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元节(一)
书名:仙侠故事之通明篇 作者:天山逸民 本章字数:3166字 发布时间:2024-08-17

七夕过后是中元,中元前几日,集市上先有商户卖纸糊的冥器、衣帽、架子等祭祀焚烧的物品,一如七夕前几日,车马盈市,水产陆贩,到处在售卖鲜丽的衣裳、乞巧等物品。中元节远比七夕节来的更加热闹,七夕节说到底大多只是青年男女参加的节日,中元节却不同,中元节无论是男女老幼,俗儒释道,甚至是神仙中人都不能免。

中元节因何而起常有争论,尤其以释道争执最凶,但以杜道长看来,中元节之所以兴起,既不是因为佛门,也不是因为道门,而是因为天地之数。世上有三大鬼节之说,中元节位居其中。依据阴阳五行之说,鬼属纯阴。一年之中,春是少阳,夏是太阳,秋是少阴,冬是太阴;寒暑而言,寒是阴,暑是阳。积阴之寒气为水,据此天地万物同类相应,纯阴之鬼应与积阴之水相一致。七月为申,申也说明鬼气与水气相一致。申,神也,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因此七月是鬼旺月,是鬼气开始活跃的时间。由于鬼气在七月开始变得活跃,世人灵识疑似见祖先,便有了之后的种种祭祀。无论是佛门于七月十五日行报父母恩的法会,还是道门检校个人善恶、拔赎忏悔的中元斋日,又或者是民间的种种祭祖行为都与此脱不开关系。

与七夕节雷同的是,中元节流传到现在也变成了极为热闹、欢庆的节日,不同的是,在佛门与道门那里,有关于中元节的仪轨仍旧是庄重、肃穆的。放在朱陵原上去看的话,道门的庄重肃穆更胜于佛门,依据杜道长的说法,朱陵原的道门曾偶得玉京山传真,因此深得表里。道士们在中元节当日需沐浴身形,将今生所犯之罪,以今烧香功德,拔度罪根。且仿玉京山,采诸花果,依以五色,世间所有众奇异物,道具名珍,绫文锦绮,弄服饰,十绝旖幢,宝盖庄严,供养之具,肴膳饮食,百味芬芳,献诸众圣及道士等。玉京山仙道大盛,是俗世中最负盛名的仙道大派,朱陵原上的道门既仿玉京山仪轨而行,自然是极为庄重肃穆。

山上如此,山下呢?山下纵然要热闹,要欢庆,祭祖与超度却是不可缺少的。七月已入秋,农熟在即,一年勤劳望秋告成,望祖宗保佑,百姓们再是节俭,也会在今夜买一盏花灯供祖先。

落日惨无光,天外似墨沉阴,每年的中元节似乎都是一样的天气,每年的中元节又不会是这样的天。中元节最初的习俗是放河灯,故老相传到了七月十五日这天众鬼将会重归人间,而那些不知去处的孤魂野鬼也会被变得活跃,放河灯的目的,是为了给祖先的灵魂和其他孤魂野鬼照明、引路,佛门说这也是普渡众生。

不管怎么说,中元节的祭祖和超度是因为后辈子弟的仁孝之心才能得以延续,人们设供堂中,祭毕则焚楮币于庭,富贵之家还会筹集经费请来戏班演戏,演戏的主要内容也是孝戏。之后人们开始上街,兴起一晚上的热闹,热闹变了天。百里皆见,光明夺月。只见横街轩亭,熊熊煜煜,万盏花灯罗列,无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奏箫韶初歇。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灯之品极多,此外还有绣屏灯、画屏灯、仙鹤灯、白鹿灯等等,河灯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绘有图像,如百花、鸟兽、虫鱼、走马、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街上人人一盏灯,悬挂则走马盘香、莲花荷叶、龙凤鳌鱼、花篮盆景。手举则伞扇幡幢、关刀月斧,象生人物、击鼓摇铃。迎风而转者,太极镜光、飞轮八卦。

有一位道人闲淡婉约,手提着太极灯,混迹在人群里,他头不得顾,锺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潮退后,太极灯坠在地上,道人倒冠落佩卧在桌前,桌上都是彩画,他竟是卧到了集市上卖画的摊位上,道人举着袖子看着水墨污渍,不待他难受就听见前面有人说道:“一幅画一两银子,你一共毁了十五幅画,需赔我十五两银子。”

道人一愣:“什么画这么贵?”他连忙抬眼去见人,至于绘画之人吗?嘿,朱颜绿发黄须、崚嶒瘦骨,好一副丑恶模样。

“赔不起就滚!”

道人又是一愣:“不要贫道赔了?”

“不用”

“这如何能行?贫道是个讲道理的人,倘若你的画真值一两银子一幅,贫道是定要赔给你的,且让贫道看看画工如何。”

那道人俯身去看,一眼狼藉,再举目飘挂,豁然动色。

“了不得!了不得!这幅芦雁图画得是真好,不仅画好,题词也好。”道人连声称好,随后念起了芦雁图的题词:“漏悄裁书罢。绕廊行、偶然瞥见,壁间小画。一派芦花江岸上,白雁濛濛欲下。有飞且、鸣而悲者。万里重关归梦杳,拍寒汀、絮尽伤心话。挨不了,凄凉夜。城头戍鼓刚三打。正四壁、人声都静,月华如泻。再向丹青移烛认,水墨阴阴入化。恍嘹呖、枕棱窗罅。曾在孤舟逢此景,便画图、相对心犹怕。君莫向,高斋挂。”

“真是好画好词,看来这十五两银子,贫道是必须要赔了。”

画师耻笑道:“臭道士你懂画吗?你要是不懂画,就不配赔我的画!”

道人闻言轻叹一声,略微带着追忆说道:“余初未尝识画,后学道而知至道不烦,于是观图画,悉知其巧拙功楛,造微入妙。古来画师非俗士,淡墨写出无声诗。忘形得意知者寡,气韵不生神外似。画有士人画与画工画之说,画师亦有工拙之说,要说起其中的差别吗?便在这气韵二字!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气韵又因何而生,能使其笔法彩色?谓气韵在于意,由心生意!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画诚秒于笔,达意畅神,非俗工所能办也,深得古画画意不画形之妙。贫道粗陋之见,不知此言确否?”

对面画师默默无语,黯黯脸色。

道人见状继续说道:“不仅画当观韵,书亦当观韵,凡书画皆当观韵,可恕贫道眼拙,瞧见这幅芦雁图分明书画不同韵,可是题词者另有其人?”

画师沉眉说道:“臭道士,你不是来看画的。”

道人笑道:“贫道是要去放河灯的,只是机缘巧合落在了店主的摊位前。”

“哼哼,机缘巧合,臭道士你这是耍弄我吗?”

道人摇摇头说:“不敢耍弄,而是佩服。不仅是佩服道友绘画的技法,更是佩服道友的心坚。那边的那幅墨竹图,道友一气运笔作卷,不加丹青,已极形似,笔墨畦径,绝非常人所能到。至于这幅芦雁图嘛,更加绝妙,道友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看似是自娱之作,却摹神恰到好处。贫道方才说气韵,说心意实在是看低了道友。绘画之法,一丘一壑,自须其人胸次有之,但笔间那可得?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可道友此画在贫道看来却更像是心手两忘之作,所谓心手不自知,天工造化炉。道友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为妙理哉。道友高出一层,贫道心中只有佩服。”

画师忽然说道:“我知道你”

“哦?”

“传闻洲中有一位真人修行资质极其低劣,年轻时欲入道门而不得,然而这位真人资质虽劣,道心甚坚,他四处寻访求道,积年下来,竟真由散修修成真人。真人取道号观观,以示向道之诚,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就是观观真人!”

观观真人笑道:“贫道也知道道友”

画师回以冷哼。

“血雨山庄向来为正道所不耻,金雨道人出身血雨山庄,世人只传其痴狂懒慢倒是让人忘了他那绝尘的画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金雨道人会舍去姓名,隐于市井。”

金雨道人讪笑道:“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贫道心意像你们这些俗人哪里能懂!”

“是极是极,始于学而终于隐,与道友相比贫道确实显得俗气了,贫道这就走,不打扰道友雅兴了。”观观真人微笑着就要起身离开,岂料金雨道人当即喝道:“回来!”

天外顿时破空声声,遥遥望见此处,观观真人一谔又听见金雨道人嗤笑道:“即便是铁道人亲至贫道也不放在眼里,区区锦身门的几位弟子难道还能把你给吓住了不成?”

观观真人重归闲淡说道:“贫道只是有些讶异,道友何故又叫住贫道?”

金雨道人眼睛一闭说:“你还没有赔画钱,想要抵赖吗?”

观观真人恍然大悟连声道歉:“是贫道不对,贫道疏忽了,贫道这就赔店主画钱,一共是十五两银子,店主请收好。”

“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仙侠故事之通明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