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探索神秘(1)
书名:血王座 作者:楚狂人 本章字数:3350字 发布时间:2024-08-17

冬锁山川清流,冰雪傲然如骨,云鳞碧空天幕,白雕青鹰来去。

 

  站在熊川赐天峰巅,眺望崛兴半岛的广阔疆域,给人一种雪域苍茫之感。无论是纵横交错的山川,抑或逶迤而流的河水,全都被封印在冰雪之中,好像被神力凝固的一块块白玉。

 

  崛兴半岛不是土著人的叫法,源自于逃难到这里的熊族人,以及渡海而来的望海牛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崛兴半岛的确因崛起而兴,成为亚夏大陆东方新土,成为大陆板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不可或缺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半岛原本就存在于世间,只是因为某种神秘的力量,蛰伏于大海狂涛之中。

 

  第二层意义则从地理与文明角度出发,体现崛兴半岛连接大陆与篷冲列岛的优势位置,以及各种族群文明交汇共生,缔造出一个全新的半岛文明。这是因为半岛没有土著,甚至于连土著走兽都没有,包括鹿、兔子、獐、野猪、狍子与虎狼在内的走兽,都是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迁徙至此,在那一片片曾埋藏于海中的林间穿梭。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恐怕不会有人相信存在海底森林,更不敢相信其茂盛的程度,绝不亚于大柏岭雪域的森林。当然,海底森林树种略有差异,树高远远不及百年苍松,树冠更是极小极密,更像排得紧密的卫士,手执绿色长剑昂然而立。

 

  在那些海底森林底部,看不到如同陆地的草丛、灌木,却有难得一见的珊瑚丛,以及攀爬在树身上的海藻群。对于亚夏大陆东方沿海一带的土著而言,海藻曾是极其丰富而无尽的宝藏,与那大海中无数鱼群一样,维系过他们的繁衍生息。

 

  最早描述与分析海藻的人,乃是亢龙纪时代的尔雅,他曾经写下一本《探海》羊皮书。尔雅出生在雅川东坡小雅村,父亲是一个出海打鱼的渔夫,亦懂得在山中狩猎野物,称得上当地土著的智者。受到父亲的影响,尔雅自幼就通晓渔猎,还喜欢到小阳山、云江与晋河一带游历,同那些部落祭司交往。

 

  一次偶然的机会,尔雅发现一处浅滩上搁浅了海藻群,里面裹着大丛珊瑚礁,还有不少含着珍珠的贝壳。尔雅将那些珍珠卖给龙族贵族,换回了不少粮食、武器与弓箭,还有一艘可以远航的船只。

 

  尔雅带着几个水性极佳的水手,入海寻找可以深潜之处。经过多次入海探寻,尔雅发现了不少海底森林,还见到了极多海藻群。尔雅惊奇地发现,整个藻体都有吸收营养和制造营养物质的功能,外形上有类似植物的根、茎、叶,只是功能上与陆地植物有本质区别。

 

  后来,尔雅将他多年研究载入《探海》,包括分析海藻生成过程,对于海底生存状态的意义,认定其为极其特殊的隐花植物,大致可以列出多个藻类目与属。尽管尔雅的记载较早,毕竟受到时代局限,没有细致地进行梳理,故而《探海》一书流传不广。

 

  正是由于海底森林独特的状态,崛起出海立于半岛天地之间,彰显了与众不同的自然之美。那些海藻群紧紧缠绕大树,仿佛无数奋力上游的海鱼,闪烁着缤纷多彩的光芒。如今为了适应冬季严寒,大片海藻群萎顿不堪,只有紧贴树身的海藻群,不屈不挠地顽强生存。依照迁徙至此的人说法,那些冰雪覆盖下的裹了海藻的树,全都被称为海藻树,成为崛兴半岛独特的存在。

 

  崛兴半岛与亚夏大陆东北方的雪熊山相连,起始于雪熊山的熊爪峰,原本南止于雪国东南边境的熊尾峰,如今因为继续隆起抬升,已经抵达高麗山东麗峰。正是由于这片陆地仍在抬升,使得山川与谷地越来越多,海藻林丛也越来越多,缔造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冰雪世界,仿佛是从亚夏大陆逃出的大冰熊,正扑向大海捕食海鱼。

 

  熊川绵延两百余里,从崛兴半岛北海岸隆起,向南方岛心腹地推进,如同穿梭于海藻林中的小黑熊。赐天峰是熊川最高峰,也是整个半岛最高峰,可是尚不及北靖寒石山,更无法与大柏岭相提并论。

 

  赐天峰下是天赐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深藏于海底,使得那片深谷无所遁形,遍布着海中更深处的海藻丛。崛起出现崛兴半岛之后,那深谷独享海水天赐,成为半岛最大的咸水湖,并入了熊川谷间溪流。

 

  天赐湖的南方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山川,被迁徙至此的人称为春山,寄希望于尽快春归大地,使崛兴半岛变得生机盎然。春山的南方有座智山,乃是逃到半岛的望海人所叫响的,亦是望海人重要的迁徙聚居地。智山东方有一个小川叫兴宁川,立于川顶可远远眺望大马岛。

 

  智山有两条河流,一条流经半岛西南,汇入到翰海海涛之中,被鹰族人称为全江。另一条流经半岛东北方,注入到可以遥望大仙岛的海湾,被鹰族叫做荣蔚河,海湾则叫荣湾。

 

  熊川抵近天赐湖湖畔,这里正在打造一座石城,规模虽然不大,却极有亚夏大陆的风格。最令人无法相信的是,石城建设起点并不低,除了设计地下管网,还有深埋于地下的储粮室。

 

  自从鹰族人控制崛兴半岛之后,石城修筑就在有序进行,如今四面城墙已经垒起,除了墙上雕楼之外,大部分城墙已经筑成。石城城墙高达三丈,厚度亦有三丈,能够方便鹰族士兵顺畅通行,调动辎重与防御力量。

 

  石城有一纵一横两条主路,石制民居散落到路的两侧,形成自然的民居巷路,略微显得有些拥挤。如今,石城里住了一些鹰族老弱,还有其他族群部落老弱,聚居在已经建好的城北区。

 

  由于崛兴半岛入冬极早,石城修筑进展变得极其缓慢,只有一些穿着厚厚兽皮衣的人,正在借助木杠与畜力,勉力从熊川运输大石,为石城垒砌一座祭天坛。祭天坛位于城中心,预计高度能够达到十五丈,可以举办祭礼与庆典,祝福鹰族得到上天恩赐。

 

  这座石城被称为天赐城,将是鹰族人的第一座半岛石城,故而又被半岛人称为鹰之堡。熟悉银夏帝国历史者都非常清楚,昭阳皇城最初的名字叫做黑鹰堡,始建于定皇执政时代,随着帝都昭阳不断扩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石城西北方有一片兽皮帐篷,被熊川谷地土丘所包围,起到遮挡强硬寒风的作用。兽皮帐篷如同铁青色的波浪,与海藻树丛交相辉映,好似无数展翅的海冬青,承载着鹰族人的未来与希望。如今,有近两万人生活在谷间之地,包括作为主宰者的鹰族人,与鹰族合并的熊族人,使鹿族、雕族、披毛犀族以及望海牛族人,还有极少数篷冲列岛的浪人。

 

  自从鹰族人乘船渡海,带着海冬青登上篷冲本岛,帮助泰安平定了西岛诸蕃,鹰族的名号就在列岛远播。泰安成为西岛诸蕃承认的国主之后,鹰族精锐便乘船返航,回到崛兴半岛进行休整。棒槌岛上有少数浪人团死士,不愿意过归顺蕃镇的生活,倒是对鹰族与海冬青极感兴趣,认为这是太阳神的使团降临人间,故而漂洋过海来到半岛,加入到鹰族部队之中。

 

  眼下鹰族精锐有九千人,由披毛犀营、冰雕营、神鹿营与雪熊营为辅,配合五千鹰族精锐,驻扎在天赐城鹰堡。披毛犀营有两百头披毛犀,由犀族人骑乘主攻,其他八百步兵以弓箭、长矛作为保护,战斗力虽不及白熊战团,却也极有强大的威慑力。披毛犀营主将名叫犀海,本是披毛犀族的首领,擅长使一大棍,臂力是十分惊人的。

 

  披毛犀族原本生活在通古斯峰西方,住在一座叫做犀毛川的山谷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相对于同小柏岭诸族交往,披毛犀族与白熊族的交往更多,利用犀毛川的犀牛角,换取白熊族人的海豹皮。据犀海自己所言,他曾经到过极摩大陆,见到过白熊族祭司与长老,还曾翻越大鳞山山脉,到过大陆的西方冰雪疆域。

 

  冰雕营的主力是雕族部落,以驯化贝利亚森林的雪雕而闻名,乃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族群。正是在贝利亚森林休整之时,英飒在雅各伦祭司陪同下,用诚意打动了雕族首领兀歹,使雕族正式合并到鹰族,成为鹰族一支强悍精锐。冰雕营的雕族人战斗力很强,更强的是驯化了十几头白色大雕,能够纵飞跳跃攻击对手,亦能驮着雕族人翻山跃岭,达到意想不到的突击效果。

 

  神鹿营主将名叫斯塔达迈,本是被鹰族统治的鹿族人,但是极受鹰族首领英飒重视。斯塔达迈有一种神奇的天赋,对开采矿石、制作奇形怪状的器械颇为在行,为鹰族打造不少襄助之器,使鹰堡峰鹰族异常强大。

 

  更为关键的是,斯塔达迈发明一种方法,能够效率极高地开采金矿,帮助英飒在金鹰川尽得金矿之利。鹰族主力离开鹰堡峰之时,斯塔达迈仅仅用了一个夏天,帮助鹰族人开采许多金沙与金粒,足足装满了四个兽皮袋。

 

  后来,英飒率领鹰族精锐东行,斯塔达迈曾在贝利亚森林,率领五百多个使鹿族奴隶,制作筑城的器械与工具,砍伐贝加湖周围的巨松,搬运巨石打造城池基石,担任鹰族的筑城者。

 

  斯塔达迈不负重托,在贝加湖畔筑了贝加石城,能够容纳几千人居住,成为小柏岭内重要的驿城。英飒深知斯塔达迈能力,控制崛兴半岛局势之后,调其遍走半岛广阔疆土,选择能够筑城设镇之地。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斯塔达迈确定在天赐湖筑天赐城,征调各族精壮勇士筑城,由使鹿族人为主力的神鹿营作为辅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血王座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