、中卷和下卷。

这是一本奇书,说是先秦隐士奇人黄石公所著。

黄石公是谁?

后山只知道,西汉刘邦的军师张良,是黄石公的弟子。不过,有人传说,黄石公是道德天尊老子的化身。

《青囊经》上卷有云:“天尊地卑,阳奇阴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偶,五兆生成,流行始终。八体弘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

第一卷,主要讲天地之始,无形之气,与天地五行以及先天后天八卦有关。

道生天和地,天地皆无心,五行则无意。

一画开天,然后阴阳相交,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两仪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四象有爻之三,三生乾坤之子,子卦自成于母。

天一生水,而地六成之;地二生火,而天七成之;天三生木,而地八成之;地四生金,而天九成之;天五生土,而地十成之。

八卦始成,五行运行,万物形之。万物负阴而抱阳,随十气运转。

太始之气,太阴之气,常于地下,所以地之气,也是天之气,天地之气实为一气。

阴阳一交而成天地,天为阳而地为阴。

因此,阳气来源于天,阴气来源于地,天尊有下济之德,地卑有上行之义。

所以天地能够相交,阴阳奇偶相成,万物万象化育,四时昼夜相生。

如果以数论之,天地有五行,宇宙有本源。

一、二、三、四、五就是宇宙本源,属于不变数,也就是我们宇宙的五行之数,分别代表着水、火、木、金、土的本源。

一是水源,二是火源,三是木源,四是金源,五是土源,组成“四象一央”的阴水六、阳火七、阴木八、阳金九、阴土十。

以五行论八卦,则是震为天木、巽为地木,在震巽卦位;以乾为天金、兑为地金,在乾兑卦位;坤为地土、艮为天土,在坤艮卦位;坎为天水,在坎卦位;离为天火,离卦位。

真阳之乾为金,对以真阴之坤为土,乾坤相交而为母。

所以,土生金;阳之艮为山,对以阴之兑为泽,土能生金,所以山泽能通气,山载于下,泽受于上。

阳之震为雷木,对以阴之巽为风,雷风相薄,雷动于下,风动于上,所以,木木成林。

阳之坎为水,对以阴之离为火,水火相逮不相射,所以水能克火。

换一个角度来讲,五行者,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

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

因此,天在上为一,地在下为二。

一、三、五在右为阳仪;二四在左为阴仪。一三五相加为九,就是用九;二四相加为六,就是用六。

天左旋,三在右侧;地右动,四在左侧;五,在中央。也就是说,天地无形,以五形之。

土居中央为根本,地之下为黄泉,积阴之气;地之上为清虚,积阳之气。

那么土的表层就是天地相交的地方,真阴真阳铺盖其上,就是至阴至阳,水、火、雷、风、山、泽皆露于此,所以,八卦托体存精,五行运之。

顿时,后山若有所悟。

其实,《青囊经》的隐晦难懂,不在于文字,而在于五行和八卦。

先有八卦,后有易经。

只有深研八卦,才能读懂《易经》。唯有知晓易理,才能明白五行之精妙。

八卦有先天、后天之分。

先天八卦乃伏羲氏为之,先天主天,以震为首,是以少阳用事,从人类社会的角度就是元子代父亲为政。

后天八卦主日,以坤为首,其实是以贵阳贱阴,从万物负阴而抱阳来正视我们生存的环境,阳当为主。

阳之妙在于阴,阴中之阳乃真阳,所以,阴之感,以阳应之。阳之所以应阴,是因为阴中自有阳,同道者,道亦乐得之。

刚柔即阴阳,阴阳以气言,刚柔以质言。无形之气,阳刚而阴柔;有形之质,阴刚而阳柔。阴是内,而阳是外,质能生气,气反过来能生质。

后山反复阅读,体会越来越深刻,其中奥妙,言之不尽。

于是,他想到了阆中的嘉陵江、蟠龙山、东里河、凤凰山、西河和观稼山。

嘉陵江就是一条巨大的天龙,蕴藏着坤阴之气,流动的江水就是它的脉象。

而凤凰山就像一只美丽的凤凰,吸纳着乾阳之气。

龙为阳,纳阴承之;凤为阴,吸阳辅之。所以,龙凤呈祥,冲气以为和,其实就是阴阳调和。

东里江是左青龙,属于阴之护卫,护阴脉之气;蟠龙山是右白虎,属于阳之护卫,护阳脉之气。

“呵呵,真想不到啊!”

后山心中恍然。

他研究过唐朝的历史,袁天罡曾积极上奏李世民,砍断了蟠龙山,切断了嘉陵江龙脉。

可能,李世民被袁天罡忽悠了。

李世民让人砍断了蟠龙山,其实断的是龙脉的阳脉。阳脉被断,反而有助于阴脉疯长。

阳之衰,则阴之盛。

所以,大唐才有了后来的武则天称帝,因为武则天成长于利州,正是嘉陵江的中上游流域。

威武霸气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袁天罡戏弄了却不自知。袁天罡成为武曌的老师,真不是那么简单哦。

“嘿嘿”

后山想想就好笑。

但他还有一个疑问,袁天罡和李淳风的风水之地,为什么会选择在阆中呢?

于是,后山继续阅读《青囊经》中卷。

书中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东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

这一卷,主要讲天地化机,从天文列象讲有形之象。

人,不仅仅只是在站在坤之地,天地之间的虚无,才是人立身的根本。

所以,远古至今,都应仰法于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易之八卦,其实取象于地之五行。

五行流气于下,地之山川,成体结撰也。五耀凝精于上,天之星宿,光列象也。

人类观五行,而知八卦。

山川具有列宿之形,因为有形,以气运化,从而生长自然万物,六合之道也。

事实也是如此,月亮影响地球的潮汐,五耀之星影响山川地貌的运动,不是吗?

道在上,天为乾,德为上德;土为坤,在下居中,为四季之交,德为上仁。

山木为岁星,在东方,为春令,德就是信;火为太阳,在南方,为夏令,德就是礼。

金为太白,在西方,为秋令,德就是义;水为辰星,在北方,为冬令,德就是智。

日月丽天,四垣在天,天市、紫薇、太微、少微四象为界。

五耀金木水火土为纬;七政二十八星宿为经,具八卦二十四爻之象,是阴阳五宿之根本。

一经一纬,真阳真阴之交道,地之体于内,天之体于外,元气流行其中,形成天体万物之器。

流行无始终,入于无间,包罗六合;阴阳之气,人得之则生,所以善生善死。

这些的意思,后山觉得很好理解。

人们顶天立地,用在地,求于天。

但是,气却是看不见的,气存在可见的有形之物中。气来自于天,载之者地也,地之有形之物因气而有形。

气本属阳,载之者为阴,所以有阴就有阳,冲和之正。

星宿丽于天,山川列于地,就是因为天地之气,所以万物不能自己独立存在,必须借有天地之气。

人以地理之道,取地之形才能够吸纳天地之气,蒙星宿之照而得天地之和,所以生生不息。

因此,人类葬之骨,也需要与天地阴阳合一,才能福应同气连枝的后人。

所以,一方天地养一方人。

后山深有领会,阆中这个地方孕育了王者之气,因此能够孕育王者。

如今,这个王者已经开智,现在断其龙脉,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天象是没法改变的。

“气本属阳,载之者为阴。”

后山心中,豁然了。

袁天罡和李淳风明知天命不可违,却依然要断武姓龙脉,或许不能阻止后来的武曌称帝,但可以断了武姓后人的承位。

袁天罡和李淳风,选阆中为风水墓地,恐怕是为了身后吸收龙之阳脉被断后积聚的阴气,让他们在地下冥间能够成王。

但是,后山又有了新的疑问,袁天罡和李淳风选的墓地,为什么是在阆中西南的观稼山呢?

《青囊经》下卷曰:“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八方......”

这最后一卷,主要讲的是因形求气。

太极,就是道,象帝之先,先于天地生,属于万物之本。

道非常道,乃天地之始,无名。当万物有名之时,道便是万物之母;它无象、无数、无方、无隅,却又无处不在。

气囿于形,太极资之,用阴成之。

太极显露的就是四象,显示的就是八方。

地没有四势,以太极乘之;气无八方,以太极御之;势与方者,其象,其气;四势中各自有象,八方中各自有气。

因方成形,形成的是外气,外气来到后积累在‘这里’,所以成为了内气。

对于‘这里’来说,内气就是真太极,无所不止,阳无所不资,阴无所不用。

行阳气者,反能散阳,因为阳中有阴。行阴气者,反能止阳,因为阴中有阳。

总之,道之所生万物,必然阴阳一体,有阴有阳。

所以,国医辩证,吸取所长,能够治病救人。如果风原不能散气,病在乘;如果水原不能止气,妙在界。

明白乘与界,言形气之理,得地理之用。

五星五兆之正变审象,八卦八方之旺衰审位,八门八风之开阖审气,五行五纪之盈虚审岁,六爻六气之代谢审令。

天干对应五行,地支对应六气,六气对应六形,明地之德不只是为了福运,得其顺,人之生,五德备其全。

“卜地葬亲,慎终之事,皆为世泽子孙,人道之所终,就是人道之所始。”

后山深感其重。

“八门八风之开阖审气,五行五纪之盈虚审岁。”

此时,他的脑际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袁天罡和李淳风选定的风水之墓,位置在阆中西南,就是坤门,八门中的死门,能够吸纳阴气之位。

因为,守护嘉陵江龙脉的蟠龙山阳脉被断后,阴气更盛,必然流入坤之死门。

所以,后山判断,风水之墓的地方能积累龙脉之阴气,须在阆中的坤位,也就是西南方向。

具体的位置,就是观稼山

为了看得更加清楚明白,后山特意画了一个两仪图、河洛图、五行图和四象图。

两仪图中,两仪交易,生成四象。

在上的天一与中间的地五相合,因为下济而光明,与地二交换位置,在下合计生成为六,所以乾位为六。

在下的地二与中间的地五相合,因为谦卑而上行,与天一交换位置,在上合计生成七,属于太阳落山的地方。坤是土,乾是金,因而土生金,所以得兑位为七。

同理,右三和左四分别代表阴阳可动,可与中间的五相合,右生成八和右九。因为右三是阳动,所以为震;左四为阴动,所以为巽。

这样,一、三、六、八在右,二、四、七、九在左。而中央五与自身相合,生成十。五与十居于中央,是最积极的位置。

我们知道,天气与地气相交,便有了天空,天空为水,所以水为一,;

人需要以自己为中心,来观察四周,所以五就是吾,就是自己的位置,四象就是自己的四个方位。

天地的正,是自然全数,即从一到十的自然数。这些数的合计是五十五,称天地之数五十五;去掉五行本源之数则为五十,被人们用来做算卦的筹策。

随后,后山又画了九宫图和八卦图,并在上图的基础上,逆向生出八卦。

五行定八卦位:先定坎的位置,代表人在遇到坎的时候,一定要淡定,退而思良策,所以才需要算卦。

五行之土在中央,坎在天一位置,为天水,五行在北。水土逆向生金乾六,在西北方位;离为火,五行在南,火土逆向生火风木巽。

然后,震为木,五行在东,震土逆向生土艮八;兑为金,五行在西,金土逆向生土坤。

所以,太极因五行而能得后天八卦。

随后根据五行四象图,把卦数也确定下来:坎一,乾六,兑七,坤二,离九,巽四,震三,艮八,正是八卦的后天数。

接着,后山又找来大唐地图。在阆中和都城长安之间画了一条线,并进行了延伸,与西水交叉点正好是观稼山的位置。

大唐在艮位方向,属于生门;观稼山的位置在西南,是坤位,属于死门。

也就说,守护嘉陵江龙脉的蟠龙山阳脉被断后,大唐的生门之气,会把龙脉被断后的阴气全部纳入坤位死门,也就是西南方向。

阆中往西南方向的第一条水流就是西水,水属阳,可以能够聚集阴气。

而观稼山就在西水边。

如果视嘉陵江为天河,观稼山的位置正好是紫薇垣,犹如四象的北斗中枢。所以,观稼山这个位置,能以嘉陵江为天河,把阴气止在紫薇垣。

因此,观稼山的位置就是阴气最强盛的地方了,是最好的风水墓地!

此时,后山的心中,已经豁然明了。

他清楚记得,刚来巴蜀之时,与袁天罡相遇在墨石之墓;那时,袁天罡在墓洞内假死,静待后援。

“袁公真是非常人哦!”

后山慨叹之余,又拿起了一本书,《九天玄女六壬课》。

他对算命没有很大兴趣,所以一直没有读过。现在为了更了解袁天罡,他认真翻阅了起来。

书中先介绍了六壬,通过天文星象结合天文历法,做天文数术,讲的是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

同时,它从易经的角度,讲天道对应人道,以天干地支的规律来推算人事;六壬之用,以知晓人事。

“天罡诀法少人知,贵人专用六壬时。胸中有术真堪羡,掌上藏机尽出奇……”

先前,他看过《诸葛天罡马前六壬时课》的天罡掌诀,不由背诵了起来。

“哦?”

猛然,后山惊讶得差点跳了起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初唐空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