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平阳是廊中蒙国回龙镇人,乃是回龙湖一带的武士,好武学、习剑术,经常替人打抱不平。回龙湖畔有座回龙观,本是当年兰族、鬼族抵御龙族之地遗址,为了铭记那场大战,才造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小观。
到了灭龙纪末期,蒙国出现一位大贤,名字叫做骆佳晨。他曾经在白峰、黑峰求索,剑术出神入化,难得的是喜好文史,意欲为廊中地区写史。他得到蒙国国主喻逊支持,住到了回龙观之中,耗时十五年写成《廊中史》,成为每一个廊中邦国君主必读之书。
自从孤阳炙来到廊中传教,骆平阳便放弃了武士身份,毅然决然地加入易教,成为孤阳炙最忠诚的信徒。易教与教众涌入帝国之后,孤阳炙曾经苦于无法调教,全仗着骆平阳一力承担,故而深得孤阳炙信任。
“启禀教主,眼下虽是隆冬时节,帝国战事却一触及发,叉字军尤其该关注西方之敌。”
“平阳兄,莫非是辛越有意东侵?”孤阳炙知道,眼下叉字军正在调整驻守重心,征集粮草辎重,意欲兵分三路北上、西进与南下。
“启禀教主,辛越自立威锦王之后,一直厉兵秣马意欲东征,想要替其父兄报仇。不过,我已经派大将攀离领兵五万,在银河苍穹峡一带安营扎寨,如果辛越自不量力,叉字军定会让他有来无回。”
“统兵作战之事,我就全仗平阳了,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多谢教主信任。目前,蓝眉帮正在集结调兵,据说有意北上渡过仑湖,控制辛越所统疆域,作为蓝眉大军的根据地。如果蓝眉帮与辛越交战,叉字军就可以得渔翁之利,避免陷入银河水军之战。”
“蓝眉帮五斗道人野心不小,看来也想在天下乱局中分一杯羹,不知道能否为易教所用吗?”
“据说五斗道人极其神秘,无人知道他的来历与出身,更不知道他倾向周薇、墨白还是教主。”
“桑楠在蓝眉帮内部有个朋友,或许可以为教主驱使,探听一下五斗道人的态度。”
“总务大臣眼线众多,不亚于帝国采诗府啊!好,请桑兄尽快去联系吧,最好能够让蓝眉军归附于我。”
“平阳再说说前方战事吧!我刚刚听到一个消息,听说瀚泉与殷岩不肯臣服易教,将易教使者赶出了封城,甚至声言要与血驼大军合并,一起南下进攻叉字军。”
“霍铭归顺周薇?这不大太可能吧!”吴桐子有些诧异地问道。
“桑楠大人原本也不相信,但是我确实收到消息,谈到周薇秘密派出使节,在瀚泉城主府邸与霍铭相谈甚欢。”
“霍铭曾经力阻舒桐进犯,以一己之力保住瀚泉,被亚夏族人颂扬称赞,难道如今竟会心智骤变?”吴桐子望向桑楠,眼睛里闪烁怀疑的光。
“我知道桑兄与乌武有些交情,有意为易教与大漠国促成和谈,但是千万不要太过自信。”骆平阳与吴桐子关系密切,两个人都对桑楠有些敌意。
“好了,大家都是为了易教,总务大臣忠心耿耿,我是非常清楚的。依平阳兄之言,叉字军该做何准备?”
“我已经调派十万大军,扼守在曹山、迢湖一带,一旦瀚泉城方面出现意外,定能确保帝都无虞。不过,眼下已经进入寒冬季节,叉字军的辎重粮草不足,尤其是冬装盔甲缺乏,急需帝国征调运输到前方。”
“这几年风雨飘摇,帝国国库已经耗尽,恐怕很难短其征调齐备啊!”
“莫非桑楠有意为难叉字军?”
“桑楠岂敢有些非议呢?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请平阳大士不要多疑。”
“副教主,天玑大士,你们看辎重与粮饷该怎么办?易教该如何筹措银币呢?”
“依路某的想法,把昭阳贵族圈到一起,不交够银币就活不了命,一定能凑够叉字军粮饷。”
“天枢大士此法太过极端,恐怕会让眼下昭阳局势波澜再起。”
“天璇大士说路某法子不行,你倒是说说看啊!”
“谭某著书可以,研究国库赋税则是门外汉,还是多听听副教主与天玑大士的意见吧。”
谭古津是威国归途镇人,常常在归途川中静思,被当地人称为冥想者。后来,谭古津离开家乡,到了威国都城平留城,在侯府七步宫外讲书论古。七步宫宫殿谈不上富丽堂皇,却在亚夏大陆颇有名气,原因在于元世纪中期的一位少年才俊,也就是威国公子苏直。
苏直自幼就聪明伶俐,对于文史极为爱好,常常手不释卷,令威国侯大为惊讶。后来,苏直被送到勤岭学城,苦读藏书阁的藏书孤本,见识与学问更上一层楼,成为良师雅轩最年轻的学士。
苏直成年之后,回到了威国平留城,住在侯府留雁阁。除了继续苦读诗书外,苏直还自己编著书目,常常在府中花园溜达,七步必成一诗。可惜,苏直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令其父大感悲伤。为了纪念这个儿子,威国侯将侯府改名为七步宫,从此便流传下来。
“天玑大士有何想法?”
“既然教主与诸位垂问,顾某倒是有个建议。易教没钱的根本很简单,乃是没有掌控赋税财源,尤其是没有控制赤银山。依我之见,易教可以两条腿走路:其一,控制银库与赤银山,将银矿开采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其二,发行易纸货币,兑换帝国百姓手中的银币,为叉字军积聚财富。”
“周坦不是已经归顺易教了吗?难道赤银山开采还有问题?”孤阳炙有些不满地问道。
“赤银山银矿开采并非易事,特别需要经验老道的采矿匠人,才能使银矿品质得到保证。周坦虽然表面上归顺,暗地里却怂恿老匠人,令他们不要尽心尽力,所以采出的银矿比以往少了五成。”
“看来不用点狠手段是不行了!此事交给易士堂去办,不行就杀鸡儆猴,我就不信他们不要命了?”
“谨尊教主之命。”吴桐子有些担忧地回道。
“银矿开采尚需时日,顾某认为当前最好先发行纸币,以解叉字军燃眉之急。”
“这可万万不可,若是易纸货币发行不当,定会破坏了帝国原本脆弱的经济,到时候恐怕叉字军就更难了。”吴桐子脸有些涨红,对顾维庸的说法提出反对意见。
“桑楠倒是觉得易子货币可行,能够帮助教主立威,嵌制仍不顺从的贵族氏家。”桑楠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瞄向众人。他有什么打算?孤阳炙暗自想道。
“你们几位大士的意见呢?”
“我倒是觉得发行易纸货币可解近水之渴,可以先试试看!”
“嗯,我也赞同天玑大士的意见。”
“那好吧!发行易纸货币的事交给天玑大士,尽快督促发行到民间,采购百姓与乡绅手中的粮草。”吴桐子正准备开口反对,帝王大殿外走进一个易士堂剑士,快步走到他的身边。
“启禀教主、副教主,诸位大士,墨国大王墨白派来使者,正在皇城外等候觐见。”
好事还是坏事,没有人能够预测。孤阳炙环顾四周,眼前金光闪闪,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