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娘却为难了,虽然她没有怎么跟方桐心生活过,但是也知道,做为最受宠爱的姨娘的女儿,方桐心在方家一向是骄纵的。所以跟其他姐妹之间的关系也不怎么好,尤其是跟罗姨娘的二个女儿,方谨心和方柏心,更是针锋对麦芒的存在。
而她如今,却是要留在方谨心身边的。还想着拜托方谨心帮忙,给两个女儿寻一个好归宿。这要是收下了方桐心,让方谨心怎么看?
这样想着,她的眼光就不由自主想要朝着屏风后面看去,一边支支吾吾地说道:“你当初不是要让十二姑娘进宫吗?”
见二姨娘提起这件事,沈姨娘的眼神冷了冷。罗晚芳这个蠢货,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将她所有的安排全都打乱,如今不得不将女儿留在二姨娘身边。
提早一天知道被抄家的消息,收拾点细软,打点一下押解的衙役,时间自然是够了的。但是要安顿家眷,疏通人脉,那哪里来得及?有这个时间,皇帝还怕你通风报信,转移赃款呢。所以能提前一天知道,还能有仆从愿意快马加鞭,跑来老家报信,应该说,方守正的人脉已经是不简单了。
但就是这样,沈姨娘也无法妥善安顿方桐心。还算巧,这时候孟将军来买她了,她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让孟将军给方桐心拿到了一个进宫当宫女的机会。
原来的打算是,让方桐心在宫里暂避风头,根本就没有想过让女儿留在那里。那是什么地方?皇帝的家啊,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家是那么好待的?
再说了,知女莫若母,她自己的女儿她自己明白,就是个窝里横的。也怪她自己,原本知道被家人当成礼物送给方守正后,她就不想生孩子的。无论是儿是女,搭上一个庶字,就注定了不是一生坎坷,就是泯然众人。
所以她只想让女儿在宫里避避风头,避开这段时间,她就来将女儿赎出去,然后给她脱籍,送往娘家,拜托父母给她寻一门好亲事。到时候她多给些嫁妆,保证女儿一辈子衣食无忧,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了一生,已经是难得的福分了。
她知道父母的为人,胆小又懦弱。不然当初也不会被郡守大人吓唬几句,就乖乖将自己送给方守正了。所以抄家的时候就将女儿送回去,天知道他们会怎么处置女儿,她不敢冒这个风险。这才想到在宫里转一圈,到时候只说是给公主当伴读的,认识了好些贵人。
等事情差不多了,再出来,将她送回自己的娘家,广泽郡的沈家。广泽郡离着京城有近半个月的路程,没人会吃饱撑了的特意进京来来打听消息吧?万一有,那也无妨,别家的消息容易打听,宫里的谁敢乱问啊
可如今,身上有了杀人嫌疑这个污点的方桐心,肯定是不能再回去沈家了。就算能回去,也没有好果子吃,鬼知道她的父母哥嫂会把女儿送到哪个权贵的床上去。托付给沐恩侯府的柳家,别说她的死对头罗姨娘在那里,就算不在,沈姨娘也信不过柳家。
因此权衡再三,她还是觉得二姨娘她们比较可靠。尤其是听说和方谨心在一起的竹儿的未婚夫婿是个举子,马上要参加春闱了。她就打定主意,要将方桐心托付给二姨娘。
为什么是托付给二姨娘,而不是方谨心,原因也很简单,哪有放着长辈在,托付给平辈的?何况还有罗姨娘这个拎不清的在侯府,听说她自己的女儿她都能给送到四皇子的床上去,更何况她的女儿呢。
因此她冷冷地笑道:“是啊,说起这件事,我倒是要谢谢罗姨娘呢。要不是她,说不定桐儿这时候已去北狄了。所以我也不追究了,芊儿你不怪我罢?我带的银钱不多,这些银子,就只够给栎儿脱籍,你那里,我实在是……”
孟将军说当年行军经过广泽郡,受过沈家恩惠,所以听说方家被抄时,他才让人来京城买下了她,算是报恩。可是沈姨娘心知肚明,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只是有些事情,不是她一个妇孺人家能够办到的,所以她不得不抓住孟将军递过来的台阶,和他做了一个交易。
“奴婢谢小……奴婢谢小姐恩典,二十二小姐能脱籍,这已经是小姐给奴婢的天大的恩典了。奴婢原就是贱籍,不用脱籍的,不用的。”
二姨娘却吃惊了:“你说去北狄是什么意思?”
沈姨娘又是一声鄙夷的轻哼,这个方柏心,倒是跟罗晚芳一脉相承的蠢。宫中挑选陪嫁宫人,听说要官宦小姐,她就动了心。偷偷找上柳淑妃,硬是将自己塞进了陪嫁宫人的名单中,也不打听一下陪嫁去北狄是什么好事儿。
这样说来,她的桐儿倒是因祸得福了。想着,沈姨娘的神色好看了一些,淡然一笑道:“就是,十三姑娘成了公主的陪嫁,如今跟随和亲使团,已经去往北狄了。”说着,她抬头朝门外看去,“虽然说这辈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大宁朝,但是做北狄王的女人,怎么也比嫁给贩夫走卒要好得多,对不对?”
二姨娘等人面面相觑,沈姨娘却正色道,“甘姐姐愿意也罢,不愿意也好,桐儿我是肯定要留在这里的。她以后要是不听话了,你也不用遣人来告诉我,直接该教训就教训,该罚该打的,都是那你做娘亲的权力,我绝不置喙。只是一点,请甘姐姐将桐儿也当成自己亲生的一般,不要见外了。”
“娘!”方桐心不满地叫了一声。什么叫该打该罚都是她做娘亲的权力,她长这么大了,别说姨娘了,就是老爷、太太都没有碰过她一根手指头呢。
“你给我闭嘴!”沈姨娘厉声道,“就你这蠢样,在大牢里一句话不敢说,到这里你倒是长嘴了。”说着,从身后的丫鬟手里拿过一个长条的盒子,递给她,“要不是这个恩人前来告知你的情况,你就算死在牢里我也无从知晓。好好拿着这个,记得每天烧香。”
说着,见众人都有些奇怪,便苦笑道,“去镇海关的时候,我答应了将军,从此跟方家再无瓜葛,所以桐儿出事我并不知道。”说着,她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支他们从没见过的箭。箭尾的羽翼部分,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材质做成的三角架。
原来当初慕容骜怕用自己的羽箭,会让人发现端倪。毕竟,王府的兵器,都是宗正寺统一配置的。别人可能不认识,但孟福海是大将军,怎么可能不认识呢?所以他用了方谨心给他的现代箭簇,也使得孟福海调查了一圈都没有结果。
沈姨娘抚摸着箭簇,叹息道,“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给我传递的消息,我让将军查了,他也不知道。我也不敢在京中随便问,所以只能留给桐儿,让她天天上香,算是感谢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